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裏的靖安,鄉鄉有美味,家家是鄉愁
先吃上一盤炒粉吧,地道的靖安手工粉,加上肉絲、小白菜、米酒、辣椒伴炒,百吃不厭。特別是在某個冬夜,你從遠地回到靖安,一盤熱氣騰騰的靖安炒粉,家的味道就撲麵而來……
來到寶峰,盤龍湖純野生放養的大頭魚,必吃不可,魚頭燉泉水豆腐,慢火燉啊、燉啊,味道不得了的鮮,現在,毗爐漁家村還發明了一種新吃法:秒涮魚片,大頭魚切成片放入滾水中涮幾秒鍾,又嫩又鮮。北河鮮是寶峰的當家名菜,冷水河中的小灘魚小火煎酥,可當小吃,亦可用辣椒末、大蒜籽伴炒。毗爐新村陳家兄弟做的太極八卦鱔,還上了中央電視台大型旅遊綜合類節目《北緯23°》呢。當然,寶峰寺的齋飯也是一大特色,每有重大法事,特別是春節,吃齋飯的人排隊塞滿了長廊,流水席從早上吃到下午……
三爪侖位於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腹地,食材又土又多,石耳燉土豬肉丸湯、手剝筍、全筍宴、泉水三文魚刺身、豆餌(土法豆腐乳)……三爪侖鄉政府食堂(對外營業)的美女胖大廚,廚藝十分了得,一道“豆豉辣椒末蒸臘肉”讓我吃了一年想一年……
每當璪都白崖山的萬畝杜鵑花盛開時,海撥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就會長出一種極為鮮美的野菜:神仙菜(隻能長在聽不到雞叫,神仙住的地方),不加任何佐料清炒,極嫩極香,隻有1個月不到的生長期,想吃還得趕上趟。茶子山的油豆腐也是靖安的名菜,路過的人都不忘帶上兩斤,回家燒肉吃。
羅灣鄉客家人居多,客家大嫂人美手更巧,什麼樣的食材在她們手裏好像都可以變成美味果脯,燙片、薯片、糖薑、醋薑、鹽薑、野梨幹、辣椒幹、南瓜幹、豆角幹、野楊梅幹、野獼猴桃幹……聽人說,羅灣的九嶺度假村師傅做得一個好菜:鮑魚燒甲魚,新鮮鮑魚混著土生甲魚紅燒,海鮮味滲著山野味,有機會一定要去嚐下。
中源黃粘米糕純手工製作,特種的黃粘糯米蒸熟後在石碓裏用木棍搗爛,加入用黃金杈樹枝樹葉燒成的木灰堿製作而成,既有特殊的木堿香味、米香味,又有一定的嚼勁,是中源人招待上賓的美食。吃過魔芋麼?中源的土菜,可不是芋頭,用一種叫魔芋的植物塊莖磨漿製成豆腐狀,有一種特殊的天然香味,吃完就上癮,還真是有魔力。客家人好客,春耕秋收的時侯,主婦會做好麻糍、糯米湯圓送到田邊給下地勞作的鄰居、親戚們吃,幹活特別來勁。
高湖的美食可用天上人間形容,天上的美味在禦泉穀,環境清幽,裝修典雅,講究清新、養生,色香味俱全,吃的是環境、是講究。人間的美味可就多了,山泉水純手工製作的龍泉豆腐、西頭大嫂自做的酸棗糕、山上撿下來的苦櫧豆腐、豬欄8號的各類野菜、古楠村的各類果脯點心……記得,明年春天的時侯,去西頭的山野河邊,采來艾葉,自己做艾餅,吃它個痛快。
靖安是“中國娃娃魚之鄉”, 羅灣鄉、中源鄉、高湖鄉、水口鄉都養有大量可供食用的娃娃魚,水口鄉藍孔雀山莊的紅燒娃娃魚、清燉娃娃魚還被《信息日報》作為江西美食大肆宣傳過呢。象湖灣的生態餐廳臨水而建,裏麵的有機生態菜,蔬菜是附近農民種的、魚是自養的、水果是自栽的,吃著就是舒心。青山村清溪源老板娘有兩個拿手菜:清蒸清水魚、農家炒粉。
香田丫哥最擅長紅燒土雞、紅燒土甲魚,飯店開了一年又一年,食客吃了一撥加一撥,聽說去年新上了一個特色菜:椪柑燒牛腳,椪柑的香味摻在牛腳裏,一定很好吃。香田丘陵多,鬆樹落下的鬆針裏經常長有極為美味的雪菇,或燒肉、或炒粉,美的不要不要的。
仁首的板栗燒肉,土生的油光板栗加上土豬五花肉,慢火紅燒,香味一裏外都可以聞到。勺子肉也是仁首名菜,五花肉煸香後加辣椒粉、大蒜籽、米酒炒製,登不得大雅之堂,卻讓你米飯吃了一碗又一碗。
雙溪鎮和雷公尖,是縣城蔬菜主要供應地,有名的是椿牙炒蛋,新鮮脆嫩的椿芽和著打好的土雞蛋一並倒入油中煎,剛下鍋,香氣就撲鼻而來……蕎頭炒臘肉、白辣椒炒肉也是靖安人喝酒吃飯時的名菜。
秋天又到了,山上的野果也要熟了,八月黃、九月爆、野梨子、野柿子、板栗、尖栗……隻要你夠勤快,唿朋喚友自己摘去吧,滿山滿野都是。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