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機器人
人工智能行業薪酬曝光,考慮轉行了嗎?
現在的人工智能有多熱,微信朋友圈可見一斑,像我這種HR出身的人,基本每刷一兩下就能看到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文章。科技前沿公司咱們就不說了,以前一直要互聯網+的傳統企業,也都努力想要趕上這個新的“風口”。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看重的是machine,但其背後讓machine能智能化的卻是活生生的人才,那麼這樣一群人他們價值幾何呢?我們下麵就著雷鋒網的圖表進行一些分析(本文文字分析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1、人工智能崗位在互聯網崗位薪酬排名中位列第三
作為帶團隊的管理者,勞心勞力,所得報酬當然也應該最高,平均值達到23k,而數據開發和人工智能緊隨其後,且都在20k以上,這裏說的是每月平均值哈!接下來的項目管理比他們要少近4000大洋。
2、人工智能崗位缺口逐年擴大,投遞量增速更快
2016年,人工智能招聘崗位比2015年翻了一番,但投遞量增長迅勐,接近3倍。2017年增長有所放緩,但投遞量跟之前增長比例接近。從2015~2017年該崗位薪酬增幅不大,部分原因也是由於供給量上來的原因導致的。3、分工更加細化,供給量相對下降
從第二點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崗位投遞量逐年增加,但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其細分崗位匹配的求職者則出現下降趨勢,原因很簡單,行業分工更加細化,崗位種類迅速增加,從而導致平均到每個崗位的求職者比例下降,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麵也可以看出,細化分工後部分崗位供給出現不足。4、人工智能崗位要求 1-5 年經驗
人工智能屬於新興的產業,在搭建初期,由於各個公司尚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機製,因此較希望使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候選人(揮之即來,來之能戰)。你會看到3~5年的候選人最吃香,這也跟這個產業發展的時間有較為直接的關係。
5、聲音認知獨霸天下,薪酬也最高
聲音認知正當時,熱得滾燙滾燙的。由於Amazon的Echo在國外銷售火爆,而Apple也發布了自家的智能音箱HomePod,自此引爆了整個中國智能音箱的熱潮(注意不是引爆市場哦),拒不完全統計,現在天朝有300多家智能音箱的廠家,而現在智能音箱也基本以聲音控製為主,所以這方麵人才的需求大漲也就不足為奇。6、人工智能行業,深圳排第三,北京才是老大
不要以為深圳是智能硬件之都,人才一定是這裏需求最旺盛,非也,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北京的錢最多,當然在那裏創業的人工智能公司也最多啦,從崗位需求也可以印證這個看法。超過一半的人工智能崗位招聘都在北京,比例高達 54%,排在後麵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和成都。7、人工智能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
人工智能不是一個小規模投入的產業,他需要背靠大山。高達 28% 的人工智能崗位是由規模在 2000 人以上的大公司提供的,500 人以上的公司占比達 42%。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小公司其實在人工智能創業領域沒有什麼優勢。8、人工智能行業,大公司對人才需求大,給的錢也多
圖表可以看出,有錢任性,沒錢認命!中小型企業給的普遍低,而且還逐年下降(my god),而大公司呢,逐年遞增。中小型企業看來也隻有靠情懷取勝了!9、都是碼農,差別為什麼就這麼大涅?
以下數據我相信大家都看得懂,是的,如果你跟不上技術的更新迭代,直接傷害的就是你的錢包!10、mobile first留下來的“民工”,AI first不要!
技術的更新迭代太快,以至於攻城獅補習班才畢業,就發現原來熱門的行業已經變成勞動力過剩的行業。是不是明年,人工智能崗位競爭也會大爆發呢?11、讀大學時還是5S,畢業後發現已到iPhone X
當年每天泡圖書館而沒有交女朋友學到的移動開發現在已經明日黃花,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好好談場戀愛,畢業後報個班學人工智能去(已哭暈在洗手間)。總結
人工智能已全速啟動,但相應的人才供應鏈卻還不是特別完善,這也算是亂世出英雄,這樣的缺口也給我們提供很多的機會,但有一點,你的學習能力要足夠快,要不然如何和機器進化相比呢?
當然沒有人工智能這方麵基礎的小夥伴,不要著急,咱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一學,到底什麼是人工智能。為此,蜜蜂學堂特地爭取到創新工場的獨家授權,在蜜蜂學堂上為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從這裏開始,學懂未來!
最後更新:2017-10-08 0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