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搜狗
搜狗往右,百度向左,AI的風向該朝哪裏吹?
搜狗終於要上市了。從2003年成立,2010年獨立運營,2013年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到2017年準備IPO,圈內人都在感慨,王小川太不容易了,“多年的小媳婦熬成婆”,在即將到來的不惑之年,待娶的大齡男青年王小川,終於可以喝一杯上市的喜酒了。
(搜狗上市後,搭上人工智能的最新快車,相信其市值將很快突破百億美元)
王小川最苦悶的謀求獨立運營的2010年前後,曾經接受過阿裏的投資,也試圖和紅衣主教周鴻禕結盟,不過,早在2009年為網易科技撰寫的一篇專欄文章裏,筆者當時就推測,搜狗最好的戰略夥伴應該是騰訊。
2013年搜狗和騰訊的戰略合作,應該視為王小川單飛路上的一個轉折點。雖然搜狗的身家(投票權)依然為搜狐張朝陽所牢牢控製,但以騰訊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霸主地位,為搜狗的未來增長首先擊穿了天花板。
學霸出生的技術天才王小川,錯過了很多次機會。但是,在2017年AI(人工智能)滿天飛的戰略窗口,時機還是垂青了這個有準備的年輕人。
(從2010年王小川自立門戶,到2013年與騰訊戰略合作,搜狗的單飛終於找到了結實可靠的翅膀)
眼下,人工智能是個筐,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夢想都往裏裝。但,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探索路徑,尤其是不同的認知深度,都決定了人工智能的不同結局。
在今年6月21日的2017騰訊“雲+未來”峰會上,美國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伯克利教授Michael Jordan坦言,今天包括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還隻是一個雛形,至少,我們這代人看不到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的出現。
這一瓢冷水潑得正是時候,有點醍醐灌頂。
我想起了百度的“無人駕駛”。當穀歌等美國大公司率先開始“無人駕駛”技術時,不知道百度什麼時候,也將這個視為了自己的救命稻草。當李彥宏坐在百度的無人駕駛車後座上,開始碾壓北京五環上的實心白線時,他隻醉心於自我技術的陶醉,甚至忘了這個“無人駕駛”在北京交規裏甚至還沒有“入法”。
筆者並不反對無人駕駛這樣的領先技術,隻是,處在戰略迷失窗口期的百度,抓住了這個作為公司的未來轉型業務,難免有點像畫餅充饑。
(從2013年獲得騰訊的戰略投資開始,搜狗的營收增長就立馬進入了快車道)
比起百度高高在上的霸道總裁李彥宏,技術極客出生的王小川應該更懂得什麼是真正的AI。
有趣的是,當李彥宏坐在無人駕駛的後座上勐踩刹車時,搜狗卻在獨辟蹊徑地推它的“智能副駕”。當“無人主駕”遭遇“智能副駕”時,人工智能的彎道就出現了。
我們先來想象一下“無人主駕”和“智能副駕”兩種完全不同的應用場景。
對於穀歌來說,除了技術難度之外,無人駕駛麵臨的最大難題依舊是一個倫理問題。舉個例子,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在前方拐彎時,突然從左右兩側各自冒出兩個情況危險的人物,左邊的是個孩子,右邊是個婦女,請問,車該往哪邊打彎?
這就是Michael Jordan教授指出的人工智能困境——即便從計算機現在已經駕輕就熟的自然語言處理來看,像AlphaGo這樣的很多可編程的機器人,它們試圖也在和人類溝通,但是受到這樣的困境所限,眼下的機器人依舊無法了解到人類的環境、處境以及情緒。
再來看看“智能副駕”的應用場景。如果你在駕駛一輛特斯拉這樣的“互聯網汽車”,你顯然希望旁邊的智能機器人能幫你做得更多——比如通過語音輸入,自動搜索和導航,機器人不僅能聽懂你的要求,還能通過語音告訴你,周邊有哪家的烤豬排做得最有德國風味,附近的停車場還有多少車位,以及旁邊正在舉辦什麼樣的有趣的嘉年華等等。
從當年的搜索起家,到基於自然語言處理和大數據技術生成的搜狗輸入法,王小川的執著和對於搜索技術的獨特理解,已經證明了搜狗選擇的路徑有多麼與眾不同。
當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箱,和蘋果的Siri技術都開始聚焦語音交互時,王小川關注的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已經在搜狗的“搜索、輸入、問答”整合服務中開始了業務層麵的戰略整合——搜狗新的手機輸入法語音輸入日頻次已經突破2.4億次,而如何讓語音走向對話,搜索走向問答,早已成為搜狗的下一個最重要的業務布局。
百度向左,選擇了激進的技術跳躍路線;搜狗向右,選擇了更加真實、場景化的自然進化。這回,你終於不用考慮站隊了:是站在馬斯克、比爾蓋茨和霍金所擔憂人工智能的倫理困境這一邊呢;還是和紮克伯格一起鼓吹人工智能的春天已經到來。
眼下的我們,還不知道AI的風該向哪一個方向吹,但是,不同的玩法,結局自然不同。就像小川所預言的那樣,從中搜、搜搜到360搜索,當年的很多搜索公司早已“退賽”,而競爭對手的“戰略迷失”和“做空洞的技術”,未來人工智能技術依然首先以語言的處理為核心,換言之,“讓人類表達和獲取信息更簡單”。
如此來看,在自然處理和人機交互技術方麵,人工智能的演進至少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首先是機器理解人類的書麵語言(和不同語境的靈活口語相比,機器所理解的書麵語言是一種更加固定和刻板的“甕中之鱉”);其次是機器開始掌握人類的口語並進行交互;第三個階段是機器開始理解人類個體的表情、姿勢和心理情感;最後才是機器開始理解人類整體社會的文明價值和倫理道德體係。
這注定將是重建巴比塔的艱辛路程。讓機器理解人類,以及讓人類重新理解機器,如同今天操持不同語言和信仰(一種語言就是一種信仰)的伊斯蘭教徒、白人基督徒和佛教徒最終能夠互相理解一樣,依舊是漫長而艱辛的努力之一種。
最後更新:2017-08-19 23: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