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機器人
VR/AR、微電子、人工智能……這一篇,帶你讀懂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
大約是當下最熱門的領域。
無論是在《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當中,
還是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當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都是相當重要的板塊。
有人預言,未來20年全球信息產業
保持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
前不久,市科技局與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編製的《青島市高技術產業選擇及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出台,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繪就了大致清晰的輪廓。
據悉,去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95家企業共完成產值1025.1億元,占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27.4%,產業規模僅次於高端裝備製造業。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是推動青島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據市科技局電子信息與新材料科技處介紹,青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目前主要聚焦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VR/AR)產業、微電子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等領域。
這些熱門領域剛剛起步,
人才基礎和產業基礎都“羽翼未豐”,
要如何發展卻已經有了輪廓。
小創和大家一起看看~
虛擬現實:在全國有“話語權”
青島在虛擬現實領域發力較早,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度,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據前期摸底調查,青島VR/AR領域的相關企業39家,擁有16所與VR/AR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12個各級重點實驗室和9個訓練培訓中心,在海洋與礦山環境模擬、教育培訓等行業的仿真模擬研究成果國內領先。
今年1月,嶗山區成功獲批全國首個虛擬現實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業界將2016年稱為虛擬現實產業爆發“元年”。而青島的虛擬現實產業亦發力於2016年5月市政府、嶗山區政府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簽約合作。借助北航青島研究院落地,一批國家級的研發中心開始匯聚島城。
目前,由趙沁平院士引領的虛擬現實研究院、徐惠彬院士引領的北航新材料研究院、房建成院士引領的北航精密儀器與光學研究院、“千人計劃”專家趙巍勝引領的微電子研究院,以及虛擬現實技術與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分室等與虛擬現實產業相關的研究機構已經相繼入駐。
今年4月28日,國內首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又在青島正式揭牌,源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而隨著業界高端要素在島城聚集產生的“向心力”,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在國內虛擬現實領域創新實力排名前十的高校院所也紛紛牽手青島,入駐國際創新園等地創辦研究院。
今年8月底,由嶗山區政府承擔建設的青島市虛擬現實科技創新中心正式獲批,吹響了青島向規模化虛擬現實產業衝鋒的“集結號”。
據了解,僅在嶗山區,就聚集了歌爾、海爾、黑晶、金東等30餘家國內外知名的虛擬現實企業,產品涉及軌道交通、石油鑽采、海工裝備、智能家居、影視以及軍工、地產、商業等多個行業,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
名校、名企強強聯合,構築了良好的產業創新生態體係。
微電子:開始發力補短板
微電子技術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也是現代信息社會的戰略性產業。從產業布局來看,青島的微電子企業可圈可點。
海信在激光器芯片、光器件、光模塊、光網絡終端的設計、研發、生產、測試等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光模塊廠商,其有源光收發模塊出貨量全球第一。
東軟載波在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無線射頻芯片、觸控類芯片等不同類型的集成電路產品製造方麵,行成了SMART產品線,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家電、工業控製、汽車電子、儀器儀表等領域。
青島鼎信通訊以載波及總線通信芯片為基礎,應用於電力、消防等嵌入式智能產品,目前在電力載波行業市場占有率達53%,穩居行業全國第一。
但就整體而言,青島的微電子產業發展基礎仍比較薄弱。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青島的微電子產業仍然是塊“短板”,多數企業集中於下遊應用產業鏈,缺乏上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製造企業。
青島需要在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製造、半導體功率器件等產業上培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讓更多的企業具備參與全球基礎元器件和器材製造產業鏈競爭的實力,同時也需要大力培育從事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製造產業配套的企業,盡早形成健全的產業生態體係。
今年9月17日,青島市微電子產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在嶗山區揭牌。該基地將充分利用北航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資源,並聯合歌爾集團等園區落戶企業,建立研究生、博士生培養站,破解青島微電子專業高端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的發展瓶頸,重點培養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封裝測試、半導體材料等微電子專業人才。
另一方麵,由市科技局牽頭,以集成電路設計仿真、微納加工及分析測試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平台正在積極籌劃當中。在不久的將來,青島將重點引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部件企業,逐步提升青島微電子產業在關鍵元器件及材料的研發、製造質量和檔次,在關鍵領域實現部分和全部本地化配套。
人工智能:期待龍頭企業
眼下,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將會給人類社會生活、世界格局帶來深刻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和產業。
青島在人工智能產業上處於起步期,尚無主營業務集中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規模以上企業。通過高企摸底調查,2016年青島從事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企業有35家,帶動的相關領域營業收入約5億元。
在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發上有一些零星布局,例如青島大學開設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海爾海創匯都已開始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拓疆。
當然,青島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也並非“無本之木”。
在人工智能通用芯片領域,青島若貝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芯片產品在航天航空、雲計算、機器人、圖像預處理等領域都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在智能機器人領域,青島擁有山東省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和20多家機器人生產企業,於2014年獲批“青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在智能運載工具領域,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推進基於平行駕駛的平行無人車係統;
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領域,海信的智慧城市係統,海爾的人工智能物聯平台,以及各種“無人工廠”,都為青島積累了較好的產業基礎。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引進培育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和品牌、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突破、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平台、推動人工智能在重點產業中的率先應用等措施,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將不再遙遠。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娉)
最後更新:2017-10-23 18: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