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阿裏攜手入局,巨頭怎麼就成了難兄難弟?
作者 |橫山 晨曦
來源 | 一本財經(yibencaijing)
已授權轉載
阿裏和京東,兩大巨頭已將天下瓜分殆盡,但唯有一片領土,尚屬荒蕪,亟待開墾。
這片土地,就是廣袤農村。
在這裏,兩大巨頭正在展開終極戰役,一決勝負。他們紛紛去農村設立小店,試圖將觸手伸向最細的毛細血管。
一本財經透過兵家必爭之地雄安新區,去觀察兩大巨頭在農村的布局和野心,卻發現,兩者走得並不順暢,甚至多有磕絆。
“80%活得不好,很多人每月收入隻有四五百”,某村淘店主稱。
麵對堅冰一般的農村,巨頭開始謀劃下一輪升級和征戰……
01來勢洶洶
從今年4月“畫圈”之後,雄安,成為當下最具潛力的土地。
而在此之前,因為毗鄰首都,雄安就成為了京東阿裏的必爭之地。
2015年11月17日,雄縣經濟開發區,一度被淘寶的橙色所淹沒。
西區的一棟二層辦公樓,被刷成橙色,周邊沿街的路燈杆上,全是“招募合夥人”的橙色廣告。
在辦公室的樓頂,立著四個大字:農村淘寶。
阿裏巴巴高層、地方政府領導、和村淘合夥人們,聚在了橙色樓前,宣布農村淘寶正式進駐雄縣。
2015年11月17日,雄縣農村淘寶服務中心開業
“我希望未來兩年,能夠為雄縣當地培養1000位農村電商的從業人才,能夠有更多個網絡交易過億的淘寶村”,農村淘寶天津河北大區總經理劉豔秋,在當時說得情緒激昂,引發一陣歡唿。
而京東,甚至比阿裏更早的進入雄縣。
2015年初,京東在華北地區的第一批“京東幫”服務店就開到了雄縣。
村淘、京東幫,正是阿裏京東征戰雄安的第一步。
這兩個都是什麼產品?又預備在農村掀起怎樣的風暴?
2014年,十一黃金周一過,阿裏巴巴集團就在首屆浙江縣域電子商務峰會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名為“千村萬縣”。
彼時,阿裏巴巴高調宣稱,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在全國一千多個縣,十萬個村推廣農村電商,投資金額為100億,這就是農村淘寶(簡稱“村淘”)。
其玩法,也非常有趣。
就是在農村開一些小店,一台電視一台電腦,農民想要買什麼商品,村淘的合夥人就會幫他們在淘寶上選購、下單。
在閉塞的農村,阿裏試圖用這種小店的方式,來觸達原本不用電商的農民。
京東緊隨其後,同年年底,京東在一批縣城推出“京東幫服務店”,主要麵對4—6線市場,為農村消費者提供商品送貨、安裝、維修等服務。之後,又開始在農村招募京東鄉村推廣員。
而操作邏輯,和村淘幾乎一致。
雙方的農村爭奪戰,就此打響。
為了宣傳,淘寶和京東曾以300元一麵牆,可連續投放3個月的戰略,在農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刷牆大戰。
昔日村子裏的小賣部老板、帶孩子婦女,搖身一變,成為村淘合夥人(村小二)或者京東鄉村推廣員。
根據當前數據顯示,截止今年4月,農村淘寶已覆蓋全國29省、近700個縣,3萬多個村點;截止今年1月,京東幫服務店累計開店1700餘家、覆蓋2.5萬個鄉鎮、45萬個行政村。
從這些數據上看,廣闊的農村大地,似乎已被紅橙大旗插滿。
阿裏、京東這兩艘巨輪,駛進農村海洋後,卻成了一葉孤舟,泛起了一些漣漪,卻沒能掀起滔天巨浪。
02發展窘境
在雄州鎮中心大街的農村淘寶雄縣服務中心的路兩旁,電線杆上依然掛滿橙色的“招募合夥人”廣告。
隻是,廣告上已落滿了灰
掛在雄縣路邊的廣告
已發展兩年多的“村淘”和“京東幫”,如今在雄安當地的命運又如何?
