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1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財報解讀:京東技術有多強,一年投入不及一季度廣告費

劉強東說京東要向技術轉型,但我們在財報看到的是營銷為王。

美東時間8月13日,京東於盤前發布2017年Q2季度財報(GAAP):顯示持續業務經營虧損、淨虧損分別為4億和2.87億;相比2016年同期大幅度擴大250%與220%(2016年同期持續業務經營虧損、淨虧損分別為1.577億和1.28億)。

一句話來解讀就是:規模增長,虧損卻全麵放大。財報公布後,京東盤前跌幅一度接近8%,看來投資人的第一反應是:如此規模還越虧越多,還能掙錢嗎?其實,認真解讀這一季度京東財報,投資人還應有另一反應:劉強東年初高喊的京東要向技術轉型,結果一年的技術投入還不如一季度的營銷費用,言行不一讓人困擾。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不久前新加坡知名資產管理公司APS創始人Wong Kok Hoi在一份報告說的那樣:京東價值被嚴重高估,京東一直是一家傳統的零售商,並非作為科技變革者的亞馬遜的翻版。

一:單季營銷費用41億!一年技術投入還不及一季廣告費

京東在技術領域的投入與營銷費用相比有巨大的落差。根據京東2017年Q2財報顯示,集團營銷費用暴漲63%至40.751億元,而上年同期僅為24.950億元,一年技術投入還不及一季廣告費。

營銷費用占比的攀升極其容易讓人聯想到傳統的零售商和快消品行業。

查閱曆史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這一比例僅為2.1%。而亞馬遜2016年在技術領域的投入則達160億美元,京東研發技術投入僅為亞馬遜同期技術投入的5%。

值得稱道的是,正是亞馬遜不計成本的投入才開創了AWS這個全球雲計算之王以及Echo等創新產品。而京東在實現自身的技術化還有道路要走,以技術對外輸出服務更是道路漫長。

二:新業務缺乏技術想象力,“無人”謊言被識破

京東在2017年Q2財報中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念,指出京東未來將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創造新的價值。

不過,京東的公有雲服務幾乎無人知曉,京東智能業務剛剛起步。對此,分析師黃淵普認為,京東想走亞馬遜的“技術驅動”路線,但技術上的能力明顯欠缺。

圖為:中國雲計算市場排名,京東籍籍無名歸類為“Others”,

此外,京東一直以來對外不為餘力宣傳的“無人”係列,在過去的一年,媒體端卻常有報道其“無人”係列的試驗失敗。而這,更是為京東的“無人”係列能否成功蒙上一層陰影。

三:仍是一家傳統零售公司:勞動密集與零售業務

根據京東曆往財報顯示,2017年Q1電商業務收入占比高達98.5%,此外,Q2財報顯示,京東持續擴大倉庫、倉儲麵積的運營。而據京東最新可查詢材料顯示,京東有超過12.5萬名員工,其中配送員超7萬名(而預計圍繞整個物流行業的倉配相關員工合計將超10萬人)。可以預見,未來,配送員仍然是京東主力員工,京東更像是一家傳統物流企業,而非科技公司。

在國外,穀歌在2017 I/O大會上宣布將從“移動優先”轉向“人工智能優先”;而蘋果2017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大部分軟硬件產品都有人工智能技術貫穿。在中國,阿裏巴巴集團推出NASA計劃。騰訊推出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更是決絕的轉型人工智能方向。而京東,似乎並沒有鮮明的整體戰略。

缺了技術戰略,京東的“技術轉型”還能成真?

最後更新:2017-08-20 22:13:31

  上一篇:go 京東手機金機獎:華為係最風光小米6一加5實質名歸
  下一篇:go 又一次模仿借鑒友商,京東亦步亦趨的日子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