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綜藝除了吃 還可以有多少種“玩法”?
導語:
《中餐廳》期數過半,刨除涉嫌抄襲韓綜這個槽點來看,節目的形式不斷翻新,內容溫馨感人,仿佛一個普通餐廳的日常寫照。作為一檔美食節目《中餐廳》似乎是找準了觀眾的“味蕾”,在眾多美食綜藝大熱之後憑借“美食新玩法”在綜藝圈搏出一片天地,而美食綜藝作為一種節目類型還有多少可供開墾的“新大陸”依舊值得我們探討。
《中餐廳》把自身定位於“青春合夥人經營體驗節目”,同時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將“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的核心觀念融入節目中,前期立意頗為“大氣”。節目主打的“合夥人經營體驗”有著導演組自己的考量,在導演王恬看來目前國內的創業熱潮不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傾向於用合夥方式放飛夢想。對於明星們而言這種合夥既有趣又有意義,為更多的觀眾展現了生活的可能性。
在具體節目中“美食+美景”的《中餐廳》雖然以美食為載體,但又區別於一般的美食節目,它弱化了美食的“繁瑣炮製”,著重展現嘉賓的海外經營。而《中餐廳》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為參與經營的嘉賓配備得當。經曆過大風大雨的趙薇坐鎮當“店長”,輔佐她的是真人秀經驗豐富的黃曉明,加上“小黃鴨服務生”周冬雨、“奶爸廚神”張亮和“碗妹”靳夢佳,豪華又得當的陣容成為節目收視的保障之一。
《中餐廳》讓出道以來一直在娛樂江湖“保持神秘”的趙薇“走下神壇”,擼起袖子開餐館,用接地氣的方式展現女神的日常。“教主+小燕子”兩位既是超一線明星又是多年好友,摩擦出的火花在節目中不斷“迸發”二人的互動亦或是互懟,都可以用友情和情懷來打動觀眾,二人從大學時光的青蔥歲月到“曆經風雨”後的談笑自若,既是友誼路上最迷人的風光,也是這檔真人秀節目的“內心戲”。
對於一檔真人秀來講找到合適的明星參加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找到節目與眾不同的發光點,而《中餐廳》的發光點就在於它的“柴火氣息”,當五人為了自己的餐廳忙忙碌碌、吵吵鬧鬧時,柴火氣息已經從屏幕蔓延而來。采購的食材、翻滾的勺鍋、簡單的家常菜,店長和副店長的嘮叨……自然而然的展現著一家貌似普通而又“內有乾坤”的中餐館,不經意間,已經將觀眾深深的代入節目所製造的“場域”之中。從前幾期的節目來看“中餐廳”不僅經營狀況良好,收益可觀,節目的收視率也頗為“走俏”。這不禁讓我們延伸思考,美食綜藝這片“紅海”還能怎麼玩?
近年來伴隨著綜藝市場的大火,美食綜藝亦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除了數量不斷上升外,節目模式也由服務類的美食教學,變為了多元題材疊加的“美食+”,而大平台、大製作、大明星的積極入局更讓美食綜藝紮堆出現。
《12道鋒味》中謝霆鋒憑借好手藝和娛樂圈雄厚的人脈將節目做到了第三季;《熟悉的味道》主打“逃不出的回憶殺”,狂打親情牌哪期節目都讓人“淚流不止”;《向往的生活》中一群明星體驗自給自足的田園時光,做起家常菜;《拜托了,冰箱》將美食與八卦結合,打開了綜藝世界新大門;《姐姐好餓》、《吃光全宇宙》等美食網綜更是不受套路約束,迅速打出自己的天地。
但總體來看各大衛視及網絡平台的美食綜藝的影響範圍都存在一定的局限,鮮少出現如《跑男》和《奇葩說》這樣的現象級之作。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仍將有包括《中餐廳》在內的近20餘檔美食綜藝霸屏,他們之中能否出現真正的爆款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於美食綜藝的發展我們似乎可以從已有的一些節目中窺見一些可能會助力爆款的“套路和玩法”。
美食綜藝不要“一招鮮”
“美食+”已成趨勢
《中餐廳》這檔節目的較高關注度除了大明星外,一個重要的看點就是美景。跟國內大多數的棚內美食節目不同《中餐廳》將拍攝地轉移到了椰海沙灘的泰國,觀眾們除了可以在這檔節目裏看到美食,還可以欣賞到異國風光。我們在節目的鏡頭中經常可以看到遊客坐在沙灘上的小木桌上閑談,在沙灘上散步,似乎一切都脫離了紛紛擾擾的城市嘈雜。選對了場景,可以讓美景和美食相得益彰。
