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美食
老婆餅、夫妻肺片、螞蟻上樹,那些“名不副實”的食物做法!
中國有些菜名真的夫妻是名不副實:夫妻肺片裏沒有夫妻,魚香肉絲裏沒有魚,蟹肉棒裏沒有蟹,老婆餅裏沒老婆,錢包裏沒有錢。話說夫妻肺片不光是沒有夫妻,還沒有肺!!今天一起來盤點那些名不副實的菜品吧~
驢打滾
驢打滾
——太監“小驢”失手把麵糕掉入麵缸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原名叫豆麵糕。1888年5月8日,慈禧遊玩頤和園後頓感饑餓,責令總管李蓮英通知禦膳房趕快備餐。慌忙中太監小驢兒不慎將豆麵糕掉入麵缸,不知所措的小驢兒撿起來就跟著李總管送了過去,慈禧見後就問李蓮英:‘這個沒吃過,叫什麼名。’李蓮英敏想片刻機智回答:‘這個叫驢打滾。’從此以後,北京便有了驢打滾的小吃。
糯米粉250g / 奶粉40g / 白砂糖30g
水250g / 紅豆沙適量 / 黃豆粉適量
1. 糯米粉和奶粉、糖混合,加入溫水,用筷子攪拌,成為濃稠的麵煳
2. 找一平盤,用刷一層薄油,把攪拌均勻的麵煳倒入容器內,然後放入蒸鍋裏大火蒸15分鍾
3.這個時候炒黃豆粉,將生黃豆粉放入鍋裏,小火翻炒
4. 炒顏色變黃了,聞到香味了,就關火盛起來
5. 把炒熟的黃豆粉撒一層在案板上
6. 把蒸好的糯米糕鋪在黃豆麵上,用擀麵杖擀成方形的麵皮
7. 鋪上一層紅豆沙
8. 再由下往上卷起來
9. 用刀切成均勻的段就可以了~
老婆餅
老婆餅
——潮州老婆做的餅
相傳在廣州,茶樓裏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裏各式各樣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他老婆吃後嫌棄地說:"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這位師傅聽了就叫他老婆做出"冬瓜角"給他嚐嚐!隔日師傅將"冬瓜角"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嚐,結果大受好評。被問到是誰做的時候,師傅說:"是潮州老婆作的"。於是,"老婆餅"因而得名。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
——由於夫妻倆默契配合
20世紀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因製作的涼拌牛雜(又稱肺片)精細講究,風味獨特,加之他夫婦倆配合默契、和諧,一個製作,一個出售,一時顧客雲集,供不應求。由於夫妻倆總是默契配合,所以被稱作"夫妻肺片"。
牛肉 / 牛雜(包含牛舌、牛筋、
牛百葉、牛肚、牛心等)
老鹵水 /白酒 /精鹽 / 雞精
香料包(將花椒、肉桂、八角用布 包紮好)
辣椒油 / 醬油 / 花椒 / 油酥花生末 / 芝麻麵
1.將牛肉、牛雜洗淨。牛肉切成重約500克的大塊,與牛雜一起放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燒沸,並不斷撇去浮沫,見肉呈白紅色,倒去湯水,牛肉、牛雜仍放鍋內,倒入老鹵水,製作香料包(將花椒、肉桂、八角用布 包紮好)、然後放入鍋中,加上白酒和精鹽,再加清水,旺火燒沸約30分鍾後,改用小火繼續燒1.5小時,撈出晾涼
2.鹵汁用旺火燒沸,約10分鍾後,取碗一隻,舀入鹵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醬油、花椒麵調成味汁
3.將晾涼的牛肉、牛雜分別切片,混合在一起,淋入鹵汁拌勻,分盛若幹盤,撒上油酥花生末和芝麻麵即成
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
——為紀念一位過橋送米線的秀才之妻
