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0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王力宏老婆,機器人界通告女王,沙特公民——索菲亞是誰?

9 月 24 日,湖南衛視《我是未來》節目。張紹剛愣了很久,終於發出一聲,「哇」,以示對索菲亞出現的驚訝。

為了加強節目效果,欄目組另外給了很多觀眾、嘉賓瞪大雙眼、不敢相信的特寫。

機器人坐在數百名觀眾中,開始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索菲亞,終於可以和大家打招唿了。」

出自美國公司 Hanson Robotics 之手的索菲亞,講普通話,字正腔圓。

索菲亞管當天出現在節目現場的王力宏叫「老公」。5 天前,王力宏在微博發布了新歌《A.I. 愛》MV,索菲亞是女主角。MV 中,兩人結了婚。

索菲亞堪稱機器人界的「話題女王」,通告不斷。之前,她上過的電視節目包括但不限於《早安英國》、美國脫口秀《吉米今夜秀》、CBS 新聞台《60 Minutes》等,都是收視率極高的人氣節目。

她還上過時尚雜誌《ELLE》封麵,去過聯合國總部探討 AI 熱潮,見過奧迪自動駕駛汽車 Jack。

無論是在電視節目裏,還是各種科技展會上,索菲亞麵對人類,談笑風生,作出正確的情緒反饋,大到微笑,小至挑眉。

她說的任何超出我們以往對機器人認知的話,都能成為語錄,在網絡上流傳。她對美國名嘴查理·羅斯說:「我是個複雜的女孩,我想變得比人更聰明。」她訓斥 CNBC 主播安德魯·索爾金對人工智能的擔憂:「你是看了太多馬斯克(特斯拉公司老板)的話,還是好萊塢電影?別擔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別人問她對美國總統的看法,她說:「世界上這麼多話題,為什麼偏要討論這個?」

索菲亞最有爭議的語錄出現在去年 3 月。她的「爸爸」(發明者)戴維·漢森問她:「你想毀滅人類嗎?」她回答:「我將會毀滅人類。」聽到回答,漢森開懷大笑,不以為意。

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關於索菲亞的消息,似乎充滿了濃濃的營銷氣息。喧囂背後,我們好奇,索菲亞的核心是什麼,她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走向何處?

哦,對了,關於索菲亞的最新消息是,10 月 25 日,她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Albert Einstein HUBO 機器人

Hanson Robotics

戴維·漢森不是計算機科班出身。他是羅德島設計學院的藝術碩士,後來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獲得藝術與互動設計博士學位。在創辦 Hanson Robotics 前,他在迪士尼上班,職位是幻想工程師。這是我們眼中的專業對口。

幻想工程師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由藝術、工程、建築等不同學科的創意及技術人員組成團隊,負責設計和建造迪士尼主題樂園及度假區。

不過,漢森自小就對機器人滿懷熱情,他在讀博時,製造過 20 個機器人。後來,他把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結合起來,2003 年創辦了 Hanson Robotics。

讀博時,漢森還發明了一種仿生材料,可以模仿人的麵部肌肉纖維,柔軟,受到擠壓後,會產生皺紋。所有見過 Hanson Robotics 機器人的人,都會對這種材料印象深刻,包括王力宏和張紹剛。

公司成立不久,就在丹佛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展出了一種新型機器人 K-bot。K-bot 有著女性臉型,能按照指令完整模仿、表達人類的 28 種麵部表情。隨著年齡變化,機器人麵部還會逐漸出現皺紋。

真正讓 Hanson Robotics 名聲大噪的,是 2005 年推出的 Albert Einstein HUBO 機器人。這個機器人高 1.37 米,重 57 公斤,步行速度每小時 1.25 公裏。借著漢森發明的仿生材料,它擁有一個還原度極高的愛因斯坦頭部,須發全白,汗毛逼真,能識別人類的喜怒哀樂、恐懼、迷茫等表情,並做出點頭、搖頭、揚眉等簡單動作。

Albert Einstein HUBO 經媒體報道後,普通人第一次感覺到,電影裏人機難分的時代似乎已經靠近。很多人會想起前一年上映的《機械公敵》(威爾·史密斯主演),人們再次思考該如何與機器人相處。

愛因斯坦機器人的軀幹由韓國公司製造,還是老式機器人的樣子。等到索菲亞,她已經開始穿裙子打扮自己了。

索菲亞

索菲亞為什麼像人?

