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虛擬偶像變現難,人工智能或助其產業爆發

可能你對虛擬偶像還一無所知,但你對粉絲為明星豪擲千金的新聞一定有所知曉,有粉絲為真人偶像王俊凱成人禮花式豪華應援,也有粉絲為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眾籌27萬在首爾三成車站舉辦生日慶典……虛擬偶像的消費號召力、影響力已與真人明星別無二致,並且越來越受追捧。

粉絲經濟加持,虛擬偶像商業價值比肩一線明星

虛擬偶像的曆史由來已久,但國內開始注意到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還得從日本虛擬歌姬初音未來說起,今年是初音未來出生的第十年,十年的積累換來無數榮譽與商業價值加身,已是各大廠商的“寵兒”。據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的分析師伊部和晃統計,和初音未來相關的消費金額已超過100億日元(約5億人民幣)。初音未來在國內外的成功,讓虛擬偶像產業成為資本的關注對象。

國內虛擬偶像產業的發展得益於近幾年二次元經濟的蓬勃發展,二次元、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和消費能力的增長使二次元經濟逐漸受到主流的關注及認可,動畫、漫畫產業崛起,曾經沒落的漫展也逐漸恢複了生機,二次元手遊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並且在國內外成績不菲。虛擬偶像借著二次元經濟的豐厚土壤收獲了大量的人氣,僅QQ音樂一個平台,初音未來的粉絲就超過了193萬,另一位虛擬歌姬洛天依的粉絲也超過了164萬,趨近於國內一線歌手的粉絲量。

虛擬偶像經濟實際上也是粉絲經濟,或者說角色經濟,上半年《全職高手》熱播時,原作中的兩位人氣角色葉修和周澤楷為麥當勞商品代言,便是虛擬偶像商業變現的形式之一。但與粉絲經濟不同的是,虛擬偶像經濟在成就虛擬偶像的同時也能成就粉絲,不少創作者為虛擬偶像創作音樂或同人插畫走紅後,收到了各商業公司遞來的橄欖枝,自由音樂人Poker便是因此走紅,除了其為虛擬歌姬洛天依創作的歌曲被收入演唱會外,還收到了遊戲和廣告作曲的合作邀約。

虛擬偶像相比真人偶像,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粉絲來說也都是有益處的選擇。虛擬偶像的所有權掌握在企業手中,不會像真人偶像一樣因為各種緣由違約,也不會因為個人劣跡而導致人設崩塌,影響自身以及企業的名譽,最近霸占微博熱門的X姓歌手、L姓小鮮肉事件自然也不會發生。對於粉絲來說,虛擬偶像擁有完美的外形、寬廣的音域並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還可以獲得獨一無二的偶像養成體驗。此外,虛擬偶像還可以根據粉絲需求或商業需求衍生出新設定,比如由初音衍生出的雪初音等。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虛擬偶像的內容形態也愈加豐富,衍生出了動畫、音樂、遊戲等不同分類,業內人士預測虛擬偶像產業有著億級的用戶規模。

虛擬偶像經濟熱來襲,騰訊、咪咕等入局淘金

虛擬偶像的商業變現能力吸引了國內不少企業涉足這一新興產業,其中不乏知名公司,而禾念是國內最早從事虛擬偶像開發的公司,在2015年獲得了奧飛娛樂的投資,並於2016年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合作。

禾念原為VOCALOID的中國代理,獨立後了保留洛天依、樂正淩等幾位虛擬歌手的所有權,更改品牌為Vsinger,而洛天依則是該公司最著名的虛擬歌手。洛天依出現之前,初音未來在國內已經積攢了大量人氣,洛天依作為VOCALOID所缺少的中文音源被推出,一經麵世就迅速在國內獲得了大量粉絲。

禾念運營洛天依沿襲了初音的UGC模式,即虛擬偶像的內容主要由粉絲創作來補充。禾念給出的基礎設定非常簡單,而洛天依的人設是由粉絲投稿逐步完善的,換言之是由粉絲票選出來的接受度最廣的設定,因此其粉絲凝聚力較高。洛天依的商業變現能力走在同行前列,不論是去年湖南小年夜春晚與楊鈺瑩合唱,還是為《忍者神龜2》演唱主題曲,或是今年舉辦全息演唱會時,最貴的1280元門票三分鍾內售罄,都是非常成功的嚐試。

虛擬偶像的運作模式多樣,但國內多是從音樂的角度切入,鯨魚島樂隊也是如此,與禾念不同的是,該樂隊走的是PGC模式,也就是自主創作路線。鯨魚島樂隊成立至今三年,雖然影響力不如洛天依,但在商業化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僅入圍了去年阿比鹿年度流行音樂人,還靠單曲《I Lost You》獲得了網易原創音樂榜第八名的優秀成績,也曾與《煎餅俠》、《奇葩說》等有過合作。