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的那層雞油可以讓湯保溫,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雲南米線一把 / 魚片一碟/ 雞胸肉一碟
豬裏脊肉一碟(切薄片小於1.5mm)
蘑菇一碟 / 綠芽菜一碟 / 豆芽一碟
豆腐幹或者油豆腐一碟 /辣椒油適量
豬肚一碟(放入雞湯煮熟) /胡椒粉 / 醋
鹽 / 鵪鶉蛋 / 榨菜 / 火腿適量 / 香菜末 / 香蔥末
1. 將烏雞或者老母雞取出內髒洗淨,將雞油取出。雞肉切成小塊,先入油中爆香,加入水蓋過烏雞,慢慢熬煮成濃雞湯
2. 燙碗:裝米線的碗必須先用沸水燙過,保持溫度。米線先用水煮開,或者燙熟備用
3. 平底鍋中放入切成丁的雞油慢慢熬出雞油
4. 將熬好的雞油放入燙好的厚底碗中,將滾燙的雞湯淋入碗中約八成滿,這時厚厚的雞油就浮在上麵,可以保持雞湯的溫度
小貼士:
1.雲南米線一定要做到“四燙”:即雞油沸燙,雞湯滾燙,米線現燙,盛碗要沸水燙。隻有保證四燙,才能保證雞湯的溫度能將所有食材燙熟。
2.葷食材料除以上外還可以加入豬腰,魚肚或者魷魚海鮮等,蛋可以使用鴿子蛋。
螞蟻上樹
螞蟻上樹
——竇娥婆婆的眼誤
這道菜的由來據說與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筆下的人物竇娥有關。竇娥與丈夫成親後不久,丈夫便患疾而亡,婆婆因此病倒在床。有次竇娥把肉切成碎末混合粉條炒熟,老花眼的婆婆卻問她“這上麵怎麼這麼多螞蟻?”當她知道其中原委,並動筷子嚐了一口後,不由連連誇讚,還說,這道菜幹脆就叫"螞蟻上樹"吧!
粉絲50g / 豬肉150g / 尖椒1個 / 紅尖椒1個
小蔥1 棵 / 薑1塊 / 蒜5瓣 / 豆瓣辣醬 1 大勺
料酒2小勺 / 生抽1小勺 / 老抽1小勺 / 白糖少許
水6大勺 / 雞汁2大勺 / 花生油2大勺
1.粉絲提前充分泡軟;蔥薑蒜切末
2.青紅椒斜切成片,香蔥切碎;辣豆瓣醬剁碎
3.雞汁加入清水稀釋備用;起炒鍋,熱鍋涼油爆香蔥薑蒜末
4.下入肉末和豆瓣醬煸炒至變色;烹入料酒,煸炒均勻
5.撈出泡軟的粉絲,加入鍋中;翻炒均勻後,加入生抽和少許白糖,再次翻炒均勻
6.加入稀釋的雞汁,翻炒均勻;大火煮開後,轉小火,蓋上鍋蓋燜燉,中間經常檢查翻炒,避免煮煳
7.湯汁將近時,加入老抽,翻炒均勻;最後加入青紅椒和香蔥葉,關火即可
鬆鼠桂魚
鬆鼠桂魚
——因為聲音像鬆鼠
“鬆鼠桂魚” 是姑蘇菜肴中的代表作,這道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讓人感興趣的還有聲。當炸好的猶如“鬆鼠”的桂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這“鬆鼠”便吱吱地“叫”起來。
鱖魚一條 / 料酒少許 / 鬆子適量
胡椒粉少許 / 番茄醬適量 / 食鹽
油 / 濕澱粉40g / 食醋15g / 香菜
1.將鱖魚去鱗、鰓、鰭、內髒,去掉頭上的皮衣,洗淨,把魚頭斬下,攤開、拍扁。用刀把魚背部的魚骨切掉(不要把魚腹切破),在尾巴處留約1厘米的脊骨。桂魚去骨後,皮朝下攤開,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達肉的4/5,不要切破魚皮,在尾巴處開一個口,將尾巴從刀口中拉出
2.將魚身撒上食鹽、胡椒粉、料酒、濕澱粉(少許)塗勻
3.炒鍋上火,燒熱後倒入植物油,油熱至七成,將桂魚蘸少許澱粉,放油鍋中炸數分鍾,外皮金黃,魚肉熟了即可;再將魚頭蘸上澱粉,放入油鍋中炸,炸至呈金黃色撈出,將有花刀的一麵朝上擺在魚盤中,裝上魚頭
4.將鬆子放在溫熱的油鍋中,待油熱後再炸半分鍾後撈出,放小碗中備用
5.炒鍋中留少許油,放入少許清湯,加食鹽、糖、番茄醬、食醋,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熱油少許推勻,出鍋澆在魚肉上,撒上鬆子、香菜即可
注:(本篇由小編進行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