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7 返回首頁    go 美食


粵菜之客家美食大全

豬肉

傳統的皇帝祭奠用的三牲“豬、牛、羊”裏有它,平民百姓的小三牲“豬、雞、魚”裏也有它,簡裝版的三牲“豬肉、雞春、魚(或者魷魚)”裏同樣有它。可見,豬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一般客家家庭,養牛是用來役使,養雞用來生春,養豬才是用來打牙祭。如果哪一家沒有養豬,則意味著窮。結婚生子無法辦席,冬至臘月無法臘肉。

百年前傳教士在梅州拍攝的照片,在照片說明裏,他寫道“這就是中國的田園,(嘉應州)沒有一個農村家庭是不養豬的”,攝於1905-1930年間。

“家”字,從“豕”,豬也。家有豬就安穩,就有一年盼一年的希望。曾幾何時,遲豬是一件頗為隆重的大事。從天未光的豬吼聲,到大鑊蒸汽繞繞的沸水、頂替豬屠桌的大門板,一切都是那麼鄭重其事。就算自己家不買肉,按風俗也總是有一碗主家送來的豬旺湯食的。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除開過年,就是這遲豬的日子值得念想了。

但說到豬肉菜,最會食的就非遲豬師傅莫屬了。剛剛遲好溫熱的新鮮腈豬肉、豬肝一起汆湯,先遲豬師傅食。

客家豬肉湯

材料:

頭頂腈肉、排骨、豬肝、胡椒、蔥花、鹽。

做法:

1、用瓦缽裝切好的豬肉、排骨、豬肝,加胡椒粉和適量水,上鑊蒸2小時以上。

2、撒點蔥花即可。

附注:

這是豬肉燉湯版本。

33紅燜豬肉

材料:

五花肉、蒜仁、蔥、薑、當歸、黃酒等

製作:

1、選三層的五花肉,切成塊,把生蔥、薑和當歸片放入開水,加點酒,把肉放進去滾10分鍾左右,撈起肉,過涼水漂半個小時,油全部漂掉。

2、然後用油煎,炸好後放入瓦煲,和蒜仁、桂皮、香葉、陳皮、八角、粬等一起煲,要注意把握火候,不能煲得太爛,也不能太硬,一般要煲一個小時左右。

附注:

1、客家地區辦大席的經典菜,色水喜慶。

2、味濃香且不油膩。

34梅菜扣肉

材料:帶皮豬五花肉l000克,梅幹菜200克,醬油20克,清油l000克。

做法:

1、把豬肉的肉皮刮洗幹淨,放入冷水鍋中,上火煮至八成熟,撈出用淨布擦去肉皮上的水分,趁熱抹上醬油;

2、鍋上火,倒入清油,燒至八成熱,將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鍋中炸至呈深紅色,撈出晾涼,皮朝下放在枮板上,切成7厘米長、2厘米厚的大片,要把皮切斷;將肉皮朝下整齊地碼在碗內,肉上放梅幹菜,均勻倒入醬油,入蒸鍋蒸約30分鍾至肉軟爛,取出扣在盤子裏。

香芋蒸排骨

材料:

芋頭,軟排骨

配料:

醬油、豆豉、蔥、薑絲、白酒、生粉

做法:

1、先用白酒、醬油、生粉把排骨拌勻,白酒可以去掉排骨的味。放置大概二十分鍾。

2、然後加入芋頭粒、豆豉,蔥、薑絲,調味擺好之後放入鑊中蒸十五分鍾。

36客家炒豬肚

豬肚算豬雜,但是屬宴席大菜,客家人把它視為補胃氣的食材,在市場上也往往是豬肉檔裏頭價錢最貴的。

炒豬肚是一道考廚師水平的菜,炒的時候師傅回交待燒火頭加大火。炒豬肚可以用各種時令新鮮菜來配搭,也可以用客家鹹菜來炒。

材料:

鮮豬肚一隻,花生油一小碗,老酒一小碗, 番薯粉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雞精少許,胡椒粉少許,蘿卜片、生冬菇適量。

