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
機器人
幹貨!機器人大講堂·天使會-深圳站成功舉辦,推進深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
今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正式發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稱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可以說今年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百年不遇的大好機遇。
“機器人大講堂·天使會”是機器人大講堂的在投資業務方麵的重點品牌項目。天使會匯聚國內權威專家、企業家和投資人,精英創業項目,開展行業研討與項目路演。在北京、深圳、蘇州和寧波舉辦全年3+1場天使會,助力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生態產業鏈,為廣大創業者指引方向,為潛力企業注入資金。
10月20日,為了進一步推進“深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合作,打造中國南方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產業矽穀中心,提升深港澳科技創新的影響力,成功舉辦了本屆機器人大講堂·天使會-深圳站高峰論壇。本次論壇由招商局集團招商創投、招商啟航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雅瑞資本、立德共創、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香港科技園等單位承辦,真格基金、北京大學(深圳)、哈工大(深圳)、香港中文大學、騰訊、華為、金沙江聯合等單位協辦。
機器人大講堂·天使會-深圳站重要嘉賓: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
深圳市南山區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張漢國先生
深圳招商局創投總經理、招商啟航董事長呂克儉先生
騰訊支付金融事業線副總裁郭銳先生
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
招商局集團戰略發展部副部長趙金濤先生
國家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研究員劉進長先生
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曉東先生
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先生
香港科技園公司、金沙江聯合、雅瑞資本、真格基金、立德共創、華潤集團潤加速、清華控股、華為等企業及投資機構的負責人。
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劉宏教授和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陳曉東主持,分別邀請了以下主講嘉賓做了專題報告和圓桌論壇:
倪光南院士《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係》
倪光南:人工智能機器人現在或將來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但會形成相當大的理論性,很容易形成壟斷,我們最大的壟斷:智能終端,就是手機加電腦。網信技術是壟斷性的,要形成自己的體係生態,全世界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因為互聯互動,網信技術肯定不是一個壟斷,所以我們體係核心技術不能受製於人,網絡強國顯然必須要有自己的體係,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和市場化引導,將核心技術研發和市場化引導聯一起具有重大意義。我們今天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也是在世界之中,在市場之中經過反複的使用改進才能牢牢的站住市場,除了研發自主創新,還要做市場化研究,就是我們要把這個市場拿出來引導,在用的過程中才能成熟,沒有一個東西研發的時候拿出來就是很完善的,所以這是很重要的意義。
下麵我就講一下大家最關心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網絡安全屬於非傳統安全。我們做機器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是屬於這個網絡安全的範疇。我們習慣說發展是硬道理,但是在網絡的範圍,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所以我們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要發展安全,我們要達到網絡安全的要求就需要履行特殊的措施。我們除了網絡安全法和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等,還有多維度測評。網絡安全的概念最簡單的最精簡的概括就是安全可控,這個安全可控應該是兩個維度。
希望大家的智能機器人領域能夠為中國的建設網絡強度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招商創投總經理呂克儉先生