不過,近來熱度最高的虛擬偶像還屬“薛之謙摔話筒”事件的主角——荷茲,其同樣是走PGC路線,比賽作品全部是由團隊事先製作合成再發布,也因此被不少觀眾指責比賽不公平。騰訊旗下節目《明日之子》推出虛擬偶像一來是符合節目設定,二來毫無疑問是為了更好的拉攏目標受眾——對虛擬偶像接受度高的95後群體,並且十分有成效。公開數據顯示,騰訊視頻上荷茲的相關視頻的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了9000萬次,微博粉絲也已超過15萬,還拿下了不少品牌的代言合作。

除了綜藝節目外,遊戲公司也很看好虛擬偶像,知名遊戲公司西山居今年也推出了第一個虛擬偶像帝菲兒,此舉有理可循。隨著二次元經濟的發展,偶像養成類的二次元手遊在國內受眾頗多,不論是《Love Live》還是《偶像夢幻祭》,在國內都十分受歡迎,而前不久初音未來的正版音樂手遊《初音未來:夢幻歌姬》也公開露麵,由此可見,推出IP遊戲也是虛擬偶像變現的方式之一。

除此以外,咪咕也從語音軟件的角度切入了虛擬偶像項目,著名歌手周傑倫旗下公司甚至也對虛擬偶像產業也抱以良好願景。

然入不敷出,變現成最大難題

盡管備受關注,但國內的虛擬偶像的發展與初音未來的輝煌還相去甚遠,縱使是目前最成功的洛天依也望塵莫及,國內虛擬偶像產業的變現之路任重而道遠。

虛擬偶像產業需要內容支撐,但國內的原創環境以及培訓都不及日本,UGC模式在國內環境下較難有所建樹。一方麵,盡管UGC模式下粉絲參與度與粘性都非常高,但是國內獨立音樂創作人非常少;另一方麵,創作者靠愛發電,若失去經濟支撐也很難持續下去,即使是初音未來,也有很多大熱的P主後來都不再投稿,因此禾念也無法隻靠UGC模式運營,轉而通過與太合音樂集團等專業音樂製作團隊合作,為虛擬偶像打造音樂,由輕資產轉向了重資產模式。

而PGC模式相比前者資產更重,產出成本相比其他模式要高出許多。且PGC模式還需麵對的問題是,企業很可能不夠了解用戶需求,自嗨型的設定和作品不僅不能打動目標群體,或許還會引起粉絲反感。目前風頭正熱的荷茲也是因為節目的影響力,以及虛擬偶像與真人歌手比賽這一噱頭而受到廣泛關注,等節目結束,後續若沒有優質內容支撐,荷茲還能走多遠值得商榷。

不管是PGC還是UGC模式,虛擬偶像的前期投入非常高昂。比如荷茲的運營團隊便多達140多人,為了呈現荷茲,該團隊采用了AR以及實時動作捕捉和3D實時渲染技術;而禾念公開的數據顯示,開發一個聲庫的成本高達上百萬,為虛擬偶像創作一首歌需投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目前國內最成功的虛擬歌姬洛天依至今還未實現盈利,莫說是其他虛擬偶像企業。

此外,盡管虛擬偶像是不會改變的,但是觀眾對主創人員的不滿會轉嫁到角色身上,因此對企業來說,運營的難度更大,畢竟虛擬偶像是有腳本的。初音一路走來花了十年,國內的虛擬偶像們或許無需如此漫長的時間積累,但和真人偶像培養一樣仍有漫漫長路需要走。

AI將助力虛擬偶像產業走向大爆發?

國內虛擬偶像產業目前還處在起步期,而AI在最近幾年的迅速發展無疑為虛擬偶像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可以說,AI與虛擬偶像無疑是相輔相成的組合,不僅可以為虛擬偶像提供內容和交互支撐,還彌補了虛擬偶像無法與粉絲交流的遺憾,讓虛擬偶像不再是一組不能交互的設定;而虛擬偶像則作為AI的載體,為AI提供可視形象,對AI的宣傳推廣有促進作用。

盡管國內虛擬偶像產業發展還比較緩慢,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二次元市場正逐步發展壯大,放眼國外,世界兩大偶像培養公司之一韓國SM也在打造虛擬偶像,可見該產業十分有前景。雖然目前虛擬偶像產業起色不大,但未來在AI的助推之下,虛擬偶像產業或許會迎來爆發,初音未來級別的虛擬偶像出現也指日可待,而像《刀劍亂舞·序列之爭》中尤娜一樣的虛擬偶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見到。

【鈦媒體作者介紹: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最後更新:2017-10-21 14:37:55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將創造未來銀行?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將取代作家?對啊,還能成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