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62 返回首页    go 期货


发挥行业龙头示范效应 服务企业人才培养

  “大商所产业培育基地”系列报道之四

  打造产业培育基地EDP

  引言

  2017年4月,金发科技成为大商所首批产业培育基地,9月2日,大商所与金发科技在广州举行“大商所金发科技产业培育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化工行业商业领袖研修班开班典礼”。“中国化工行业商业领袖首期研修班”(下称研修班)是金发科技成为大商所产业培育基地后推出的一项“力作”,致力于打造全国石化行业的高端培训交流平台,聚集我国石化产业链的近60家重点企业,其中包括2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贸易企业,上述企业覆盖了全国表观消费量的三分之二。

  金发科技成立于1993年,凭借着先进的技术、稳健的经营,成为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金发科技不仅拥有大商所指定的广州PP、PE交割仓库,昆山PP交割仓库,还与大商所共同发起成立了“泛珠三角能化俱乐部”。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金发科技产业培育基地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高层次的期货行业期现人才,为化工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为塑化行业学习期货的典范。

  1 产业培育基地成立初衷: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4年年底,金发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金发大商,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三年多的摸索,金发大商成为最先提供化工品仓单串换产品的企业之一,积极探索服务塑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模式。作为大商所指定交割仓库,金发科技多次参与大商所PP、PE交割,从这个角度延伸,金发科技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塑料买家,与上游石化厂,下游诸如美的、东风日产等终端公司都保持着比较大的粘性。

  相比其他行业,塑化企业试水期货起步较晚。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华南地区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还不够,企业在未厘清套保概念之前,一旦做期货产生单方面的亏损,企业老板往往心生厌恶,谈“期”色变。企业要想稳健发展,除自身经营和风险管理之外,还与产业链整体的发展水平,与上下游客户的经营情况紧密联系。试想,如果上下游客户因经营不善时常面临破产风险,那么与之合作的其他企业的经营也必将受到波及,无法实现“稳健”。

  近年来,随着我国期货市场逐渐发展,其对现货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加之PP、PE价格波动日益剧烈,受现货经营倒逼,不少石化企业认识到,不利用期货市场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敞口,“两条腿”走路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其纷纷开启套保之旅以规避风险。在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对新工具的适应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相同问题:期货到底该怎么做,相应的内部管理和企业制度如何建立,产生的疑问该去问谁。

  在茫然中,作为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金发科技挑起大梁,申请成为大商所产业培育基地并举办“中国化工行业商业领袖首期研修班”,搭建起连接产业经济与期货市场的桥梁,定向邀请国内外化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方面、深层次学习期现结合相关课程。市场人士表示,在期货市场培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影响力和带头作用的公司往往是行业龙头,他们率先意识到期货工具的重要性,一方面会影响到该企业自身的决策,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和客户按照期货的方式结算,或采购时和供应商利用点价或套保的方式规避风险,也会将这种意识传导到该企业的上下游,对于行业利用期货的推动效应更加明显。

  以龙头企业的经验和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黏合力和合作理念解决产业培育中的信任痛点,这恰恰是大商所成立产业培育基地的初衷。龙头企业牵头,产业整体联动,交易所支持,期货公司专业保障,多方合力,实现华南地区塑化产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 产业培育基地抓手:研修班聚焦行业龙头

  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近几年塑料价格随着国际原油的大涨大跌而跌宕起伏,从而导致塑化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波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带来较大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塑化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规避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

  随着塑化企业对期货市场认识的加深和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企业对市场培育方式方法的调整完善也提出了新要求,塑化企业对市场的了解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理念和知识的了解,更多希望期现货能够深度结合、深入现场观摩以及与典型企业进行经验交流。

  而研修班是构建交易所与龙头企业集行业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开发、市场调研及信息反馈、市场功能发挥宣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育平台,是现货与期货、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搭建产业链企业交流的桥梁,为带动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研修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时间跨度长,课程设计系统、深入。研修班课程从2017年9—12月,为期四个月,每月上课两天。在课堂上,讲师就市场信息和行情走势、国家政策转变及企业自身情况等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加深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认识。课程以专题报告形式展开讲解,内容编排上,以实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运用化工期货工具为主线,宏观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为辅开展,针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内容更实用,也更能提起学员的兴趣。

  其次,学员及其所在企业具有代表性。研修班聚集了能化行业产业链国内外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北京四联、明日、美的集团、日产汽车等上中下游企业。这些企业中,采购和销售原材料PP、PE占比最大,参与企业在产业链分布较平均,其中贸易商占比46.67%,上游石化厂20%,下游及改性工厂23.33%,下游企业以包装为主。学员大多来自大中型石化企业,其中产能/贸易量100万吨以上占比30%,10万—100万吨占比56.67%,能够代表全国三分之二的表观消费量。

