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十個裏程碑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AI)是一個非常重要和複雜的領域,為了幫助用戶更好的了解AI,外媒DigitalTrends挑選了AI發展史的“十個裏程碑”時刻。

在這份列表中,我們既能看到現在常聽到的算法,也能看到包括IBM、穀歌等科技巨頭的身影,一起來了解下。

神經網絡誕生

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是當下最前沿的AI技術,雖然類似深度學習等概念還比較新,但其理論最早可追述到1943年。Warren McCulloch和Walter Pitts在《神經活動中思想內在性的邏輯演算》中,提出了關於精神的機械論理論——神經科學的第一種計算方法,現代計算機邏輯設計以及人工智能的支柱。

AI獲得正式命名

1955年8月31日,“人工智能”這個說法首次出現在一個持續2個月、隻有10個人參加的研討會提案上,參與者包括John McCarthy、 Marvin Minsky、Nathaniel Rochester和Claude Shannon等。經過一年的醞釀,“人工智能”這一新興學科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正式誕生。

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算法

Backpropagation算法是機器學習曆史最重要的算法,其想法最早於1969年提出,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獲得廣泛注意,引發人工神經網絡領域研究的第二次熱潮。Backpropagation的主要作用是最小化誤差函數,也就是提高神經網絡的準確性。

與電腦對話

不少用戶已經習慣了通過語音助手(Siri、Cortana、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等)與自己設備對話。但或許你並不知道,語音助手的前輩要追述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1966年,MIT開發了電腦心理醫生Eliza,自然語言處理方麵的先驅者。

奇點理論(The Singularity)

1993年,庫茲韋爾(Vernor Vinge)在《即將到來的技術奇點》一文中提出,“在未來30年內,人類將有能力創造出超級智能。”他還認為,“機器的智能程度遠超人類後,人類將滅亡。”現階段,我們能看到馬斯克等科技領袖有類似擔憂AI的想法和言論。

無人駕駛汽車

也許有不少人認為穀歌最早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但事實上,德國聯邦國防軍大學在1986年就用奔馳搭載攝像頭和其他多種傳感器,成功開發出無人駕駛汽車原型。多年以後,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成功行駛了2797米。

譯者補充:有說法認為,1925年8月出現了人類史上可察覺的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美國陸軍的電子工程師坐在一輛用無線電操控著前車的汽車上,通過後車發射無線電波來控製前車的方向盤、離合器、製動器等部件。

IBM的“深藍”計算機

1997年AI發展標誌性的一年,IBM研發的深藍計算機首次打敗了國際象棋大師Garry Kasparov。這一事件是AI領域的巨大飛躍,並引發了眾多討論和思考。

AI參加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

2011年,IBM計算機係統“沃森(Watson)”與Jeopardy節目最強的兩位參賽者(Brad Rutter和Ken Jennings)同場競技,進行了一場充滿看點而又娛樂性十足的對決。最終,沃森戰勝人類,得到了第一名的100萬美元獎勵。

AI也是貓奴?

2012年6月,穀歌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穀歌大腦(利用1.6萬微處理器創建了有數十億連接的神經網絡)觀看了千萬數量級的YouTube圖像。根據這些視頻,穀歌大腦在沒接收任何指令的情況下,相當擅長許多用戶會做的事情——搜索貓科動物明星的視頻。

AlphaGo的圍棋“人機大戰”

2016年,穀歌DeepMind推出的AlphaGo在全世界的關注下,以4:1的比分戰勝了韓國冠軍李世石,這場載入史冊的“人機大戰”讓我們見證了AI發展的新裏程碑。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1:21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究竟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
  下一篇:go 萌化!人工智能寶寶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