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5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揭俄羅斯機器人戰場首次勝仗:機器人戰爭將主導未來戰場!

2015年底,俄軍出動機器人集群入敘參加地麵反恐作戰,成群的機器人對擊潰“伊斯蘭國”防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首次戰鬥機器人集群作戰震驚世界,也引發人們對俄軍新銳——機器人部隊的強烈興趣。

2013年,俄國防部成立機器人技術科研實驗中心,專掌領導和規劃俄軍用機器人研發生產事宜。目前,俄軍投入實戰的機器人歸納起來分為三類:戰鬥機器人、保障機器人、機器人指控係統。

此次攻堅戰,俄軍投入戰鬥的軍事裝備共有五類:六部“平台-M”履帶式戰鬥機器人、四部“暗語”(音譯“阿爾戈”)輪式戰鬥機器人、一個“洋槐”自行火炮群、數架無人機、一套“仙女座-D”指控係統。那麼俄羅斯研發的這些戰鬥機器人性能和戰力到底如何呢?

1、戰鬥機器人:“平台-M”履帶式機器人

戰鬥全重0.8噸,長1.6米,高1.2米;采用履帶式行走機構,擁有六個小直徑負重輪、橡膠履帶、獨立懸掛裝置,可以在沙地、雪地、草地、泥地和碎石等複雜地麵行走,爬坡度25°,越障高0.21米;車身安裝有大容量鋰電池組,可持續工作4小時;武器係統為一挺7.62毫米機槍,下方安裝有彈殼收集袋,防止彈殼下落卡死運動裝置;攜帶四具RPG-26反坦克火箭筒,有效射程250米,垂直破甲厚500毫米;機槍左側有同軸光電觀瞄設備,為其視覺係統。

2、“暗語”輪式戰鬥機器人

該型機器人采用全地形車底盤,正麵安裝有整體式防護裝甲,戰鬥全重一噸,長3.35米,寬1.85米,高1.65米。動力係統為柴油發動機,一次加油可以連續工作20小時;陸地最大行駛速度20千米/小時,水上最大航速4.6千米/小時;武器係統包括一挺7.62毫米機槍、三具RPG-26反坦克火箭筒和兩部RShG-2榴彈發射器。該機器人主要用於山地、水網地形作戰。

3、戰鬥保障機器人:“烏蘭-6”工程兵機器人

該機器人長3米,寬1.53米,高1.47米,重5.31噸,加掛掃雷或消防用具後全重6.8噸,主要用於清除爆炸物、在雷場建立通道、消防。該型機器人裝有4部攝像頭,可提供360度的視界;車體外裝為8至10毫米厚的防護裝甲,可抵禦地雷破片殺傷、爆炸衝擊波及7.62毫米輕武器近距離射擊;車底盤為履帶式,每側各有四對小直徑負重輪,鋼製履帶加厚處理,可防禦最大四千克TNT的抵近爆炸。

4、“烏蘭-14”消防機器人

該型消防機器人,底盤與“烏蘭-6”類似;車體內置600升水箱,顯得略高;車頂安裝消防梯狀360度旋轉式折疊支架,其上可架設高壓水槍等各類消防器械。全重14噸,遙控和半自主工作。目前,俄以該型機器人為主試點組建了消防機器人連。

機器人指控係統。用於對軍用機器人進行標準化指揮、模塊化操控,俄已具備一部指控平台同時控製10部各型機器人或無人機的能力。目前,俄已研發出新型操控係統,可同時控製10部陸地機器人或無人機。

5、仙女座—D機器人指控係統

俄軍在敘指揮機器人戰鬥的指揮中樞,是俄最新型“仙女座-D”指揮控製係統。該係統由通信分係統、計算分係統等組成,以便攜式電腦為工作單元,可分布式架設在各級指揮所內,也可集成安裝在雙軸“卡瑪茲”汽車、BTR-D裝甲偵察車、BMD-2/4步戰車裏,適於整體空運、傘降投送,指控距離達5000千米。早在2013年,俄就為空降兵列裝“仙女座-D”指揮係統。

目前,俄正在積極研發下一代“新概念”軍用機器人:一是,腦控機器人,即可以感知並模仿操控者的動作,同時反饋對外界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受的機器人;二是3D打印機器人。

如今全球服役的軍用機器人係統已超過2.7萬個,一半以上在美國。俄機器人在敘作戰實踐,引發美國(北約)等國的警覺,也正加快軍隊中無人駕駛、人機混合作戰編組試驗。

華工啟明星預想,不久的軍事衝突中,攻守行動將在機器人之間進行。俄美等國在軍用機器人領域的激烈競爭,給我們看見,未來發展機器人戰爭的可能性在急劇上升,昔日科幻電影中所見的機器人大戰場景預計會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對此,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在未來國防軍事裝備中,是否也會將智能機器人技術和裝備作為保障國家領土和主權安全的重要工具呢?

華工啟明星歡迎各位交流合作

2017 華工啟明星 保留所有權利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5:24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可能挫敗或分裂軍事同盟
  下一篇:go 免費送十台米家掃地機器人新品?人工智能 黑科技 新品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