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搜狐
印度經濟為何離不開“中國製造”?
摘要
印度經濟學家叫嚷著要減少中國進口,而莫迪政府則希望“印度製造”能夠趕上中國。
《彭博社》報道援引印度國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oumya Kanti Ghosh的話稱,印度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支持國內的企業。“印度必須減少從中國進口,”他說,否則印度公司的競爭力會被削弱,莫迪的“印度製造”運動也會陷入危險中。
其實,印度對中國進口商品早已實行了貿易保護主義。為了逆轉對華貿易逆差,印度政府近年來不斷對中國發行“雙反”調查,並加以懲罰性關稅。2017年上半年,中國產品共遭遇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37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印度共發起12起,成為對華發起貿易調查最多的國家。
對此,有專家表示,印度國內確有一些官員或政治家仍存在冷戰思維,所以會將經貿領域的合作同政治掛鉤,但印度將來會隨著在中印經貿合作中獲得的好處逐漸調整心態。“貿易保護主義”這樣的事情,其實隻是中印關係曆史發展趨勢中的一個小漣漪。
而筆者認為,印度抵製中國製造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麵,大量中國商品湧入印度,印度政府擔心會給其本土製造業形成衝擊。同時,印度對中國的長期貿易逆差,也使印度擔心會對其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另一方麵,希望通過抵製中國製造或貿易保護,迫使中國增加對印度產品的進口,以便縮小印中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過去10年裏,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增加了5倍多,2016-17財年(截至3月31日止)達到510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2016年,從中國的進口(605億美元)占印度進口總額的18%,遠高於排名第二位的美國(204億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對中國的出口(89.2億美元)僅占其出口總額的3.5%。特別是年初至今,盧比兌美元升值近6%,對人民幣升值約2%。印度盧比的升值又加劇了印中兩國貿易逆差額。
麵對印度國內抵製中國貨進入唿聲愈來愈高。《印度快報》指出,抵製中國商品從長遠來看將會對印度國內產生負麵影響。這些中國商品將會積壓,受到損害的終究是印度商人。與此同時,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中國元素。所以全麵抵製中國商品進口對印度來說並不明智。那麼,為啥說印度抵製中國貨反而對其經濟不利?
首先,中國製造已經滲透到印度的每個領域,也是印度物價保持穩定的基石。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電子產品、工程材料和化工產品,不過,從針線、玩具、電子產品到餅幹等門類眾多的中國商品在印度隨處可見。因為大部分中國商品與同類的印度商品相比價格低廉,受到印度消費者青睞。如果沒有中國商品的湧入,印度國內的通脹水平會更加惡化。
根據第一份調查,在8689名受訪者中有38%表示主要購買中國的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15%表示會購買中國的家用電器和裝飾品,10%表示會購買中國的禮品類產品,37%表示會購買各種來自中國的產品。而第二份調查顯示,與同類的印度產品相比,8973名受訪者中有83%更青睞中國產品,原因是中國產品的價格更低廉。
再者,抵製中國製造,反而會誤傷印度商業,對其經濟增長更不利。在通常情況下,印度商人每季度的貨物提前兩三個月就已進口,這類抵製活動並不會對中國廠商造成真正影響。相反,抵製行為隻會令印度全國批發和零售商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過份強調民眾購買印度商品,會使印度商人苦不堪言。在孟買開辦服裝店的卡斯利瓦爾,他表示,自己在中國尋找市場和商品時,幾乎不用浪費任何時間。他一周內就能采購到涵蓋珠寶、布料等可供3個月銷售的商品。特別在義烏等批發地,有銷售所有耐用消費品的一站式專業市場。而這在印度,將為此花費數周或更長時間。
最後,現在有很多印度政客表示,印度也有同樣的廉價勞動力,製造業理應像中國得到迅勐發展。但是,印度製造業要想迅速發展,離開不基礎設施,電力、電信、交通、金融、政府合作等。中國在這些特征中遠遠領先於印度。印度勞動力也很廉價,但是配套的軟硬件跟不上也是沒用的。
印度經濟學家叫嚷著要減少中國進口,而莫迪政府則希望“印度製造”能夠趕上中國。但實際上,印度製造業要想快速發展並非易事,在很多領域都缺乏支持的情況下,印度製造未來任重道遠。如果此時再要抵製中國商品的進入,那麼不僅會使通脹率惡化,還會使印度批發業和零售業蒙受打擊,最終受損的還是印度經濟。
全球熱門文章
日媒:印度經濟無法超越中國 差距越拉越大
恐慌來了 市場會在毫無征兆情況下轟然倒塌
基建狂魔中國完成了哪些世界級的偉大工程?
歐洲央行拋售5億歐元的美元資產改人民幣資產
中國單身成年人數相當於俄英人口總和 有害經濟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19 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