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
機器人
機器人“玩”書法,有些“書法家”會下崗!
近幾年發生的人工智能事件就足以讓人類咂舌:“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頂尖高手,人工智能機器人所“撰寫”的小說獲得大獎,第一本人工智能詩集已經出版,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會書寫對聯。可以說,我們迎來了人工智能爆炸時代,這不,機器人也寫上了書法了。

當我看到視頻中機器人“拿”著毛筆書寫的報道時,腦子中突然冒出了諸如將來書法人的生存空間會不會越來越窄、機器人會不會代替書法家、我們學習書法還有意義嗎等擔憂。

從書法發展的曆史經驗看,雕版印刷發明並應用於世後,書法藝術沒有式微;互聯網普及後,書法藝術依然繁榮,隻不過書法的實用性大大弱化了。那麼,機器人學會藝術後,我們的書法藝術也不見得會削弱。
這是因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書法,其構成因素很多,不單是書法技法的繼承,更融進了文化、情感等諸多因素。有思想、有情感,能激起人的共鳴,富有時代感的才算是文化,機器人寫出的書法雖然有模有樣,卻沒有情感,無法將人的思想表現出來,觀之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文字,這跟印刷體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稱之為機器人“玩”書法更切些!
馬雲有一個觀點頗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也許,馬雲對中華藝術在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功能頗為看重,中華藝術呈現的中華美學精神是一種生命精神,注重主體生命的精神傳達,追求主體生命與自然的融通與一致,這是充滿感性和形象的審美世界,是令人沉浸的情感世界,是人的自由自然的價值世界,其中充滿了生命自由和無限的精神追求與創造。正因如此,在未來人工智能時代,藝術非但不能削弱,還需大大加強,這對於人們應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大有裨益。
不過,機器人“寫”書法提醒我們,再不好好寫字,提高綜合素養,再肆意糟蹋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書法沒有了群眾基礎,隻是幾個人的遊戲,那麼真有被機器人取而代之的可能。
科技時代,智能機器人讓許多產業工人下了崗,我也相信書法的某些方麵也會被機器人取代。對於大多數書法人來說,書法隻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八小時之外的餘事。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要把書法學好,就需要心淨和心靜,以一顆虔誠的心守護好書法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大美書畫,讓藝術更親近。感恩您的點讚和轉發朋友圈!
最後更新:2017-11-03 08: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