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1 返回首頁    go 搜狗


搜狗赴美IPO,留給王小川的機會隻剩下向華爾街好好說故事了!

果真,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古人雲,成家方能立業,可咱們這位王小川先生卻曾立下flag:“搜狗不上市,就不找女朋友。”此等豪情壯誌實在令小財女佩服的五體投地~

不過時至今日,距離王小川先生能夠娶媳婦的日子可是越來越近了。

上周五,搜狗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書,計劃以“SOGO”為證券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招股書中披露,搜狗計劃募集最高6億美元。

圈內對這個發跡於PC時代的老牌公司紛紛發去溫情賀電的同時,更關注的是通過招股書的各種數據去揭開一個真實的搜狗,當然我們最關注的是,資本市場和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聽到的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卦的故事:搜狗是誰的搜狗?

搜狗上市,坊間群眾最八卦的故事無非是:搜狗到底是誰的搜狗。

搜狗的成長曆史比較複雜,脫胎於搜狐,卻與騰訊、阿裏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股權關係上,王小川雖然是搜狗的創始人和靈魂式人物,但由於是張朝陽一手孵化出來的項目,所以王小川持股比例很低。

我們再看看阿裏、騰訊、百度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譜係”,就在於有更大的格局,更清晰的組織架構,並圍繞著未來進行資本、業務上的布局,保證自身在關鍵領域和用戶流量入口上的話語權。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資料顯示,搜狐目前持有搜狗的股份比例是37.80%,騰訊自2013年戰略投資搜狗後則持有43.70%,而張朝陽個人則持有9.2%的股份,此外,王小川雖然擔任搜狗的CEO,但僅僅持有5.5%。

於是關於大家八卦的問題得到了完美解答:張朝陽+搜狐,是搜狗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協議,搜狗上市三年內,董事會的7個席位中有4席由搜狐任命,2席由騰訊任命,還有一個屬於搜狗CEO。完成本次發行三年後,搜狐將有權改變董事會的規模和組成,而騰訊要保留至少一個董事會席位。

協議還規定,隻要搜狐和騰訊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占比超過50%,搜狐和騰訊可以移除或替換董事。因此,在可見的預期中,搜狐主導的地位不可動搖。

但招股書的數字也隻能證明出一些表麵的東西,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注定這家公司背地裏的暗潮洶湧。

首先,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局麵是:搜狗宣布上市,搜狐和騰訊幾乎同時宣布自己是最大的贏家。但對王小川來說,這樣的股東和董事會組成結構,實際上是有些尷尬的,因為這意味著,上市後往哪個方向走,搜狐和騰訊尤其是搜狐的意誌會給搜狗帶來變數。

其次,張朝陽+搜狐雖是最大股東,在董事會也擁有絕對話語權,但搜狗在招股書中也說了對於騰訊依賴性更強,因為騰訊持續給搜狗導流。搜狗1/3的流量都來自騰訊,其餘2/3流量是自己花錢采購。

這就問題來了,搜狗每年花這麼多錢去采購流量,並且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騰訊導流,一旦騰訊停止或者減少流量供給,那麼搜狗豈不受到直接影響?

最後,隨著搜狐門戶業務的衰敗與搜狐暢遊業績的乏力,搜狗開始成為支持搜狐公司財務業績的重要支柱。

搜狐自身主業的沒落,搜狗的崛起,再看看這兩年媒體圈對於王小川和張朝陽兩種截圖不同的輿論導向,王小川似乎開始變得強勢,搜狗留給張朝陽的是什麼?我想他想要的肯定不是對搜狗的投票權。

綜上,這個故事還有下文。

真實的故事:不會騙人的數據

通常來說,招股書因為資本市場的嚴格規定,以及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和認可,呈現的數據可能會更“真實”,會把企業近年來的業績表現、投資者賣點、股權關係進行詳細闡釋,將最美好的一麵呈現給投資者,但仔細研究後,美好中我們似乎發現了不好的一麵。

這裏,我們借用鈦媒體的一段分析內容。

第一, 先看營收數據。

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各個階段搜狗的總營收分別是:3.86億美元、5.92億美元、6.60億美元和3.73億美元,2017年全年如果大致半年乘以2的話,大約是7.46億。這樣雖然肯定不及到年底最終的數據精確,但是也足夠說明問題。由此可以算出,搜狗總營收最近三年的漲幅分別是:53.4%、11.5%、13.0%。

