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
機器人
人工智能進入小學課程,曾長期被打成“偽科學”
近日最新下發的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應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以“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鮮為人知的是,30年前,人工智能在中國曾一度被打成了“偽科學”。
文 | 諶旭彬
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步,一般被認為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則遲至80年代,才實質性進入人工智能研究領域。
之所以這樣滯後,與蘇聯有很大關係。
在蘇聯,“人工智能”是一個長期未被正名的學術名詞。蘇聯學術界一度隻能在“控製論”這一名目下,進行“人工智能”方麵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蘇聯官方組織了針對“控製論”的批判運動,將其斥為“資產階級的反動偽科學”,這種曲線研究的空間也消失了。至60年代赫魯曉夫當政後,“控製論”才漸被解凍。不過,蘇聯學術界似乎更熱衷於在哲學層麵論證“控製論”和“辯證唯物主義”之間的關係,具體的“人工智能”研究仍乏善可陳——70年代北越曾向蘇聯轉交過從南越手中繳獲的美製IBM計算機,蘇聯官方也未組織力量進行認真的逆向工程研究。
受蘇聯影響,中國在50年代幾無“人工智能”研究。60、70年代,蘇聯雖解凍了“控製論”,但因中蘇交惡,中國學術界將蘇聯的這種解凍斥之為“修正主義”,“人工智能”的研究繼續停滯。當時主流的論調是:
“‘人工’造得出‘智能’嗎?造不出。……‘人工智能’這個說法很容易為唯心論鑽空子。人工可以造‘智能’,那麼,將來一定要出現具有比人還要高級的‘智能’的東西了。……蘇修一些院士……大肆宣揚‘人工智能’……充分暴露了他們的叛徒嘴臉。”
直到80年代初期,中國哲學界才作出反思,意識到“檢驗科學真理的標準是科學實踐,而不是哲學”(林京耀)。
圖注:《摘譯外國自然科學哲學》1974年第2期刊文,否認可以造出“人工智能”
70年代末期,“人工智能”在中國解禁,一度掀起研究熱潮。但很快又與“特異功能”匯流,走了很大一個彎路。
這種匯流,有兩個層麵。第一個層麵,是許多“人工智能研究者”與“特異功能”攪在一起。第二個層麵,是社會上一度將“人工智能”與特異功能”捆綁在一起進行批判,一並斥之為“偽科學”。
出現這兩個層麵的問題,與當時最知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有密切關係。
一方麵,錢學森主張開展“人工智能”研究,並認為“人工智能”和“特異功能”,都屬於“形象思維學”裏的重要研究對象。在文章與講話中,錢學森經常性地將“人工智能”和“特異功能”相提並論。許多“特異功能”圈子裏的會議,當時也常邀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者出席。
另一方麵,在“特異功能”遭到質疑時,錢學森也常常把“人工智能”搬出來為“特異功能”保駕護航。如1982年胡耀邦針對“特異功能”作出指示:“這不是我們的科研方向,報刊上不要介紹和宣傳”。稍後,錢學森即寫信給中宣部,提出抗議。錢說:
“耳朵認字之類不是科研方向,不準在報刊上介紹和宣傳……難道黨對有爭議的科學研究能夠這樣處理嗎?難道前車之鑒還少嗎?不是發動批判過摩爾根遺傳學嗎?還有批控製論、批量子化學共振論、批人工智能,還有批數量經濟學、批形象思維。……我也向你表白我的判斷:我並以黨性保證人體特異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
因為上述緣故,當時很多人將“人工智能”與偽科學“特異功能”等同視之。這成了正常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巨大障礙。
自然,也有一些科學界人士曾努力想要厘清二者之間的界限。如1981年,於光遠在長沙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成立大會上演講稱:
“我來長沙之前,有人問我參加什麼會,我告訴了他。他問我‘人工智能是不是人體特異功能?’我說不是。……人工智能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我們應該積極支持,對所謂‘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是一門偽科學,不但不應該支持,而且要堅決反對。”
至1984年1月,鄧小平在深圳觀看兒童與電腦下棋,指示“電腦要從娃娃抓起”,人工智能研究在中國的境遇,才有所好轉。大約同期,人民日報上關於“人工智能”方麵的報道也漸漸多了起來。
現如今,小學生們左手“人工智能”,右手“黃帝內經”(如下圖),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時代景觀。
圖:中醫藥課本及《黃帝內經》進入小學
注釋
徐英瑾,《心智、語言和機器:維特根斯坦哲學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對話》,人民出版社,2013,P11。如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所編的《摘譯外國自然科學哲學》1974年第2期中,轉載了蘇聯科學家戈特欽的文章《人工智能》,這位學者認為機器可以“學習”、“進化”。編輯在轉載的按語裏說道:“這些論點……充分說明這些修正主義者在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多麼遠了!”見該刊第6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路婁,《有沒有‘人工智能’?》,《摘譯外國自然科學哲學》,1974年第2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P26。該刊1976年第3期刊文稱:“我們要和鄧小平對著幹,……在批判‘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各種反動思潮的鬥爭中,走自己的道路”(第46頁),略可管窺當時的科研與政治之間如何掛鉤。錢學森,《構築一座宏偉的思維科學大廈》,《錢學森講談錄 》,2009,九州出版社,P153-154。如1986年的《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活動上的講話》;1990年的《再談開放的複雜巨係統》等。關於不要在報刊上宣傳或批評人體特異功能的通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文件(82)科協發字119號。錢學森同誌給鬱文同誌的信,1982年5月5日。另可參見:於光遠,《跨越世紀門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P180-182。於光遠,《對待人工智能和人體特異功能用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收錄於《評所謂“人體特異功能”》,知識出版社,1986,P159-161。1989年鄧小平在上海還曾說過一句“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如1983年6月30日刊文《人工智能的崛起》,1988年8月30日刊文《人工智能的研究熱點》;1989年4月26日刊文《首台智能計算機在西安交大問世》;1990年11月13日刊文《人工智能新成果——“電腦打橋牌”》……等。
最後更新:2017-08-30 13: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