呂克儉:今天在座的演講其實都是技術專家,希望通過這個演講給我們帶來一些對科學前沿的理解和把握,那也希望通過他們的報告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未來的發展的一些方向。我今天主要介紹三點:一個就是我們是誰,招商局是一個傳統企業,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古老的央企,成立於1872年的一個企業,至今已經有145年的曆史,第二個講我們做了些什麼,最後一點也是結合今天的這樣一個主題說說我們的期待。也說說我們和創新項目是如何融合共同發展的,招商局創新科創,我們這個創新投資總規模是50億,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投了28個基金。我代表招商創投和招商啟航歡迎各位,希望你們更多的了解我們,我們願意拿出我們145年的這些積累和我們創新的嫁接,我們為大家提供資金和場景上的結合,通過這樣的結合我們創新得到發展,也讓我們這樣一個古老的生命肌體永保青春,謝謝大家。
騰訊支付金融事業線副總裁郭銳先生《AI在人工智能領域探索的報告》
郭銳:今天我代表騰訊跟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我們在金融AI領域的一些思索。首先我會進行一些基本的介紹,包括騰訊大數據的一些組成,以及我們智能投資顧問,智能金融資訊,智能證券助手,精準營銷推薦,以及用戶征信安全等領域的思考。最後談一下大家現在每天都會用到的支付,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後麵我們做了非常多的一些智能風控的探索和研究。其實大家每一筆的交易雖然非常簡潔,但是我們做了非常多的係統和模型幫助大家降低風險。大家每一次非常便捷的一次支付,我們都有大量的引擎保護大家的支付安全。感謝大家。
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科創大灣區與智能時代》
李澤湘:我今天主要分享三點:第一正向的創新或者是教育科研怎麼和市場完成轉化?第二點就是現在的大灣區的概念非常的紅火,到底大灣區的概念之下怎麼能夠把香港深圳的一些特點融合起來?第三個就是大灣區對於推動這個具有無限可能時代的時候有什麼巨大的優勢。
以前我們覺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際並不是,這個科技加上轉化才能是第一生產力,有科技在那裏麵並不見得你就一定是成為第一生產力,我們也看到深圳沒有好的大學,但是深圳還是能轉化很多東西,內地北京上海,很多這些都有很多很有名的學校,但是它並沒有完全的把這個科技轉化成生產力,隻有有科技再加上轉換能力,這個時候才能說是第一生產力,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觀點。
講講科技創業,我們熟悉一個模式就是從外麵引進消化再創新,但是後麵我們就發現這個模式在轉化的方麵比例並不高,包括香港台灣新加坡我都去看了很多,有很好的科研成果,但是轉化的比例非常非常的少,科技大學香港科大,我們有很多專利,大概也就隻有百分之一二的專利能夠商業化,因為人不出去靠技術出去,這個成功性是很小的。另一個模式就是研究,把這些研究人員學生整個把他推出去,引誘他們去創業,這個就是人加技術,這個成功率要高很多。
最後我說要真正的能夠改變這個大灣區,我知道香港在過去二十年通過香港科技大學的創辦使得以前是教育式的教育變成研究型,現在深圳也在引進很多新的大學,但是也是過去那種傳統的大學,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實際上深圳真正需要的完全是新的思維,所以我們也在推動能不能在香港深圳交界的地方完全按新的思維模式去做一所新的大學,還要有一個機製能夠把它轉化成生產力。最後這些科技成果在深圳在整個大灣區去推廣去轉化,這個是我所要講的。怎麼創新思維,怎麼從政府到社會,我覺得就像舊金山的矽穀,這個是很重要的切入點,如果是能夠打造一個全新的這樣一所大學,這個對整個大灣區未來的教育科研,還有產業都將起到一個帶動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
王田苗:我聽了李澤湘的交流,其實跟他有同樣的共鳴,第一個共鳴就是我們所孵化的這些創業者他們有這三個特點,第一就是特別癡迷創新和動手。第二個特點就是他們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都是從問題去梳理所需要的知識,而不是泛泛的講機械設計、機械電子、傳感和控製,都是從一個產品開始。所以在這個方麵非常有這樣的體會,還有一個共識就是我覺得除了理論的創新以外,在科技創新方麵的教育體係可能需要反思的。
下麵我把我最近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投資的幾個方向,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科技改變未來的社會。為什麼會認為科技改變世界呢?我們把所有偉大的公司按照曆史的時間來排,突然感覺最早先的一批是以農業機械和紡織機械,第二批出現了火車汽車,隨後就是電力金融銀行,整個的曆程大家可以看出來,這樣一個演變,早期用微軟華旗,現在蘋果穀歌亞馬遜,還有中國包括我們所說的阿裏和騰訊,意味著科技改變著時代正在悄悄的到來。我的第二個觀點是人工智能未來三個本質的作用,一個解決了效率,一個解決了精準,一個解決了預防和預控。
另外一個我就想說目前我所了解的幾個痛點,其實它在派生出那個場景是需要創新的,比如說招工難,第二個交通擁擠停車難,以及醫療健康,潛在的疾病,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舒適,以及還有缺乏豐富精準娛樂新聞財經這四方麵的資訊。由此我自己理解這三個領域其實也是人們目前在科技創新和投資方麵比較關心的,一個新消費,第二個娛樂體育文化,第三個是新醫療,因為醫學這個方麵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健康。
“場景引領:科技與商業”圓桌對話環節
主持人:今天我們談場景,當初比如說像王老師李老師分別創立企業的時候,其實這個都會被歸類,很多人都會歸類非常非常小眾的市場,有些投資人覺得是玩具,目前看下來這些公司都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占全球第一,位置不可撼動,當時是怎麼找到一個場景,背後有什麼考慮?