搜狗營收的核心和搜索相關廣告,這一部分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相應的數字是:3.58億美元、5.40億美元、5.97億美元、以及3.29億美元。按照同樣的方式,可以得到最近三年相應的漲幅大致是:50.8%、10.6%、10.2%。

從總營收和核心業務營收的走勢來看,可以明顯看出,搜狗在營收側的數據掉得很厲害。

第二, 再來看成本。

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搜狗的營收成本分別是:1.66億美元、2.48億美元、3.03億美元,以及1.93億美元。按照前麵同樣的方式,可以大致算出最近三年,搜狗成本的增幅大概是:49.4%、22.2%、27.4%。

對比營收數據,不難看出搜狗最近幾年,除了2014年營收增幅跑贏了成本增幅之外,其他幾年,營收增幅之後成本增幅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左右。這說明的問題就是,搜狗雖然成本在增加,但是增加投入對營收的驅動卻不顯著。換句話說,即使上市有錢了,能否快速驅動營收增長,也不容樂觀。此外,由於搜狗的入口效應並不強,所以成本的增加,很可能一大塊是源於流量采購的成本。加之,搜狗的規模不大,因此其單位流量成本可能會居高不下。

第三,接著看毛利潤。

從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搜狗的毛利潤分別是:2.21億美元、3.44億美元、3.58億美元和1.80億美元。用相同的邏輯算出最近三年的增長情況大致是:55.7%、4.1%、0.6%。

在總營收、營收、成本、毛利潤幾個指標中,可以說毛利潤的指標是最難看的,毛利潤增幅呈現斷崖式跳水,而且最近一兩年幾乎是停滯不前的。

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搜狗為了做大營收,加大了成本投入,但是投入拉動營收的邊際效應是在遞減的,更別談互聯網行業裏的規模效應和規模紅利了。不僅營收拉動不明顯,而且還拉低了利潤指標。由此,即使搜狗成功上市了,怎麼進行業務布局和業務投入,也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激烈的競爭不允許不加大投入,但是加大投入又不見效果。這貌似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向投資者說的故事1:搜索業務

數據真實隻是基礎項,去美國紐交所上市,還要講一個能打動投資者的故事。要麼有強勁的營收和利潤上的增速,處於高速成長的階段,投資者能享受到業績增長帶來收益紅利;要麼有一個更具想象空間的故事和概念,讓投資者能憧憬美好,為未來買單。如果兩者都不具備的話,股價上就很難有好的表現了。

從用戶市場角度,搜狗最成功的產品莫過於輸入法。截止2017年6月,搜狗輸入法日活躍用戶數為2.83億。這個數字段位還是比較高的,要知道差不多同時期估值200億美金的今日頭條DAU是1.2億。搜狗搜索產品的日活並沒有被披露,但是月活也有4.83億,略高於4.03億的輸入法。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對致力於“滅掉百度”的搜狗和王小川無異於當頭一棒,“我比李彥宏技術好,隻是沒有 他命好”,回憶起那段艱難時刻,王小川心裏頗為不服氣,畢竟為了搶奪中國搜索第一把交椅,他和他的團隊,為此付出了十多年。

好了,既然百度商業模型和搜狗高度類似且被王小川直接拿來對標,那數據我們先來對比一下。

可以看到,無論是總營收還是廣告搜索收入,搜狗和百度都差了不是一點半點,而搜索廣告又是搜狗的主要變現手段。

另外上文提到的,真正可以左右搜狗搜索業務的是騰訊。搜狗招股書中承認,“若搜狗終止或者縮減與騰訊的合作,公司業務和增長前景將會受到負麵影響。”

搜狗搜索是騰訊旗下QQ瀏覽器、qq.com、daohang.qq.com 、hao.qq.com等產品的默認搜索引擎,2014年微信官方賬號接入了搜狗搜索。截止到2017年6月,搜狗大約38.2%的搜索流量,都是騰訊帶來的。另外還有40%的流量,來自於默認搜狗為搜索引擎的手機製造廠商。

身處這種局麵,怎麼向華爾街的投資者證明老二也有春天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證明搜索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增長。

