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DotA
Dota2:《Ti邀請製度已經落後於時代》
TI7大幕即將拉開,一年一度的盛會將把全世界Dota2愛好者的目光再次匯聚在西雅圖。
TI全稱國際邀請賽,顧名思義邀請製度下的Dota2國際比賽。這個從TI誕生之初就確立的製度已經陪伴Dota2走過了六個年頭,即將迎來7歲的生日。邀請製是否還適合Dota2最大的賽事亦或是Ti的邀請製度是否已經落後於時代?
眾所周知冰娃在被V社招安後與V社一起共同開發了Dota2,結束了Dota長久以來“沒爹沒媽”的漂泊生涯。而為了宣傳Dota的第二代產品Dota2,TI邀請賽便應運而生。高額的獎金迅速吸引了所有電競愛好者的目光,TI也成為了電競賽事的新標杆,從此電競賽事迎來了高額獎金的時代。
作為承接Dota1的首個Dota2賽事,Ti1也理所應當的邀請了Dota1的職業戰隊參賽。早在Ti1舉辦時Dota2還尚未發售,處在內部測試階段。在當時也隻有少數Dota1職業選手被冰娃邀請加入了Dota2,而大部分普通Dota1玩家並沒有機會接觸到Dota的第二代產品。TI邀請賽舉辦初期群眾基礎相對薄弱,同時也沒有在各地區舉辦預選賽的條件,在種種因素限製之下V社也就為TI定下了邀請賽製的基調,並延續至今。
邀請製下V社首先會對Dota隊伍一年以來的成績進行評估,邀請其中表現出色的隊伍參加世界上獎金最高的電競比賽---TI邀請賽。而沒被邀請的隊伍隻能遺憾錯過TI,當時Ti獎金的收入是Dota2職業選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落選TI就意味著收入相比參加TI的選手要少很多。起初Dota2隊伍之間水平差距明顯,V社很容易就能客觀的選出最出色的隊伍參加Ti。但之後當Dota2隊伍之間水平差距越來越小,TI名額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勵。V社一言堂下的名額邀請是否客觀一時間眾說紛紜,邀請製度的弊病逐漸顯現。
時代在改變,Ti邀請製度卻沒變。以Ti1環境下指定出的邀請方式,已經遠遠落後與如今的時代。在直接邀請爭議聲越來越大後預選賽便出現了,V社從全部直接邀請的製度,過度到了一半直接邀請一半通過預選賽的形式來確定TI邀請名額,這也讓更多不知名的隊伍也有了前往西雅圖的機會。
即便是有了預選名額,V社在評估直邀隊伍時究竟是邀請成績好的隊伍,還是邀請成績好的選手也爭議不斷。Dota2選手在當時流動性很大,常常TI前轉會也時有發生,選手流動讓V社很難做出客觀的邀請評估。Ti4前就因為LGD隊員流動到Newbee而讓V社犯了難,最終直接邀請了Newbee而讓LGD參加預選賽的決定也引來了不小的爭議。不過在這件事兒上不管V社作何選擇,都會有人不滿意,即使最後的決定很客觀也會很容易招來非議,主觀的決定最難以服眾,這也就是邀請製度相較預選賽最大的缺點。
去年AKKE就曾發文質疑過Ti的邀請方式,V社主觀的決定Ti直邀名額即使能不存私心,用很科學的計算方法來決定直邀名額,也會讓沒被直邀的隊伍不服氣,特別是在隊伍實力差距越來越小的今天,直邀名額繼續存在是否公平?不管V社怎麼解釋公平與否肯定都會有人不滿,隻有客觀從預選賽打出來的名額,才能讓各方心服口服。
中國TI預選賽常常被稱為“魔鬼賽區”,其出線困難程度可見一斑。自Ti4在華西村大規模舉辦線下預選賽以來,TI正賽名額的爭奪就越來越激烈。不論是大牌明星還是草根大神誰贏誰都有可能,去年ti6預選賽即使強如”宇宙第一C”B神、老牌勁旅Ti2冠軍IG也沒能從殘忍的中國區TI預選賽中殺出獲得一個Ti正賽的名額。平心而論把Ti6直邀隊伍NB、LGD放在預選賽中能否直接出線呢?如果不能那為什麼不所幸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各憑本事”去競爭前往西雅圖的機票呢?
