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2 返回首頁    go 熱門ppt


不吐不快 你沒戳到的“PPT融資”痛點

近來,網絡上出現了篇文章,警惕A股賺錢新模式:PPT融資致富。比較在理,不過筆者覺得似乎有些話沒有說透:“PPT融資”這一模式本身沒有錯,出問題的是項目評估價值取向和評估的科學嚴謹性。

所謂的“風險投資”,其實都是用PPT做融資,還有Word融資呢。包括IPO,定增路演不都靠PPT嗎?其關鍵在於是否在踏實做事,是否有合理的商業模式,可靠的技術支持和成熟的執行團隊。項目不追求實際效益,隻炒概念,講故事,這種笑話在樂視、九鼎之前還少嗎?

與PPT融資相比更令人擔憂的是現如今我們所謂的“項目評估體係”,尤其是“科技類項目評估體係基本就是個擺設。

項目投資的發起體係,我把其稱作“社交評估”。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對於創新類、科技類項目評估,目前大部分機構都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評估體係,這裏包括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甚至監管部門。很多時候都是臨時找一些專家開個討論會,結論如何不是看評估過程的邏輯推斷,而僅僅是依靠幾個專家的意見,所依靠的僅僅是專家的背景和頭銜。這都算不錯了,還有更過分的都隻通過郵件、微信谘詢一下身邊的相關行業人士,隻言片語地就給一個項目下了結論。如果靠頭銜靠知名度就能做出好項目的話,聯想也不至於混到如此地步了。筆者作為業內人士曾經參加過民營資本代表性銀行的項目評審會,風控的老總姍姍來遲不說,坐了沒十五分鍾,在完全沒有背景了解的情況下匆匆翻了翻資料,甚至連專家的意見都沒聽完就去起身參加下一個評審會了。這種項目評估要能科學客觀,我說句文雅的話,那真TM見了鬼了。

其實PPT也好,Word也好,介紹材料反映的都是對項目發展前景的預測。而症結就在於我們現有的評估體係都是針對過往業績的評估,或者說是主體資質的評估。而投資,看的是未來,是對成長性的把握。當然曆史背調、過往業績、主體資質都是項目評估的重要依據,但是對創新類和科技類項目來說,項目評估最重要的是要看創新商業模式、技術優勢的前瞻性把握。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笑話會層出不窮,中國有句老話叫成王敗寇,成了什麼都好,沒做成就都是騙子嗎?

P2P行業最近大麵積出事,這裏麵都是騙子嗎?出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很少有人分析,當年P2P火的時候一窩蜂的吹捧、站台,如今出事情了各路金融專家明星大腕避之不及。其實仔細分析這裏肯定有很多騙子機構像e租寶,編造項目忽悠普通民眾參與,這就是傳銷甚至是詐騙。但是還有些機構是真的想做項目,而且項目也在進行中,隻不過像筆者早就指出的,製度性的缺陷即短貸長投的期限錯配導致企業發展遇到流動性困難。所以騙與不騙區別就在於對真假項目、好壞項目的評估。

同時即便是真想做項目投資的,在項目評估尤其是創新類科技類項目上,請的專家也有陷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人是不了解不熟悉新技術的人,同行業內對新技術有抵觸的人以及對新技術有排斥情緒的專家,對創新模式有質疑的傳統行業代表,本身這項目就是要顛覆現有模式的,這些既得利益者的話有多少客觀公正性?第二類人就是知名人士,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大佬”。此類人往往有成功的案例以及經驗,甚至有些隻是名氣大像薛蠻子郎鹹平這樣的。在眾多投資項目中,依靠“大佬”的判斷來確定是否投資的投資人不在少數。簡單來說就是:“大佬”說能投就跟著投!甚至有些投資人直接省去了盡調這一環節!但我們應對這些“大佬”的成功模式做進一步的分析,這些“大佬”成功靠的是什麼?要看邏輯看項目,不要一味盲從。

另外從投資人的角度,要求“低風險,高收益”就等同於逼著項目公司說瞎話。為了滿足投資人對於“低風險”的願望,項目公司實際控製人給出了一份“擔保”承諾;為了滿足投資人“高收益”的欲望,項目公司傾其所有,拚盡全力畫個大餅,描繪出無限美好的前景藍圖,因此就逼出了樂視賈先生每月都開造勢發布會。

所以,使PPT融資成為一個大笑話的原因,不是因為PPT融資有問題,而是因為沒有踏實做實事兒,隻炒概念,沒有實際業務作支撐。

那麼PPT融資為什麼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正如上述我們說的,主要原因是光炒作,畫大餅,卻得不到實際業務的支持,最終將被資本市場拋棄。這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是市場發展的規律。但是此類現象由來已久,甚至很多上市公司一直以來也都是這麼做的,那為什麼這次反響這麼大?歸根究底是因為私募在公募的市場裏分得了一杯羹,且分量不少。證券公司傳統業務及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公開發行作IPO,非公開發行作定增等。但隨著傳統IPO、定增的收緊,券商公募單靠牌照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而私募完全打破了這個界限,有極強的拓展能力,使得社會方方麵麵的資源都願意加入到融資行列,因此對於傳統券商的市場份額,話語權都遭到衝擊,大家的牢騷就難免了。

最後更新:2017-10-08 01:57:58

  上一篇:go 《戰狼2017》主流視頻網站全拒片,PPTV成獨播
  下一篇:go PPT-圖片處理的13個方法-從入門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