做法:

1、蘿卜切片待用,先將番薯粉/鹽/生抽/雞精/胡椒粉放入老酒中調好備用。

2、豬肚洗淨,切成長約7-8厘米,寬約4-5厘米,再將每片豬肚斬十來刀成網狀,放在一邊晾幹水(晾幹水很重要)。

3、上鍋,將生冬菇、蘿卜片炒熟即可,裝碟。

4、再上鍋,倒入花生油,火要大,將油燒成十成熱(會冒黑煙時),放入豬肚爆炒。

5、大火炒5-6分鍾後倒入調好的老酒,有時可能會因火太大而油鍋著火,不過沒關係的,倒入黃酒後火就會滅了,一般家庭的火不夠大隻能炒長點時間。

6、倒入黃酒後再炒3-4分鍾,下炒好的冬菇蘿卜翻炒幾下即可上桌。

炒豬雜

材料,無非就是豬腸、豬肝、豬腰、粉腸、豬心等等豬雜,加洋蔥、香菜、蒜梗等等一起炒。

以前就是炒豬雜,現在改成比較洋氣的鐵板豬雜了。

花生煲豬腳

材料:

豬腳200克,花生50克。

調料:糖1小匙,米酒、醬油各2大匙。

做法:

1、豬腳刮洗幹淨,切塊,略衝泡去血水;花生洗淨備用。

2、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調味料及適量的水,以中火燉煮至熟爛即可。

附注:

花生應選擇帶皮且顆粒飽滿的來熬煮,熬煮至完全熟軟效果更佳。

花生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豬腳同燉,可調理荷爾蒙的分泌,促進胸部的豐滿與乳腺的發育,孕婦食用更具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

豬腦蓋煲湯

剝了豬麵皮的豬頭殼,客家人一般講喊“豬腦蓋”。用來煲湯很簡單,買半隻豬腦蓋,先過沸水洗淨,然後整隻放進煲缽,放一點拍破的胡椒粒,煲2個鍾頭以上即可。其湯色如豬肚湯,味道甘美香滑。煲豬腦蓋湯是七零後的兒時記憶,但現在也因為相對比較肥膩而少人問津。

韭菜煮豬紅

韭菜煮豬紅更是一絕,先熱一鍋開水,把切成塊了的豬紅入沸水煮片刻,撈起過涼水浸冷,盛一旁待用;再起油鍋爆炒薑絲,加入韭菜、豬紅以及鹽、味精、胡椒粉等一塊燜煮透即可。

鹹魚蒸豬肉

“阿妹妹,今年幾多歲,問厓愛唔愛,厓愛豬肉炒鹹菜”,可見其味道多麼誘人。同樣百食不厭的是鹹魚蒸豬肉、豬油渣炒水漉菜、豬油渣炒菜脯。

材料:

鹹魚肉50克,豬上肉200克,精鹽2—5克,幹澱粉5克,植物油5克,胡椒粉少許。

做法:

1、鹹魚肉去掉骨切成小粒,豬肉切成粒一起拌和剁爛成肉醬。

2、把肉醬放進碗內,加入鹽、幹澱粉、胡椒粉一起攪拌至肉醬產生粘性,放在碟上攤平成餅狀,加入植物油。

3、旺火燒開蒸鍋,水沸放入肉餅,蒸約7分鍾端開火口,利用餘熱焗3分鍾才打開鍋蓋取出肉餅。

附注:

鮮美嫩滑,有濃鬱的鹹魚香味,是老少皆宜的綁飯菜。若隻是將鹹魚、上肉切片調味蒸熟,便是“鹹魚蒸豬肉”,味道同樣鮮美。

香煎山坑魚

材料:

山坑魚、雞蛋黃、蔥

做法:

選一指長的山坑魚,將其洗淨後用幹毛巾吸幹水分,放鹽、味精、雞蛋黃、生粉拌勻,用煎鑊煎到金黃色,放點豉油、蔥花,即可上碟。

附注:

