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恩施旅游,让这里的美景、美食把我留在恩施了!
恩施,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
她很漂亮:
她有3个4A级景区,1个5A级景区。
她的恩施大峡谷,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举世无双。
她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姐妹山;咸丰县的坪坝营、利川的腾龙洞、佛宝山的大峡谷、巴东的神农溪......
她成绩很好:
她是全省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基地。
她的纺织、煤炭、机械、制药、皮革等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
她全年接待游客2198.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9.55亿元。
她很包容:
她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但是
她实在是太“好(hào)吃”了。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才算吃到了正宗的恩施菜?
1、合渣
2、腊蹄子
3、油茶汤
4、鲊广椒
5、扣肉
6、苞谷饭
合渣
合渣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有了它,恩施人吃饭才能香。据说合渣在战乱之年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所以恩施人对它的感情不言而喻。
腊蹄子锅仔
一到冬天,腊猪蹄变成了恩施菜的主角。变着花样出现在各个大大小小的餐桌上,下菜吃或者煨个锅儿都是极好的。
油茶汤
油茶汤是土家族的一种汤类小吃,跟蒙古的酥油茶还有奶茶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从民谚:“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就可以看出油茶汤在土家族的地位了。
鲊广椒
大恩施的子民应该没有不好这一口的吧!万能百搭的“鲊广椒”。鲊广椒土豆片、鲊广椒肥肠、鲊广椒蒸肉......总之怎么做怎么好吃。
扣肉
别看到肥肉就后退,恩施的这道“扣肉”绝对可以征服你的味蕾。出身正宗的土猪五花肉只要一进锅,连厨房充斥着肉香,作业都没心思写了。
苞谷饭
恩施地区多产苞谷和大米,土家人将这两种拌在一起的食物叫做“苞谷饭”。苞谷饭比一般的白米饭要更加松软,水稻的香夹带着苞谷的甜,金灿灿的煞是好看。
走哪都馋
这一口恩施味儿
油香
每个土生土长的恩施人,几乎都对油香儿有种特别的感情。这看似其貌不扬的油炸粑粑有种莫名诱人的味道,像基因一样植入了恩施人的身体里。
炸酱豆皮
恩施豆皮小科普:恩施豆皮实际跟豆皮没有半点关系,原材料是大米或者苞谷,谁也说不清为何先人就把这种类似面条形状的米或苞谷制品称作豆皮。
而豆皮之于恩施就相当于热干面对于武汉人的存在。刚出炉的烫手烧饼加上一碗冒烟儿的豆皮可以给睡眼惺忪的恩施人注入一针早安的鸡血。
胡包面
过去“包面”只是作为恩施人的一种夜宵,在晚上才吃。老一辈人大凡记得,每到夜深人静,“包面宵夜——”绵长的叫卖声,穿街透巷,让人垂涎欲滴。
羊肉格格
打出这几个字我就已经开始犯馋。如果你在恩施街头的小饭馆门口看见许多极小的蒸笼,层层叠叠于蒸台上,那么你就找到了这个“格格”。
烧饼
曾经风靡全国的“掉渣儿烧饼”来自就是咱大恩施。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秒杀披萨。
根粑凉粉
“根粑凉粉”属于恩施下面“利川”县城的美味产物。早起来,利川城的大街小巷上到处是卖根粑凉粉的。
恩施小土豆
来到恩施怎能不常常风靡大湖北的“恩施小土豆”呢。没有特别指定哪里,离你最近的那家就是最好的。
社饭
土家人十分看重“过社”。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
清《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等诗词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苞谷粑粑
“绿衣服,黄面面,中间藏着小点点。咬一口,喷喷香,魂牵梦绕是故乡。”这是流传在恩施市白杨坪镇的一段话。
包谷粑粑那淡淡的清香,是否勾起了你对泥土质朴的回忆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
别抱怨文章写的太长,因为对于恩施的美食,实在是每一个都难以摒弃。
天桥下的豆皮,巷子口的油香,叫卖声铃铛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是生活的基调,是城市的背景音乐,最容易被忽视但也不可或缺。你爱那座城,或许是因为你熟悉的那一阵气味,那种味道。
食物比城市重要,而人比食物更重要。
食物好吃,人情才更有味儿。
因为有人情味,一座城市才有了魂。
这样家乡的风如何吹,都会吹到你的心里。
来源:恩施旅游在线、恩施大事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最后更新:2017-10-08 08: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