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机器人
未来基地机器人活动中心CEO邱松:机器人教育是孩子未来的打开方式
(未来基地机器人教育成果展示)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马云坦陈其现阶段最担心的是教育变革,直言依照现在的课程教孩子,孩子在未来将找不到工作。其实,一群与马氏观点高度共鸣的创业者早已走在为孩子重塑起跑线的路上了。未来基地机器人活动中心的CEO邱松就是其中的探路者之一。这位北漂十余年的广安汉子回川新起炉灶所做的,正是着力于4至16岁孩子创造力开发的机器人教育项目,誓为全川孩子打开通往人工智能时代的最佳渠道。
北漂专注图书发行十余载,回川跨行创业为哪般
新千年前夜,在西南财大完成会计专业学业后,邱松才明白自己做不好一个安于与数字打一辈子交道的会计,转身去了重庆小天鹅火锅做服务管理。时逢小天鹅在京开分店,邱松就此开启了他的北漂历程。两年后北京小天鹅管理公司撤销,他又进入一个休闲会所做服务主管,此间认识了多位京城各行各业的“资深创客”。2005年,在向一家出版社老总自荐成功后,邱松做起了图书发行工作。苦干4年后,他与几位伙伴创立了图书发行公司,躬耕至今。这期间他收获爱情,结婚后定居北京。
跨行创业的想法是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埋下的种子。身处北京,尽管身边的孩子不是在忙于补课,就是在奔向补课的路上,邱松坚持不能剥夺孩子的童年,一直让女儿“有底线地尽情玩乐”。同时致力于寻找一种寓教于“玩”的教育方式,以着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制定目标并达至成功的能力。他深信这些能力,才是孩子未来与人工智能共融共舞的实力。毕竟,就算未来学家在《奇点临近》预言人工智能将在2045年超过人类智能一说言过其实,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下一代必须要开发出自己制胜机器的能量。
回川创业的做法则是邱松两年前为照顾重病的父亲时萌发的,也是对成都创业氛围由衷认可后的选择。当机器人教育这个“蓝海项目”出现在他面前时,直觉告诉他新的创业生涯就此打开。于是,致力于提供孩子创造力和成功能力的未来基地机器人活动中心应运而生。
邱松说,这个机器人教育项目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它完全不同于一些借用机器人之名对孩子进行数理化强化训练,或者专教孩子搭建机器人的教学方式。未来基地推出的机器人多是作为一件陪读“书童”或启发思维的教具,而不是数字化施教者,或一个供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模特”。在未来基地的课堂上,用同样的材料,从来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学生作品,因为孩子做同一个项目,自己编制的设计思路和搭建方法都不一样,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玩”出创造力,为孩子储备人机共融的实力
(让孩子们玩出创造力)
“成功能力就是孩子新的起跑线。”邱松认为,工业时代的人们通过题海战术掌握既有知识和常识,就能取得快速成长。而人工智能时代,这项能力人们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下一代人只有发掘那些超越运算、记忆的更高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与人工智能竞争,才不会被代替。他强调,“但我们推行的机器人教育项目不是颠覆传统教育,不是放弃对既往知识的汲取和运用,而是丰富教育门类,为孩子日后无缝对接人机共融的生存环境奠定基础,为人类的荣誉以及永久生存权而战。”
“当前,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可谓百家争鸣,各执一辞。但是,也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在未来,不会编程,就会被编程。机器人教育和它所培养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越来越不可或缺。”邱松说,他的机器人教育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智能教育体系,同时结合国内科学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创意设计了横跨4-16岁的阶梯递进式课程体系,将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引领学习、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能力并重作为核心教育目标。通过设计生活中的真实项目和创意项目进行搭建和编程,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锻炼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动手能力、成功能力、数理逻辑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独立专注的性格,发展沟通协作技巧等,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未来智能型人才。项目初步将各阶段的合格学员命名为“小小智能王”、“少年智能王”和“智慧王”,对其中的优良选手,将推荐参加全国或国际机器人竟赛,为高考争取加分项。
如何做到学于玩中而无痕。邱松认为,课程是否完整和有趣,老师是否专业而亲和,“机器人书童”的“情商”是否契合孩子心智,是否有助于孩子们爆发无限创意小宇宙等等都是重要的考量指标,最重要的是课程是否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和思维能力,学习项目搭建和编程是其一,对思维的启发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从课程植入到独立建校,誓以成果让情怀落地
“为人类荣誉及永久生存权而战”,可见邱松情怀。但他从不认为自己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他说他不做,别人也会做,因为人工智能把人逼到了风口上。只是走在创业的路上,如果目标定太低,资本会觉得你过于保守,没有魄力;目标定高了,市场会说你不切实际,天马行空。从愿景到实现愿景,需要一些中间的方法、过程和策略。
邱松的中间策略很直观,他自己称为“三步曲”:第一步,与知名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植入,借用对方的场地、生源,开设“6人制”机器人教育小班;第二步,独立建校,创出品牌;第三步,在全川各市县开设分校,让全川孩子分享智能教育资源。目前,第一步进展顺利,资本风向也有吹过来的趋势。
“当然,更大的利好来自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将加快推动新型教育体系、智能校园建设以及开发智能教育助理。这对于我们智能教育创业公司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天时。”
被问到跨界创业是否会影响其成功的信心和对团队的激励,言语一贯偏温软的邱松断然表示:“这个不会,我对行业前景充满必胜的信心;有勇气在陌生领域创业,就要有勇气刺激团队。我们的每名老师都会定期进行系统培训,进行星级提升,以保证自己在课堂上永远是以“满瓶水浇半瓶水”,确保教学成果不打折。我们相信,只要不断调整完善教学模型,未来基地定能成长为智能教育行业令人尊敬的领军企业。”
最后更新:2017-10-08 0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