在招股書裏,搜狗引用了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的分析數據,說美國的搜索市場占整個GDP的2%,而中國的搜索市場,隻占GDP的1%,所以還有一半的增長空間;而美國的搜索市場增速是每年5%,中國是10%,從這個角度來看,搜索依然大有可為。

但搜索在中國是一個已經分出勝負的領域,翻盤的幾率太小了。

搜狗的搜索業務不像百度就是鐵板釘釘的搜索第一。不同的調研機構,有說搜狗的搜索業務市場份額排第二,有說排第四,連中國用戶都搞不清楚搜狗到底排第幾,更遑論美國投資者了。而投資者如果對一家公司認識不清的話,那自然就不會貿然出手。

另外就是大家都在說百度PC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大家都發力移動端了。

但現在所有的搜索公司都麵臨一個共同敵人——今日頭條對於在線廣告市場的衝擊,據說今年今日頭條預計的廣告收入在100億-160億左右,這已經足以挑戰百度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靠騰訊加持,搜狗想保持自身搜索業務的增長,還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搜索的故事其實已經不夠時髦、不夠性感了,你看人家百度都開始講人工智能、信息流的故事了。

向投資者說的故事2:人工智能

在搜狗在招股書中,AI提到了100多次,大數據提到了幾十次,但主要是一大堆願景、核心競爭力,以及證明搜索和AI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搜狗真正有的是什麼?答案是:搜狗汪仔、語音搜索、機器翻譯、知識算法等等,最近還推出了智能家居機器人。

但這些夠嗎?我們再次對標下百度,與百度All in的人工智能相比,搜狗的人工智能缺乏像百度這樣具有一條主線和核心,沒有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技術以及DuerOS,阿波羅等等,甚至沒法跟騰訊甚至阿裏的人工智能相比,用戶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觸到搜狗的人工智能,真得存疑。

對於人工智能,馬化騰認為,需要場景、大數據、計算能力和人才等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在這四要素中,除了大數據搜狗借助搜索數據還算可以之外,其他各個方麵,都還很弱小。更為重要的是,搜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打法是單點突破的,不夠體係化、係統化,缺少底層技術的整體構建能力,以及表層的開放平台實踐落地和對外賦能能力。

這兩種能力的缺失,就會造成搜狗麵對的境遇:一是基礎技術薄弱,二是不能借助整個行業生態的力量,以幾何而不是線性的方式獲得增長。

在最近發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產業未來企業百強排行榜中,搜狗排在17位,排名在科大訊飛、金山雲、漢王科技等之後,靠近搜狗的前後的是大華股份、智臻智能、智車優行、碳雲智能等都是些名不經傳的公司。

實際上,別說搜狗在人工智能方麵的業績不夠出彩,即使是國際巨頭穀歌、Facebook等,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屢屢折腰。

比如穀歌母公司Alphabet就將取消實施了不到三年的機器人項目Replicant;穀歌還將智能家居業務Nest Labs並到Google物聯網部門等等;

而Facebook也不光彩,在2017年星際爭霸AI大賽中,由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的頂尖研究人員設計的機器人“CherryPi”,僅僅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要知道在這個比賽中,排名前三的機器人都是由獨立程序員完成的。

結語

搜狗赴美,麵臨的挑戰挑戰還是免不了的。因為我們要知道美國的投資者,向來有著“隻買第一,不買第二”的偏好。

在電商、社交、門戶、旅遊、遊戲、直播、教育等領域,龍頭或者準龍頭企業,比如阿裏、微博、新浪、攜程、網易、陌陌、新東方等,整體上看今年以來基本都比相應領域的其他公司走勢要好。

以電商為例,阿裏巴巴今年截至目前的漲幅為115%左右,但是唯品會卻跌了28%左右;同樣的攜程今年漲幅為38%左右,而途牛卻跌了12%左右。

由此可以想象,在搜索領域第二、人工智能發力不足的搜狗,未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需要王小川以及搜狗的團隊去努力奮戰,願好!

最後更新:2017-10-17 19:40:19

  上一篇:go 地圖經常導航錯誤,盤點高德、百度、騰訊、搜狗地圖哪家強?
  下一篇:go 搜狗輸入法首屆表情大獎賽,到底是誰們瓜分了獎金和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