閱讀27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9月19日簡訊:人工智能竟然能猜密碼了,準確率居然達到25%;等

人工智能竟然能猜密碼了,準確率居然達到25%

北京時間9月19日下午消息,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開發了一個所謂的生成式對抗網絡,可以對你所使用的密碼進行合理猜測,準確率達到四分之一。他們的基本理念非常簡單:讓一個神經網絡構建一個東西,然後由另外一個神經網絡判定其質量。

全球虛擬化軟件企業VMware在線發布多處漏洞補丁修複程序

據外媒報道,網絡安全公司 Comixuris UG 研究人員 Nico Golde 與 Ralf-Philipp Weinmann 於今年 6 月發現全球虛擬化軟件研發與銷售企業 VMware 的 ESXi、vCenter 服務器、Workstation 與 Fusion 產品中存在多處漏洞,允許攻擊者在獲取用戶低等特權時執行任意代碼。近期,VMware 研究人員在線發布漏洞補丁修複程序。

Google:沒有人能夠免受網絡攻擊 AI防禦也不例外

根據CNBC消息,保護 Google 係統 15 年的網絡安全專家在舊金山召開的 TechCrunch Disrupt 2017技術會議講話中談到,沒有人能夠免受網絡攻擊,就算使用了人工智能也無濟於事。Google 表示有超過 10 億人使用其 Gmail 程序。

阿裏雲等4家企業因違反《網絡安全法》用戶身份登記和網站備案相關要求,被責令整改

9月17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表示,根據《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連續依法查處阿裏雲雲計算有限公司等4家互聯網企業,除阿裏雲之外,其他3家企業分別是廣州荔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三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動景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表示,已查實阿裏雲計算有限公司為用戶提供網絡接入服務未落實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和網站備案相關要求,導致用戶假冒其他機構名義獲取網站備案主體資格,依據《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一條,責令該公司立即整改,切實落實網站備案真實性核驗要求。

你真的需要殺毒軟件嗎?老司機分享電腦裸奔到底該注意什麼?

近幾年,各大操作係統也越來越注重安全,整個業界大環境的安全係數在不斷提高,殺毒軟件似乎已經慢慢成為了拖慢性能、影響體驗的累贅。我們是否真的還需要殺毒軟件?不少用戶已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毅然選擇了裸奔。不過,電腦係統裸奔也並非簡單一裸到底就能爽個痛快的,如果不注意一些安全問題,那還是會中招。電腦裸奔到底該注意什麼?這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Win係統下的裸奔經驗吧!

以色列政府網站被黑客組織“匿名者”成功入侵

知名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入侵以色列周邊發展部加利利發展局(Periphery Development Ministry’s Galilee Development Authority),篡改該政府部門的網站信息,並寫到“緬甸羅辛亞穆斯林(RohingyaMuslim)遭遇國內暴力,以色列繼續向緬甸軍政府(Burmese junta)銷售武器,幫助恐怖組織”。入侵者很可能是“匿名者”旗下巴勒斯坦分支。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稱: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擬載入手機卡

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介紹,eID是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係統”簽發給公民的網絡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八千多萬張加載eID的金融IC卡(印有eID標識),而在未來,eID將通過更多種類的銀行卡、移動電話SIM卡進行推廣,當用戶使用搭載了eID的銀行卡或智能手機時,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交易。

美國Equifax數據泄露事件形勢進一步惡化:被曝今年3月曾遭黑客入侵

北京時間9月19日早間消息,美國知名征信機構Equifax被數據泄露事件困擾,現在形勢進一步惡化。本周一,彭博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話稱,早在3月時Equifax就遭到黑客攻擊,規模很大;這次攻擊比7月的攻擊早了幾個月,9月7日,Equifax披露消息稱7月遭到攻擊,黑客竊取大量個人信息,超過1.4億美國人受到影響。

曾入侵美國國防部軍事係統,英國25歲黑客被判18個月監禁

25 歲的英國黑客肖恩 · 卡弗裏( Sean Caffrey ) 於 2014 年 6 月 15 日入侵美國國防部( DoD )軍事係統後訪問超過 800 名衛星通信係統用戶賬號與電子郵件地址、竊取3 萬多條衛星電話通訊記錄。國家通信協會( NCA )網絡犯罪部門與西中部地區警察隨後展開調查,並於 2015 年 3 月將其逮捕。2017 年 6 月 15 日,Caffrey 在 Birmingham Crown 法院認罪,承認竊取美國國防部軍事衛星機密資料。

最後更新:2017-10-08 04:40:49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需要道德準則
  下一篇:go 機器人時代逼近,誰的飯碗已“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