顏色金黃誘人,口感外脆內酥。

湯水類

山區有很多植物可以拿來煲湯,靈芝、五指毛桃、五葉神、雞骨草、枸杞頭……

五指毛桃湯

五指毛桃是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別名佛掌榕、粗葉榕,廣東通稱“五爪龍”,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黃芪、南芪等。取豬排骨或雞塊與五指毛桃根一起熬成湯,有誘人香味,並且有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五指毛桃200克,排骨兩條(大概一斤),薑兩片。

五指毛桃洗幹淨,放水裏泡十五分鍾。排骨洗幹淨過熱水。材料放瓦煲裏,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煲兩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五葉神龍骨湯

客家煮魚腸

魚腸、魚肝、芹菜、青椒、生薑、蔥、芫荽、醬油、鹽。

1、將青椒和生薑洗淨、切片,放於盤中

2、將芫荽、蔥、芹菜洗好切段,放籃中瀝幹水分。芹菜營養豐富,且易於提味,在肉類和魚類中放芹菜,能增加鮮味。特別是魚腸湯,放它進去,湯會鮮美無比。

3、魚腸的清洗方法:將魚腸和魚肝分開洗淨,在魚腸中先放鹽用手輕微搓洗,衝淨後,再放入適量生粉,將它攪拌一下,再衝洗幹淨。這兩個步驟可以去掉魚腸部分腥味。

4、將鍋洗淨倒入清水,放點鹽調味,燒開後,將薑和青椒放入鍋中。清湯沸騰後,放入魚腸,用中火慢滾,慢慢煮熟它。

5、魚腸煮熟後,將芹菜放入鍋中,攪拌均勻,不要加鍋蓋,讓魚腸和芹菜慢慢地相互入味。等芹菜軟化,有七分熟後,便將芫荽和蔥放入鍋中,攪拌一下後,關火。

野菜類

艾葉煮春(雞蛋)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艾草性溫、味苦、無毒,有一股特殊的於人非常有益的香氣,散寒除濕、消腫散結,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早在兩千多年前,艾草就開始為中國人作醫之用了,泡艾草茶、煮艾草湯、煲艾草粥,食之對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尤其滋補,可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除了直接做菜上桌,客家人還有一個吃艾草的有趣風俗,就是用艾草與糯米粉,做成“艾粄”。

涼拌老鼠耳(馬齒莧)

馬齒莧在梅州客家地區也叫老鼠耳,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做法簡單,味道也比較鮮有種酸酸滑滑的味道。

將馬齒莧段放入沸水鍋內焯至變色,色成碧綠即可撈出。放入涼水內過涼待用;取一隻碗,放入味精、醋、辣椒油、鹽、香油均勻待用;將過涼的馬齒莧撈出,瀝幹水分,放入容器中加入兌好的調味汁,攪拌均勻即可。馬齒莧不能在鍋裏燙太久不然口感就失去了。另外燙過後可以用清水衝洗粘液,洗去那種略粘的感覺。

各種粄類

粄是常見的客家小食,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美味可口,比較出名的有缽粄、味酵粄 、甜粄 、蘿卜粄 、捆粄 、筍粄 、憶子粄 、老鼠粄 、算盤子,等等 。

味酵粄

味酵粄是客家傳統美食之一,是把大米磨成漿後拌適量土堿水,用開水衝漿,再盛於小碗蒸熟,因碗麵四周膨脹,中間凹成窩狀,沾紅味(甜醬油)佐食,故名味酵粄。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鹹香;或切塊下鍋,加配蔥、蒜、肉粒、胡椒粉進行烹炒,鮮香韌滑。

缽粄

缽粄 (發粄 )是梅州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缽粄 ”又被叫作“碗粄 ”。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麵從碗裏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像是花開。

最後更新:2017-09-11 22:47:26

  上一篇:go 明星們都愛的部隊火鍋!3分鍾get精華妙招,美味擋不住!
  下一篇:go 粵菜之客家美食菜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