如今在雄縣,村淘已有近200個小店。
2015年11月,閆珍的村淘小店,在雄縣葛各莊村開了起來。
在此之前,她是典型的農村主婦,在家帶帶孩子。
作為村淘進入雄縣的第一個合夥人,她自稱,自己是雄縣近200小店中,做得最好的。
她的村淘小店不大,隻有20多平米,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收發快遞的小屋,另一邊的小屋,隻靠牆放著一排貨架。
上麵擺放著洗衣液等日用品,但品種和數量並不豐富。
一旦有農民來買東西,貨架上沒有的,閆珍就會幫助他們網購。
如果農民有手機,閆珍會讓其綁定她的小店,貨物直接快遞到她的店內;如果沒有手機,閆珍會在電腦上幫其購物。
靠著閆珍的熱情推銷,葛各莊村民在淘寶上的下單量,從0做到了日均70多單。而每單的返點和傭金,成為閆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閆珍在為村民介紹天貓上一款治療關節炎的日本膏藥
“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1萬多”,閆珍說,這在農村,確實算不低的收入。
但好日子沒持續一年的時間。
村淘原本有自己的APP,但從今年6月1日,APP下架,村淘並入手機淘寶,更名為“手機淘寶家鄉版”。
阿裏的目的,自然是想讓農村用戶納入同一個體係中。
但村淘合夥人的返點,卻也大幅度降低,閆珍的收入因此腰斬,“每個月隻能掙到4000多塊”。
“很多都快做不下去了”,雄縣西河營村的村淘合夥人告訴一本財經,“80%的掙不了多少錢,一兩千(每月)還是多的,大多都是五六百。”
這次,京東和阿裏不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惡戰。麵對複雜的農村市場,京東同樣也不如意。
距閆珍的村淘站點不到50米,就是京東葛各莊合作點。
京東葛各莊合作點,卷簾門隻拉上了一半
十多平米的小店,隻在角落擺著一個貨架,上麵零散放著幾瓶洗潔精、洗衣液,落滿灰塵,顧客寥寥。
小店是本村醫生兼職做起來的,旁邊就是他的衛生室。
京東物流配送的快遞員推薦的一家發展“不錯的”的小店,也隻是貨架多兩排,生意並不紅火。
據多位小店店主稱,當地做得最好的京東小店,每月收入是五六千。
兩大巨頭深入農村的野心,極為明顯,他們的第一步戰略,是將小店作為觸手,滲透進農村,培養農民的消費習慣,收割最尾部的流量和用戶。
第二步,除了將商品下達到農村,這些小店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將農村的農產品,再上傳到電商,實現商品的上下互通。
第三步,也是最終目的,就是農村用戶的數據沉澱後,再給他們提供金融服務,比如貸款、保險、支付等。
收割流量,商品流通,到最後的金融服務,這“下鄉三部曲”,就是兩大巨頭的終極布局和野心。
然而,巨頭剛邁出第一步,就遇到重重阻礙。
03迭代升級
這些小店,改變雄安當地村民的生活了嗎?
實際上,對於這個全新的事物,村民並沒有表現出十足的熱情。
首先,村民本身的消費需求就比較弱,僅有的生活用品消費,當地的小賣部、小超市也可以基本覆蓋。
村淘和京東幫,當然可以提供更為豐沛的貨源,但對於村民而言,柴米油鹽,遠比穿衣打扮更為重要。
而網購麵臨的問題,在這裏同樣存在,甚至更被放大:物流緩慢、商品質量問題、退換貨麻煩等等。
“網上的東西沒有質量保障,我還是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多位村民表示,他們更習慣當地的集市和超市。
也就是說,兩個小店,提供的並非是村民最剛需的商品。
其次,對於網上購物這種新模式,村民接受度並不高。
在閆珍的村淘店裏,一個下午進進出出來取快遞的,大多是村裏的年輕人,“村裏的老頭老太太,基本不用,或者很少用”。
而農村的“空心化”極為嚴重,守在農村的,大多是婦女老幼。
這就直接導致了,沒有一定規模的人口支撐,在比較小的村莊裏,小店模式很難走通。
“一般要3000人以上的村子,小店才能有不錯的收益”,閆珍稱,之所以她開始的收益不錯,是因為她所在的葛各莊村,人口達到6000人。那些月入五六百的村淘,村子大都比較小。
“巨頭似乎並沒有真正了解農村的需求”,一店主稱,因此當地的滲透度並不高。
京東和阿裏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轉而開始新一輪的進擊。
今年4月10日,劉強東在其個人頭條號上宣布,未來5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農村。
升級百萬便利店有一定門檻,需要具備超市的營業執照,和30平米起的店麵要求。
這也意味著,隻要達到要求,“京東幫”的小店,也可以升級為“便利店”。
但對這次升級最有觸動的玩家,大多還是農村當地的超市。
對於他們來說,隻要掛上京東的門牌,就可以接入京東的供貨渠道。
百萬便利店的浪潮很快蔓延到了雄安。9月29日,京東在河北保定舉辦了招商大會,吸引了來自雄縣、安新、容城的一大批超市老板。
緊挨著雄安新區的固安,是京東開展各項新業務的一個試驗田。
目前,固安已新開了8家京東便利店。其中7家是從原有的農村超市升級而來,1家是新開的。
一本財經走訪了其中一家便利店,230平米,布滿貨架,和一個中型超市並無二致。
位於固安孔雀城社區的京東便利店
京東高調升級運動後,就遭遇到阿裏的反擊。
8月28日,阿裏巴巴宣布,線上平台天貓將通過品牌授權方式,搭建線下門店“天貓小店”,並宣稱,國內實體“天貓小店”的數量將突破1萬家。
阿裏還提出一個有趣的玩法,叫“千店千麵”。
如果店鋪周邊寵物較多,店鋪就會側重賣寵物用品;如果周邊多是種菜用戶,則選擇開展蔬菜合作社。
從京東幫到百萬便利店,從村淘到天貓小店,兩大巨頭都開始了因地製宜的升級之路。
這一輪的升級,巨頭變得更接地氣,更貼合農村的發展現狀。
阿裏京東的下鄉三部曲,剛剛奏響了第一部。
隨著戰略的調整,下鄉之路的戰況,正在升級。誰將成為最終贏家?
因地製宜,能真正解決農村痛點者,可能會更勝一籌。
畢竟,農村不是試驗田和莽荒戰場,巨頭在收割邊緣流量的同時,也需要給農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價值。
最後更新:2017-10-17 13: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