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美食篇之克旗达里湖鱼话古今

美食篇:达里湖鱼话古今

达里诺尔风光锦绣,达里湖鱼声名远扬。在湖区宾馆的餐桌上,光是以达里湖鱼做出的名菜就多达几十种。如华子鱼的干炸、盐拘、蒜烧、香煎、香烧、清蒸、天妇罗配什锦蔬菜丝、醋腌柠檬、扒什锦香草......;鲫鱼的风干片、家炖、清蒸、酱汁、当归沙参煲......;鱼籽鸡蛋、鱼籽豆腐、肉末鱼籽等等。

据传饮醍醐、灌琼浆,宫廷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康熙大帝,巡北方到草原,时值夏秋之交,蓝天绿水,花草芬芳,他的御厨们就地取材,采了地上的白蘑,捕来达里湖华子鱼,菜上桌时,异样的香气,让康熙大饱口福,“朕不知天下还有如此美食!”此后便不想再吃别的鱼了。饱食之后登高观景,发现山中一处秀丽的湖水,左右答此水名曰多伦湖,水中无鱼。皇帝有些不满,如此好景、好水,岂能闲置,派人引驼队从黄河运来鲤鱼百条,投入湖中。此后鲤鱼繁殖成群,世世不绝。多伦湖也就有了“鲤鱼泡子”之名称。

“圣人”尚且嗜达里湖鱼为珍品。难怪今天的人们赏达里湖美景趋之若鹜,品达里湖鱼争先恐后。人们饕餮之余,停杯投箸,有所感叹:这样的美味,这般的资源,何人最先开发利用?史海浩瀚,笔墨鲜有。犹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般,是历史空间一个永远的问号。

倒是《元史》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太祖十六年(公元1221年),长春真人邱处机一行十八人前往西域谒见成吉思汗,途经达里诺尔。记述:“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时已清明,春色渺然,凝冰未泮” 。寥寥数语即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气候情况,居民情况,更重要的是当时已有耕、钓两业。这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达里湖渔业。

元朝时(约公元1214年前后),蒙古弘吉剌部因功受封,从额尔古纳迁徙至此。1270年建置应昌府,后升为“应昌路”。一座有宫殿建筑的草原城郭——应昌城依山临水、拔地而起,达里诺尔及周边地区随之繁荣起来。1369年,惠宗妥欢帖睦尔退守应昌,次年病殁于此。此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这里成为北元与明朝对峙的前线,战事连年,城郭凋敝,人徙它方。终元一代无渔业记载。

清代,达里诺尔地区先为察哈尔蒙古游牧地,后为元太祖十六世孙北元达延汗巴图蒙克第六子鄂齐博罗特领地。领地主人的更换,并不影响这 里生产方式的延续,依然是“游牧地”。达里湖周边水丰草美,沙地、草原,冬暖夏凉,自古以来就是游牧的天堂。蒙古人又少有食鱼习惯(至今放生之习仍在湖区牧民中传承),因此才有了康熙54年(公元1715年)春3月遭大雪,康熙命理藩院派司官携带鱼网前往达里诺尔,教当地蒙古人捕鱼为食以度饥荒。实为不得已而为,雍正3年(公元1725年)至干隆17年(公元1752年)的27年里又先后三次下诏禁渔。

达里诺尔湖区有鱼类21种,主要有瓦氏雅罗鱼、鲫鱼、麦穗鱼、泥鳅、花鳅、条鳅等14种鱼类和人工放养的鲢、鳙、草鱼、鲤鱼,分属于鲤科、鳅科、刺鱼科3科12属。瓦氏雅罗鱼、鲫鱼为湖区主要经济鱼类,也是达里湖中的优势种群。

达里诺尔湖是第四纪形成的熔岩堰塞湖。科学家们对现湖盆周围地质考察表明,远古的达里诺尔是一个浩瀚的淡水湖,有可能与辽河、滦河水系相连通。现在的达里诺尔水系及邻近的水域和辽河上游鱼类区系的一致性,说明这些水系的鱼类区系具有同一来源。例如,从位于达里诺尔西160公里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湖,所采集的7种鱼类,六种都见于达里诺尔水系。从锡林河采集到的8种鱼类,亦均见于达里诺尔水系。从西拉沐沦河中采集到的9种鱼类,有8种也均见于达里诺尔水系。达里诺尔水系与周围水系鱼类区系基本一致。

可以推想,古代达里诺尔的鱼类区系应比现在丰富。由于火山活动,风侵沙移、干旱蒸发等作用,达里诺尔与辽河、滦河天然分隔,逐渐形成了现在许多湖泊孤立存在的割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达里诺尔的水质逐渐浓缩盐碱化,对生存其中的鱼类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仅适应性强的种类保存下来,形成了现在比较单调的鱼类区系。按原有的关于盐碱湖鱼类生存理论,PH值达到9.6,就是湖中主要经济鱼类鲫鱼、瓦氏雅罗鱼的生存上限。现在湖水PH值已达9.69,鱼类依然生机勃勃,洄游时春潮滚滚,冬网频出高产,且鱼品上乘。因此,达里湖鱼被称为“生命的奇迹”。

达里湖地域偏远,鱼种独特,品质优良,资源稀有。一系列的国家认证及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国家、自治区、市各级荣誉的获得,体现了达里湖鱼的真正价值,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达里湖。达里湖已走出草原,踏上名品之路,也更需要珍爱,更需要保护。倍加珍爱和保护才能让她秀丽的风光、独特的资源惠及更多的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们。

最后更新:2017-08-24 23:44:07

  上一篇:go 清新素菜口蘑炒菜心,美味又瘦身!
  下一篇:go 美味好吃的香菇猪肉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