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特斯拉用“血的教訓”證明:造車遠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SUV車型Model X的座椅設計出現了問題。特斯拉官方回應稱,座椅外包商負責這款車型座椅的設計,此事激起了特斯拉和它的供應商之間的矛盾,彼此開始互相指責。此事可能會影響到Model 3的量產,按照此前計劃,特斯拉將在明年生產50萬輛Model 3。

但因為焊接工藝不過關,鬼知道特斯拉究竟能否兌現當年吹過的牛皮。

特斯拉透露它們在今年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 3,遠沒有達到1500輛的目標。籠罩在產能陰影下的特斯拉,正在找各種理由向外界解釋,其不能按計劃推進低端產品的量產計劃事出有因。

至於“老頑固”的座椅問題,其實早在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座椅就出現了。特斯拉CEO馬斯克曾抱怨承包商生產的座椅既不舒服,質量也與特斯拉的定價不匹配。自2013年以來,特斯拉前後共發布了4次與座椅相關的召回。

最近一次召回是在今年,召回2016年8月16日至2016年10月28日至期間生產的1.1萬輛Model X。在2015年9月發布Model X時,埃隆·馬斯克就表示:“最難的事情恰恰在於設計一款好的座椅。”

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生產汽車座椅其實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從選擇材料、染料和切割、金屬框架成型到添加加熱器、躺椅和其他小工具等,工藝十分繁瑣,最後的組裝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盡管馬斯克的理念一直是“先做好,然後再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但據相關人士透露,特斯拉可能負擔不起這麼多的生產難題了。

特斯拉作為一家智能化電動車製造商,不同於傳統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他們最初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穀,是以IT理念來造汽車,那麼在工業化方麵的薄弱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這次的生產瓶頸並不隻是因為座椅設計的問題,根據華爾街日報近日的一則報道可知,相對於采用全鋁車身的Model S和Model X,特斯拉在製造采用鋼鐵車身的Model 3的過程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難。

專家表示,Model 3的車身由鋁和鋼兩種材料構成,所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更多的焊接工藝將他們拚接起來,而不是像全鋁車身一樣用鉚釘鉚接在一塊就可以了,這有很大的區別。看似簡單的一個焊接工藝,對於其他製造商來說可能都不算是什麼問題,但對於特斯拉來說卻相當困難。

另一方麵,根據普華永道思略特最新的一份年度研究報告顯示,特斯拉2017年的研發支出為8億美元,遠低於大眾的121億美元和通用的48億美元。但特斯拉的研發強度(研發支出占總收入的比重)卻高達11.9%,其他兩家企業隻有5%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特斯拉作為一家剛剛起步的汽車製造商,必然無法像大眾和通用這種老牌車企一樣投入巨大的研發費用,但研發強度卻達到傳統車企的兩倍以上。

對於這種現象,一方麵是由於特斯拉目前的產銷量還不是很大,而另一方麵,相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像特斯拉這種企業需要在電機、電池和智能化(互聯網、自動駕駛等)這些方麵投入更多研發費用,那麼對於其他部分的生產研發,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例如車輛座椅的設計,就需要交給外包商來解決了。

在頭條君看來,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出現一大批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他們也會麵臨同樣的問題。同時,對於將要走電氣化路線的傳統車企來說,他們在資金和生產技術方麵占有很大優勢,這也使得特斯拉們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此前,沃爾沃表示,從2019年開始將僅推出電動車。捷豹路虎也表示,到2020年將會提供旗下所有車型的電動版本。寶馬預計到2020年也將能夠大規模生產電動車,到2025年將會推出12款電動車;而美國的車企們也將注意力放在了電器化上麵。福特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推出13款電動車。通用公司去年推出了雪佛蘭Bolt,到2023年將有至少20台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車。

這次的“座椅事件”和“焊接難題”隻是特斯拉生產瓶頸的兩個縮影,用互聯網思維去造車,確實是很美好的想法,但在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是無法用程序代碼解決的,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超過一百年,造一輛車所需要的的技術和經驗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得到。

特斯拉所倡導的造車理念固然代表著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必然也將麵對無數的難題。即便強硬如“鋼鐵俠”的馬斯克同學,在實打實的大規模製造業的各種陷阱麵前,也顯得無能為力。當能力配不上野心,就是杯具的開始。

不知道,即將要在中國獨資生產整車的特斯拉,能否度過眼下的難關。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造車遠非馬斯克這樣的外行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一點,中國的互聯網造車大咖們,還是要引以為戒得好。

最後更新:2017-10-29 09:55:48

  上一篇:go 家用商務兩不誤,本田瘋狂發力,雅閣配置提升,售價降低
  下一篇:go CS75動力弱?途觀皮薄?買過才知道什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