李澤湘:這個主要還是就是說這些學生,就是我說很多東西都是玩出來的,這個汪滔最典型,從小就喜歡玩航模飛機,他的畢業設計就做一個飛空器。生活中這些學生,一個是喜歡各種各樣的極限或者是玩,第二個在玩的過程中去找到問題。
主持人:看來熱愛是第一動力,比如說之前想到大疆會有這個體量嗎?
李澤湘:都沒有想到過,你進去以後技術慢慢的積累了,你就能夠看到下一個山頭,一個一個山頭快速的響應。
主持人:整個創業的過程不斷的迭代,剛剛開始可能沒想到做多大偉大,偉大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王田苗:早前的時候完全是發燒友,興趣,當時2002年的時候做嵌入式的教育,最後發現場景無法有很好的體驗,最後說我們落到場景別人才有需求,當時切入的時候年輕人覺得很炫,真正發展的時候,它要有不斷改變不斷改善體驗的一種激情很重要。
主持人:接下來一個問題我想問兩位投資界的。我知道矽穀銀行在矽穀還是非常多的,我們很多美元基金的帳號都托管在矽穀銀行,包括公司帳號也是在矽穀銀行,從你的角度來看這兩年矽穀這邊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方麵你有什麼樣的觀察?
葉丹丹:確實其實在矽穀或者是美國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領域的投資,12年,或者12年更早就開始了,比中國領先了兩三年時間。我們覺得人工智能在美國比較常見或者最多的利用還是跟中國還是有點區別,第一大領域是網絡安全,中國也越來越對網絡安全重視,其實美國這一塊現在已經是非常多資本聚集的行業,17年的上半年就有兩家基於網絡安全的創業公司進入了獨角獸的俱樂部,他們都是針對於探測早期的惡性侵入或者一些防火牆的建立,我想中國這一塊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有更多的投入。第二塊比較多的是醫療領域,主要我們看到一些在影像分析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改變整個臨床應用或者是治療方案的這一塊的建議,這塊領域也出現了一兩家公司,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是一些專業的醫療機構也開始對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認可是一個很好的價值。第三塊在矽穀比較多的是商業分析,把人工智能整個應用到了商業模型的改善。最後一塊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在人工智能這一塊的應用也比較發達。
主持人:我知道IDG也投資了很多公司,人工智能有點被爛用的情況下,IDG作為資深的投資機構怎麼挑到好的標的,有什麼好的特征?