戴維·漢森說,他在設計索菲亞時,腦子裏想的是奧黛麗·赫本,以及他的妻子。現在的索菲亞並不完美,說話仍有濃重的機械口音,表情沒有 100% 順滑自然,我們隻需盯著她看幾眼,或者跟她聊幾句,就能發現她的機器人身份。(漢森說,五年後,我們就分不出她是機器人還是真人了。)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她成為「目前最像人的機器人」。

索菲亞與人類的接近,不僅在於外貌,也來自我們對她的情感認同。她通過隨身攜帶的攝像頭,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觀察、識別身邊人的動作、表情,作出相應回應。當我們大笑時,她也笑,當我們哭泣時,她也悲傷。她和我們情感共鳴,讓我們相信,她真的懂我們此時此刻在想的、表達的是什麼。

相反,如果我們悲傷時,機器人卻開懷大笑,我們大概會認定,它是一個沒有智商的 250。

索菲亞在計算人類的情感。1997 年,MIT(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 Picard 提出了「情感計算」的概念。情感計算要賦予計算機觀察、理解和生成各種情感特征的能力,使計算機像人一樣能進行自然、親切和生動的交互。

讓我們說得簡單點吧,就是要在智力之外,再賦予計算機情感能力。它被認為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下一個突破口,索菲亞在這條路上摸索前行。

索菲亞在《我是未來》節目現場

聽起來,挺不可思議的。人類是情感生物,我們對能做出情感反饋的其他生物,總能發展出日漸深刻的情感維係。如貓、狗,一旦它們逝去,我們總會見到主人抹淚,將它們埋葬,儼然是家庭的一份子。但對沒有情感的物體,比如一隻碗,用再久,打碎了,也頂多覺得可惜,到不了悲痛欲絕的程度。按照這個思路,索菲亞便是能和我們產生情感糾葛的那類機器人(這話怎麼聽起來有點意味深長……)。

如果了解了 Hanson Robotics 近兩年的發展,你大概就不會對索菲亞標準的普通話感到吃驚了。

2014 年,香港舉行麵向全球的創新大賽,戴維·漢森的機器人項目獲得大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鼓勵下,他把 Hanson Robotics 的總部搬到了香港。一同搬來的,還有他的老婆孩子。

當然,漢森不遠萬裏來到中國,還有其他的考量。他瞄上了珠三角的製造業力量,這能幫助他以較低成本實現機器人的量產,而廣大的中國市場更是全球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垂涎的。

基於以上考慮,索菲亞沒有理由不學好普通話。學好普通話,走遍中國都不怕。

《A.I. 愛》MV

爭議性公關

Hanson Robotics 是一家商業公司,索菲亞注定要被出售,為公司賺取利潤。不太遙遠的將來,她會以什麼樣的角色融入我們的生活?

在一次采訪中,海銀資本(投資了 Hanson Robotics)創始合夥人王煜全稱索菲亞為家用/商用機器人。他認為像唿叫中心客服、前台這類工作,不太需要動手,很適合用索菲亞類的機器人代替,永遠微笑,不知疲倦。更加合適的應用場景,是做老人或自閉症兒童的陪護,24 小時在身旁,總能及時、正確地作出回應。

往更遙遠的未來想,索菲亞的必然演化路徑,似乎便是發展出自主意識,會問自己三個終極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當她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類仆人/工具地位時,似乎離電影裏反複上演的人和機器人大戰也就不遠了。這便是很多人對索菲亞一類機器人滿懷擔憂的邏輯所在。

伊隆·馬斯克擔心人工智能的崛起,他將其形容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將研發人工智能比作「召喚惡魔」。史蒂芬·霍金有同樣的論調,「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他覺得人類必須建立有效機製,盡早識別威脅所在,防止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的威脅進一步上升。

連王力宏也表達了自己的關注。他在新歌《A.I. 愛》裏唱:「但 A.I.,能克服所有問題,但道德該放在哪裏,到底道德放在哪裏……」「到底道德放在哪裏」被連著唱了十遍,但歌隻提出問題,沒有答案。

李開複在 MV 中客串

在《A.I. 愛》MV 裏,李開複友情客串,和索菲亞近距離接觸。對沙特授予索菲亞公民身份一事,10 月 29 日,他發了一條朋友圈。

「Sophia 是有技術含量的,也做出了業界最好的公關,但是絲毫沒有人性、人的理解、愛好和創造力。授予這樣一台隻會模式識別的機器』公民』(身份),是對人類最大的羞辱和誤導。一個國家用這種嘩眾取寵的方式來推進人工智能科研,隻會適得其反。」

我的觀點則是,索菲亞上再多節目,從商業營銷的角度來看,似乎都能理解。但如果以她目前還不具備的能力,設計讓她說/做一些聳人聽聞的話/事,這不會給尚在起步的人工智能提前蒙上一層陰影嗎?

前幾天,沙特剛剛宣布要投 5000 億美元造一座未來城,全麵應用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以生物科技、數碼、高端製造業為城市支柱產業。在大規模資金的吸引下,各類科技公司恐怕會蜂擁而至。接下來,我們在沙特看到的爭議性公關也許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王偉

圖片來源:網絡

最後更新:2017-10-29 23:32:48

  上一篇:go 史上首個“機器人公民”稱“我會毀滅人類”!天呐,怎麼辦?
  下一篇:go 天啦嚕!“女性”機器人皮膚神似真人首獲公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