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既不是神話也不是笑話

如今各種大眾媒體上關於機器人的新聞很多,湊熱鬧的也很多。比如前陣子有新聞報道,一個展會上有一台機器人傷人,其實那隻是一個教育輔助機器人,掉下台砸到人而已。還有某個墓園買機器人給守墓保安壯膽的新聞,那個機器人充其量是個玩具而已,惡搞成分更多。如果我們以科普的心態看待曆史,就會發現人工智能既不是神話也不是笑話,而是從人類的勞動創造中實實在在生長出來的,我們不需要恐懼也不需要頂禮膜拜。

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對技術的描述常常是直白而謙虛的。穀歌前工程師吳軍說過,他在2003年的時候和同伴一起把穀歌的關鍵詞搜索準確率大大提升,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對於同義詞或者近義詞究竟該選取哪一種意思去搜索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對於用戶來說,如果搜索結果中排名並不靠前的結果,用戶就會換個近義詞繼續搜索,或者選擇搜索結果中排名並不靠前的結果。這時用戶其實自做了一個關鍵詞搭配工作,係統會記錄下用戶給出的關鍵詞搭配關係,現在要做的是更快、更優地反饋結果。他說:“至於我們是怎麼做到的,說起來可能會顯得很沒技術含量,我們事先把多年來用戶搜索過的關鍵詞搭配都整理出來,然後在2003年美國獨立日的周末期間,有四天的假期,我們停掉了公司當時五個最大的數據中心的一個,利用四天時間對每一個關鍵詞的搭配做了特殊處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窮舉法。”也就是把用戶經常選擇的詞語組合關係固化下來,下一次用戶再做類似搜索,係統就能更快、更準的給出結果。

其實機器翻譯等領域的技術邏輯,跟上述搜索中應用的策略的窮舉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據《紐約時報》報道,2016年6月的一個星期三,在穀歌翻譯部門的會議上,人們對百度發表在機器翻譯領域核心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議論紛紛。邁克·舒斯特的一句話會讓會議室恢複了秩序,“是的,百度出了一篇新論文。感覺就像有人看透了我們的做的東西——論文有類似的結構,類似的結果。”百度在BLEU分數(一種衡量機器翻譯和純人工翻譯之間準確度的分數)基本吻合穀歌在2月和3月內部測試中取得的成績。

今天的人工智能思路與過去不同,變思維規則問題為數據問題和策略問題。過去人類總想為計算機設計出挖煤的邏輯,不斷把人類的種種邏輯規則抽象成函數之後輸入計算機裏。現在的人工智能主要基於大數據基礎和算法的進步。也就是說,今天人工智能的爆發恰恰建立在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爆發的基礎上,有了互聯網,數據才會大量產生。主語,這些數據不是用戶自覺填寫的數據,比如姓名、年齡、住址、愛好等,而是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時自動產生的數據,比如每一次搜索、每一次點擊就是一種數據,每一次移動軌跡也是一種數據。

中國已經是世界頭號製造業大國,現在更重要的是提升“軟實力”。精神、文化是“軟實力”,計算和數據也是“軟實力”。這樣的“軟實力”和傳統產業疊加,也就是所謂的“智能+”。它將切切實實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最後更新:2017-10-29 21:47:37

  上一篇:go 天啦嚕!“女性”機器人皮膚神似真人首獲公民身份
  下一篇:go 機器人總裝玻璃塗膠方案,這個夠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