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8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波動時期,機器人投顧“人情味”漸濃

擁有一個機器人顧問儼然是一種時尚。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最新調查表明,盡管隻有為數不多的消費者使用機器人顧問(robo-advisers),龐大的消費人群正對新興機器人顧問感興趣。

與向傳統顧問支付平均1%左右服務費不同,機器人顧問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通過算法來進行低成本投資,並向用戶收取一個更小的費用。

谘詢管理公司科爾尼一項研究表明20%的消費者知曉機器人顧問,但僅3%的消費者在積極使用機器人。盡管如此,它掩蓋不了一個事實:機器人顧問正令人們興趣高漲——69%投資者不同程度地對機器人顧問表示興趣。

事實上,在美國,有超過200家公司紛紛布局機器人顧問市場,包括金融巨頭Blackrock、Fidelity 和 Vanguard。花旗集團最新報告指出,在未來十年時間裏,機器人顧問管理下的資產有望達到5萬億美元。

數據顯示,機器人顧問成為三年矽穀投資的新熱潮,麵向金融技術的投資超過10億美元,機器人顧問吸引了其中大量的份額。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機器人顧問是一個機會,它讓一切變得更快更好,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簡單、方便、耗時少 ——機器人投顧具備了一個潛在、顛覆性新技術的所有關鍵屬性。”國內一家機器人投顧公司“勝算在握”負責人莊敬偉表示,機器人投顧將帶來兩個重要變化:首先是市場的波動將被削弱,因為機器沒有人那麼豐富的情緒。其次是,市場對分析的要求將更加嚴格。

他認為,目前技術條件已經成熟,今年將是國內機器人投顧推廣的元年。

傳統投顧的終結者?

機器人對傳統顧問的影響眾說紛紜,業內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技術作為一種谘詢方式是對傳統顧問服務的補充。

機器人顧問以自動化的算法為基礎向投資者提供投資組合管理建議。部分機器人顧問還可以提供投資組合收益平衡、稅收虧損收割(tax-loss harvesting),還可以與人類投顧一起合作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建議。

當然,人類顧問的服務亦是多種多樣,一些專注於投資管理,一些做全麵理財規劃,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滿足客戶需求以確保業務。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技術不會終結打印紙、電視廣告等行業,而是推動他們做出變化和提升效率,同樣會發生在金融行業身上。這將迫使傳統顧問向客戶證明他們的價值。

最近一項調查表明,19%的人認為數字化的建議可以補充自己的理財實踐,23%認為它代表著競爭,而另外27%的人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做法。

施奈德(Schneider)是一位注冊理財師,他表示越來越多客戶依靠科技使自己的生活更簡單。

“我們必須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施奈德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利用技術提升客戶體驗來吸引年輕一代。

“越來越多客戶要求使用高科技解決方案來管理資產,盡管客戶還是希望與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聯係。”施奈德表示,為應對競爭並保持領先地位,我們為客戶提供方便投資和財務規劃的無逢在線工具。

埃裏克(Eric)是最早擁抱新興機器人技術的顧問之一,他正在使用機器人管理部分資產。

“機器人是偉大的。”他同時指出,人類顧問可以提供機器人顧問不能做的事,與機器人一起合作可以提升服務水平。

人機結合代表更高水平的服務,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引起很大興趣。

波動時期的“人情味”

近日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三天之內下跌超過9%,而中國股市經曆了數輪大調整展現出難得暖意。這樣的波動時期,若讓你與一個冰冷的機器人投顧“堅持到底”,你有安全感嗎?

批評者指出,散戶往往有高買低賣的慘痛經曆,在最糟糕的時刻往往更需要一個專業的投資顧問來保護自己。

Wealthfront CEO納什指出,今天這樣的市況中,機器人顧問會凸顯出自己的優勢。

納什和莊敬偉都認為,他們吸引的是想要更多數字化體驗的客戶,並且願意將其視為一項長期投資。用戶不會成為市場波動的犧牲品,因為他們不用做決定,“機器人”服務會替他們做決定。

“人類不擅長預測市場的波動。”納什解釋道,“當然,計算機也不擅長此道,但是它們不會情緒化,它們會堅守自己的本分。”

“算法或者說機器人投顧不能保證100%賺錢”。莊敬偉表示,我們盡量能做到的是幫散戶控製好風險。同時,如果虧會比別人虧得少一點,賺的話會比別人賺得多。機器人顧問的目標是提升用戶長期盈利的概率。

或許,機器人屬於年輕人。他們正流行簡單的財務生活。

不過,一些業內專家認為不能低估麵對麵溝通的價值。機器人顧問可以棲身下來,但消費者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增進體驗的方式。

此外,消費者不能僅僅因為成本低就使用機器人。上述業內分析師提醒,僅關注價格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可能不能獲得最佳的投資回報。”

俗話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能拿到的。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8:41

  上一篇:go 機器人投顧能否掀起金融業革命?
  下一篇:go 機器人顧問未必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