朱建寰:人工智能我們會注重兩個方麵,一個是人的方麵,我們覺得必須得有技術,這個團隊的確要有很強的能力,這是關於人的不同點。第二個就是關於事的時候,剛才我們說的市場要求比較大等等,在這裏麵不一定看的出來,我們希望想到的應用場景落地,必須有一個很強的我們叫做粘住一個地方,要有一個釘子釘住。
主持人:我也想問劉老師一個問題,從您的角度來看你觀察到好的公司做對了什麼,那些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的公司,他們在整個發展的過程裏麵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
劉進長:其實現在來講就是適者生存,適應這個社會發展才是公司生存的基礎,從我自己來看未來發展一定是跟人相關的事情,相關的這個公司或者機器人才有未來的機會,跟人相關的事情落到實處來,真正的能解決人喜歡的一件事情,盡管遊戲公司招人討厭,很多孩子沒日沒夜的玩遊戲,實際上解決了人一個需求的問題,就是隻要能解決人需求的問題一定是有機會。有很多公司看起來挺好,後來逐漸逐漸的不行,其實這個公司就是有的拿著錘子有的拿著釘子,投資公司一開始看到的任何公司都是釘子,現在看到的這個公司就是個軟釘子。
主持人:我想請李澤湘教授講一下從大疆的角度來看怎麼看這些大公司的危險。
李澤湘:首先第一點,我很認可朱總,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新技術都是小公司做出來的,這個就是為什麼剛剛朱總解釋為什麼顛覆性的技術都是小公司做的。第二個就是說小公司你要決定你要在哪個方麵去穿越的時候,你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找到我們的這個小的一個一個的做進去。不要靠大公司,你不迎頭對著它,這個是完全有你非常多的機會去切入進去。
主持人:我想先從科技部劉進長老師這邊開始,您作為科技部行業專家您看到中美的差距在什麼地方,包括比如說我們在製定政策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挑戰?
劉進長:總的來講,我們從機器人融資來講,我還是充滿了信心,從我這裏來講,現在有幾個點,我們為什麼有優勢。第一個,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第二個就是政府對這個方向有巨大的支持。第三個就是除了我們國家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中國人更喜歡錢,這一點激發了人們玩命的掙錢,這個激情是別人比不了的,我覺得這是三大優勢。倒過來講其實也有我們自己的劣勢,一個就是說站的不夠高,創新不足。第二類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的專注度不夠,這是我的觀察。很多大的公司走著走著不做科技,就做房地產,什麼賺錢他幹什麼,而不是說專注一件事情。中國人的不足,就是合作的不足,如果我們要有更強的合作精神,我相信中國一定成為世界最優秀的國家最優秀的民族。
主持人:我想問王田苗教授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王田苗:更多的優勢我覺得有兩個,一個是體量大,第二個中國善於學習和模仿,這兩個是我們的優勢,但是國外我最近美國矽穀交流,我發現他們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像拿美國來說,他們希望做全新的東西,隻要大公司做了他們就不做。強調品質和長久,而不是急於擴張,我覺得這兩點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主持人:我想問丹丹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葉丹丹:其實我們確實覺得在美國可能比較集中在技術上的一些投資,在中國因為我們有非常大的市場,以及有非常大的數據來源,其實我們在應用層其實很多時候已經比美國做的更好。
主持人:美國的公司在給中國公司做擔保,擔保完之後,中國公司發現這個不錯,我可以做的更好,而且很快的速度比你做的更好,我也想聽一下李澤湘教授怎麼看,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
李澤湘:中國龐大的市場製造業,尤其是新一代的企業家,受過很好的從外麵留學或者是我們自己成長起來的,他隻要具有快速的學習能力,中國的市場的整個巨大的,而且我們對質量對整個的要求產品,以前這種山寨的產品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是一種大規模高質量的市場需求,所以這就為這種技術跟應用結合的好的這個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空間,再加上資本的充足的介入,所以說我經常樂觀的看待,再用個五到十年絕對中國的年輕的一代的機器人公司跟這些人工智能公司會讓世界刮目相看。
主持人:在座各位覺得接下來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在一兩年內可以看到的就是最有希望快速增長的方向是什麼?
王田苗:我最近有一段時間研究智能材料,這是一個機會。另外一個就是現在特別感興趣的是養老助老助殘,把感知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康複結合去服務。當然還有一些在做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說視頻,他們把這個大疆的無人機結合起來。
李澤湘:我最近比較關注的一個是高端裝備跟智能製造,因為我相信這是一個我們最需要把它突破,而且經過這三十多年的一點一點的積累到了一個應該是可以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再一個就是智能車,在物流、在各種特殊環境場合,這應該是會有一些大的變化。
最後更新:2017-10-21 10: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