《拜托了冰箱》追求的是美食+脫口秀的完美混搭。節目用脫口秀環節創新了內容形式,將廚藝競技和脫口秀大膽融合,兩個部分安排的“井然有序”,導演組用新奇的節目形式創造了一個高收視高點擊的網絡綜藝。《吃光全宇宙》則是主打旅行美食真人秀,主持團前往不同城市探訪美食的旅程,將美食與旅行進行疊加,從而使美食文化與不同的城市文化有了交集,拓寬了美食節目的外展空間,給觀眾體驗更多美食文化的可能。
除此之外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美食綜藝不再僅僅於美食上苦下功夫,而大多選擇了在美食中疊加更多可融入的元素,從旅行、競技到情感、故事這種“雜糅”不僅體現了美食類綜藝的兼容性更重要的是給觀眾帶來了其他節目未傳遞出來的新鮮感,但同時這種新鮮感也不是說簡單的相加就能得到的,它需要建立在“細致入微”的前期籌備上,製作者需要在完成“大數據式”的積累後展開的融合,有的放矢才不至於陷入“一招鮮”的困境。
美食綜藝或許應該“慢”下來
《中餐廳》的導演組稱這是一檔“慢綜藝”,“慢”就是節目中沒有複雜的規則,沒有過多的修飾,用真情實感打動觀眾,讓一切情節自然而然的發生。用美食這個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角度切入,來講述人生的酸甜苦辣,展現明星們平凡親切的一麵,這就是觀眾們所追求的共鳴。這一改大多數真人秀以“快”致勝的製作理念,把節目的重心更多地回歸於生活,記錄明星化身“普通人”,他們和我們一樣為美食而“勞作”而“傾心”。
隨著大眾生活節奏的加快,近些年的電視綜藝節目也都帶著“無快不破”的意味。“慢”綜藝也許可以填補觀眾心中的某份空缺,在節目中還原理想的生活狀態。美食綜藝用“慢”定位,為觀眾展現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關注柴米油鹽、關注生活體驗、關注人情冷暖,給身處都市喧囂中的觀眾帶來一點短暫的“慢港灣”。我們在這樣的現實氛圍中提倡把美食綜藝放“慢”,用平緩的節奏在“快綜藝時代”展現人們應有的另一種人生狀態。以此作為自己同其他節目類型區分和競爭的關鍵,為自身的更具活力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走胃更應走心
人文關懷不可缺位
《中餐廳》為首次參演真人秀的趙薇搭配了她相識20年的同窗好友黃曉明,兩個人“歡喜冤家”的狀態展現了“曆久彌堅”的友情的應有之義。《向往的生活》中的黃磊和何炅,也是相識了20年的好友。每一期他們都會像家人一樣接待一位客人,他們圍著飯桌聊人生,聊家庭,聊過去。《熟悉的味道》雖然也涉及食材和製作等過程,但其背後的情感故事才是被放大的重頭戲……
在這些熱播的美食類綜藝節目中不難發現,美食的製作過程和最終呈現所占的部分越來越小,美食綜藝理應跳出了普通真人秀的“娛樂至上”的桎梏,節目更多時候在傳遞情感、講述明星故事,融入了更多更情感元素,使得節目更有故事性乃至人文情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美食綜藝不僅要走胃,更應該走心,明星們製作美食過程中去理解和感悟人生,並通過節目形式展現,最終向觀眾傳達帶有溫度的情感體驗。
美食背後,是不同的人生,美食之中,是相通的情感關懷。這可能是美食綜藝所能輸出最高價值,我們在節目中放大美食所承載的生活方式,用這種生活方式同觀眾相互連接,這對於美食綜藝來講應該是在路上要追尋的更高級的“套路和玩法”。
總而言之,民以食為天,美食節目相比其他節目類型具有先天優勢,幾乎很少有人排斥美食這個內容,但如何能讓一款美食節目在“吃”之餘有所回味,是所有美食綜藝應思考之處。畢竟,食物如果沒有人為的附加就隻能是食物,而能夠讓它在節目中綻放另一種光彩的是包含在其中“溫度”、情感與有趣的靈魂。
社長原創不易,記得讚賞麼麼噠~
【電影供銷社】
2014年創立
至今匯聚16萬+用戶
是全國最大的影迷聚集自媒體平台之一
傳播最好看的影視,揭開最隱秘的內幕。
目前已同步入駐平台
| 今日頭條 | 企鵝媒體 | 搜狐媒體 |
| 網易新聞 | 一點資訊 | QQ公眾號 |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