不僅如此自Ti4預選賽以來,通過預選賽獲得名額的隊伍相比直接邀請的隊伍,在TI正賽的成績是越來越好。以中國賽區為例,Ti4預選賽出線的LGD獲得了第五名,Ti5預選賽出線的CDEC一路高歌勐進打入了決賽是所有中國隊伍最好的成績,Ti6預選賽出線的Wings甚至舉起來冠軍盾把直邀隊伍遠遠落在了身後,Ti6靠直接邀請前往西雅圖的中國隊伍則成績慘淡。
究其原因Ti邀請製度下,直接獲得名額的隊伍往往是很早之前拿到成績狀態不錯的隊伍,而預選賽出線的隊伍一般都是最近狀態神勇。Ti預選賽臨近Ti正賽,從預選拚殺出來的隊伍往往都會把好狀態延續到TI正賽,而直邀隊伍沒有經過預選賽的洗禮狀態就比前者差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預選賽出線的隊伍成績越來越好,而直邀的隊伍成績越來越差的原因。現如今的Dota2各隊水平差距是越來越接近,成績好壞完全取決於狀態。TI直邀很早之前狀態好成績好的隊伍顯然有失公允也不科學,且對TI的觀賞性與賽區成績也有不小的影響,隻有大規模的預選賽才能篩選出近期狀態最好的隊伍,而非僅僅參考很早之前的成績。
講到這兒我們不禁要問V社一句了,在如今Dota2隊伍之間水平差距越來越小的今天,在如今Dota2各隊狀態時有起伏的今天,TI還要直接邀請的必要嗎?是不是應該給所有隊伍一個公平參加Ti的機會呢?全麵取消直接邀請,讓客觀的預選賽來決定前往西雅圖機票的歸屬。
把視野拉到足球世界杯的預選賽製,即便是差距再大的賽區也要通過預選賽給所有隊伍一個同等競爭的機會,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何況Dota2隊伍間的水平非常接近,特別是中國賽區,V社卻常會參考排名等因素來確定Ti名額。很多時候第三方的排名數據根本說明不了問題,比如早些時候LGD戰隊的世界排名就在其全隊放假的時候,因為其他隊伍輸了比賽而從第十升到了第八,這種排名對於Ti7直邀的評估來說毫無參考價值。排名用來為預選賽各隊分檔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不管之前排名如何隻有Ti前狀態最好的隊伍才能贏得參與Ti的機會,這也更符合電子競技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
Ti7前成績欠佳的Secret排在了世界第一
每年華西村舉辦的Ti預選賽收視率絕不亞於任何第三方Dota2賽事,各預選隊也都如臨“高考”般投入,為了爭得Ti正賽的門票,激烈程度甚至堪比major。原本就關注度很高的中國區預選賽,如果取消直邀讓全部隊伍都去打預選賽,觀賞性還能在上一個檔次,不管對於V社還是對於觀眾來說肯定是雙贏的結果。觀眾看到了更刺激的比賽,V社延伸了Ti的影響力。
事分兩麵,取消直邀也應該看到其消極的一麵。全部通過預選賽決定Ti名額,勢必會減弱各職業隊伍對第三方比賽的重視程度。Ti囊獲了dota2選手大部分的收入,如若邀請前不在參考第三方比賽的成績,第三方比賽對於各隊的吸引力將會大大降低。如果V社打定主意想像拳頭一樣壓縮第三方比賽的空間就無須考慮這個問題,但相反的話就得思考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了。
另外取消直邀後也許選手的“假腿”會再次切的飛起,全年休息打直播隻在每年TI前的預選賽出來“拚一槍”的做法過去也不是沒有出現過,不過在如今競爭如此激烈的職業圈“每年隻打3-4個月Dota”的思維方式早就已經行不通了,上一個持這種想法的選手據說已經轉型去了王者榮耀。況且major的獎金也十分誘人,還有一些第三方比賽的獎金,加起來相比很多人的直播合同都要大不少。即便是還有想切“假腿”選手,V社從製度上其實也很容易杜絕這種現象。
不得不說明星效應也是V社延續直接邀請製度的一個重要原因,高度依靠互動指南收入維持的TI,如果明星選手預選沒出線Ti本子的銷售肯定會受到不小的影響。但如果Dota2想以傳統體育為目標的話,這種娛樂圈賣明星的做法顯然與公平公正公開的體育精神背道而馳。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過,V社高度依賴Ti互動指南的做法絕非長久之計,擺脫單一依靠遊戲內收入的產業結構,走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才是Dota2的未來,而不僅僅依靠明星效應所產生收入。明星選手總會老去,Dota2與Ti卻要思考更長遠的未來。
如今的Dota各職業戰隊之間水平越來越接近,TI的邀請製度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每年預選賽後,各個Dota社區也都會有“希望所有隊都去打預選賽”的請願聲音。而自TI5以來預選賽出線隊伍成績遠遠好於直接邀請隊伍成績的現實,也讓“都TM打預選賽”的吐槽聲與“直邀隊伍也很難從預選賽出線”的猜測聲都不絕於耳。Ti6Wings以預選賽出線的身份奪得冠軍後,也讓這些聲音日益高漲。
Ti6冠軍Wings已然崩盤,直接邀請上屆冠軍的慣例肯定也會被打破,V社何不借此機會取消直邀開啟大範圍預選賽呢? 各職業隊“各憑本事”打出來的Ti名額才堵住質疑的悠悠之口,還能以最客觀的方式選出狀態最好的職業隊伍前往西雅圖,讓Ti正賽更加精彩。也許唯一值得V社頭疼的問題隻是,不再使用直接邀請製度後Ti邀請賽應該改個什麼名兒?
最後更新:2017-10-17 21: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