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機器人
未來基地機器人活動中心CEO邱鬆:機器人教育是孩子未來的打開方式
(未來基地機器人教育成果展示)
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馬雲坦陳其現階段最擔心的是教育變革,直言依照現在的課程教孩子,孩子在未來將找不到工作。其實,一群與馬氏觀點高度共鳴的創業者早已走在為孩子重塑起跑線的路上了。未來基地機器人活動中心的CEO邱鬆就是其中的探路者之一。這位北漂十餘年的廣安漢子回川新起爐灶所做的,正是著力於4至16歲孩子創造力開發的機器人教育項目,誓為全川孩子打開通往人工智能時代的最佳渠道。
北漂專注圖書發行十餘載,回川跨行創業為哪般
新千年前夜,在西南財大完成會計專業學業後,邱鬆才明白自己做不好一個安於與數字打一輩子交道的會計,轉身去了重慶小天鵝火鍋做服務管理。時逢小天鵝在京開分店,邱鬆就此開啟了他的北漂曆程。兩年後北京小天鵝管理公司撤銷,他又進入一個休閑會所做服務主管,此間認識了多位京城各行各業的“資深創客”。2005年,在向一家出版社老總自薦成功後,邱鬆做起了圖書發行工作。苦幹4年後,他與幾位夥伴創立了圖書發行公司,躬耕至今。這期間他收獲愛情,結婚後定居北京。
跨行創業的想法是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埋下的種子。身處北京,盡管身邊的孩子不是在忙於補課,就是在奔向補課的路上,邱鬆堅持不能剝奪孩子的童年,一直讓女兒“有底線地盡情玩樂”。同時致力於尋找一種寓教於“玩”的教育方式,以著重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製定目標並達至成功的能力。他深信這些能力,才是孩子未來與人工智能共融共舞的實力。畢竟,就算未來學家在《奇點臨近》預言人工智能將在2045年超過人類智能一說言過其實,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是不可逆轉的,我們下一代必須要開發出自己製勝機器的能量。
回川創業的做法則是邱鬆兩年前為照顧重病的父親時萌發的,也是對成都創業氛圍由衷認可後的選擇。當機器人教育這個“藍海項目”出現在他麵前時,直覺告訴他新的創業生涯就此打開。於是,致力於提供孩子創造力和成功能力的未來基地機器人活動中心應運而生。
邱鬆說,這個機器人教育項目最打動他的地方在於,它完全不同於一些借用機器人之名對孩子進行數理化強化訓練,或者專教孩子搭建機器人的教學方式。未來基地推出的機器人多是作為一件陪讀“書童”或啟發思維的教具,而不是數字化施教者,或一個供學生依葫蘆畫瓢的“模特”。在未來基地的課堂上,用同樣的材料,從來不會出現兩個相同的學生作品,因為孩子做同一個項目,自己編製的設計思路和搭建方法都不一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玩”出創造力,為孩子儲備人機共融的實力
(讓孩子們玩出創造力)
“成功能力就是孩子新的起跑線。”邱鬆認為,工業時代的人們通過題海戰術掌握既有知識和常識,就能取得快速成長。而人工智能時代,這項能力人們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下一代人隻有發掘那些超越運算、記憶的更高層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與人工智能競爭,才不會被代替。他強調,“但我們推行的機器人教育項目不是顛覆傳統教育,不是放棄對既往知識的汲取和運用,而是豐富教育門類,為孩子日後無縫對接人機共融的生存環境奠定基礎,為人類的榮譽以及永久生存權而戰。”
“當前,對人工智能的前景可謂百家爭鳴,各執一辭。但是,也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在未來,不會編程,就會被編程。機器人教育和它所培養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越來越不可或缺。”邱鬆說,他的機器人教育項目引進國際先進的智能教育體係,同時結合國內科學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創意設計了橫跨4-16歲的階梯遞進式課程體係,將解決真實問題、項目引領學習、學科交叉融合與知識能力並重作為核心教育目標。通過設計生活中的真實項目和創意項目進行搭建和編程,來進行一係列的科學實驗,鍛煉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動手能力、成功能力、數理邏輯思維,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形成獨立專注的性格,發展溝通協作技巧等,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未來智能型人才。項目初步將各階段的合格學員命名為“小小智能王”、“少年智能王”和“智慧王”,對其中的優良選手,將推薦參加全國或國際機器人竟賽,為高考爭取加分項。
如何做到學於玩中而無痕。邱鬆認為,課程是否完整和有趣,老師是否專業而親和,“機器人書童”的“情商”是否契合孩子心智,是否有助於孩子們爆發無限創意小宇宙等等都是重要的考量指標,最重要的是課程是否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和思維能力,學習項目搭建和編程是其一,對思維的啟發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從課程植入到獨立建校,誓以成果讓情懷落地
“為人類榮譽及永久生存權而戰”,可見邱鬆情懷。但他從不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偉大的事,他說他不做,別人也會做,因為人工智能把人逼到了風口上。隻是走在創業的路上,如果目標定太低,資本會覺得你過於保守,沒有魄力;目標定高了,市場會說你不切實際,天馬行空。從願景到實現願景,需要一些中間的方法、過程和策略。
邱鬆的中間策略很直觀,他自己稱為“三步曲”:第一步,與知名教育機構合作,進行課程體係植入,借用對方的場地、生源,開設“6人製”機器人教育小班;第二步,獨立建校,創出品牌;第三步,在全川各市縣開設分校,讓全川孩子分享智能教育資源。目前,第一步進展順利,資本風向也有吹過來的趨勢。
“當然,更大的利好來自國務院正式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將加快推動新型教育體係、智能校園建設以及開發智能教育助理。這對於我們智能教育創業公司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天時。”
被問到跨界創業是否會影響其成功的信心和對團隊的激勵,言語一貫偏溫軟的邱鬆斷然表示:“這個不會,我對行業前景充滿必勝的信心;有勇氣在陌生領域創業,就要有勇氣刺激團隊。我們的每名老師都會定期進行係統培訓,進行星級提升,以保證自己在課堂上永遠是以“滿瓶水澆半瓶水”,確保教學成果不打折。我們相信,隻要不斷調整完善教學模型,未來基地定能成長為智能教育行業令人尊敬的領軍企業。”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