  再次,注重信息互通,开展随堂讨论和日常交流。研修班重视实践训练,在课程中将学员以上游供应商、中游贸易商和下游工厂分为三组,并各自分配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问题看法,提高他们的课程参与度,让处于产业链不同层面的学员全面了解产业情况,信息共享。

  最后,注重保持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凝聚力。为了鼓励学员坚持完成研修班课程,基地在教学管理上做了不少创新尝试,如入学通知书、学习护照、开班仪式纪念照、班级管理规定、班委制度、结业纪念册等,以增加研修班的集体凝聚力,提升出勤率。同时,实行奖惩制度,明确《班级管理规定》,对于缺勤达到一定次数的学员,自动取消参加研修班的资格。

  “之所以定位为商业领袖研修班,就是想聚集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及企业相关负责人,让他们意识到期货作为金融工具的重要性。龙头企业做出示范效应之后,其他企业是会竞相效仿的。”珠海金发大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对记者表示,研修班学员均来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大家非常珍惜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的公司原本是竞争关系,但通过交流,互相之间开始做起了生意,共同探讨运用期货市场的方法与经验;有的原本是作为讲师被邀请来的企业负责人,也特地报名当起了学员。

  研修班学员代表、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朱北梅说,课程跨度从9月到12月,时间充分,课程设计系统、深入,培训内容特色突出,针对性强,成效显着。朱北梅在产业培育基地收获颇丰,采访中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自己保存在手机中的培训录音,“相关录音已经反复听了好多遍,每次都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3 产业培育基地学员收获:将眼光放到全产业链

  从目前的情况看,石化行业的特殊网状结构导致大型石化企业运用期货工具面临着重重困难。研修班学员代表、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聚乙烯商务经理刘朋雷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化工行业产业链相对较长,石油化工从原油开始,再到石脑油和化工品,产业链涉及聚乙烯、聚丙烯、甲醇、乙醇、天然气等多个链条、多个品种。相比农产品而言,化工品影响因素复杂,交易难度更大。

  “当前石化企业运用期货市场处于刚起步的状态。每增加一个品种,相当于增加一个层次,增加很多数量级。大豆榨成豆油、豆粕可以计算含量多少、去到哪里,但是化工品很难做到。”刘朋雷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联合化工装置下能耗、物耗很难分摊下去,没法做一个绝对的切割,核算成本也就无从谈起。即便有几十年化工经验,也很难核算出石化产业链中单一品种的成本。所以,行业内不计算单独成本,而是直接关在笼子里核算完全成本。

  朱北梅也认为,石化行业是网状结构,各个品种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相互影响的程度难以核算,单一的品种进行套保效果往往不理想。在研修班上,他学到了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虑问题,在整个产业链中寻找机会。“可以说产业基地研修班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观念。我们企业从2010年开始参与期货市场,但是一直脱离不了做PP就用PP套保,做PE就用PE套保这样的简单模式。而实际上应该用全产业链的眼光来参与期货套保。”

  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库存管理,是朱北梅在研修班上获得的另一个收获,他说:“生产企业会设定安全库存,以此规避断料的风险。但此前企业并未对这部分库存加以保值,当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时,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损失,但出于稳定生产的考虑,这部分安全库存很难下调,因为断料损失比跌价损失更为严重。之前公司有2万吨左右的常备库存,2014年和2015年现货价格严重下跌,企业只能硬撑。”

  此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营和人才储备状况,或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依托以期货衍生品为纽带的场外模式,把期货“镶嵌”在现货定价环节和采购环节,这是企业利用期货管理风险的又一种模式。记者了解到,研修班学员所在的企业,尽管有的没有直接进行期货交易,也会尝试性地运用远期、点价等工具,初步试水期货市场。

  4 产业培育基地未来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通过研修班学习,随着对期货市场了解的逐步加深,刘朋雷和朱北梅也愈加体会到了企业自身运用期货工具的短板。企业参与期货套保,如何培养和管理期现人才?在交易、风控、财务等方面如何规范操作?各部门之间如何做到有效整合和无缝连接?这是企业套期保值真正落实并持续的关键。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多家石化企业在利用期货工具上受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即使管理层有意识推动企业利用期货,现有的企业操作流程和制度也不支持。往往因为制度的不健全,企业不得不放弃期货套保,承受来自市场的损失。

  在朱北梅看来,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期货交易仅是技术问题,一个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才是核心。“从制度上讲,一整套流程下来,审批、风控、监管、会计处理等各司其职,之后再讲技术上如何处理,从而形成完整的方案,而现在企业没有这一套系统化的流程。”

  解决方案胜于空谈理论。未来原油期货上市之后,石化行业的套保和避险形成相对的闭环,产业链将逐渐完整。受访企业纷纷表示,未来希望产业培育基地能够把来自钢铁、大豆行业的成熟经验,或是整个操作流程、公司制度、运行方法、过去的得失乃至财务上的处理,系统地引入培训课程中,石化企业也能够逐渐从“婴儿”阶段走向“成人”阶段。

  未来大商所—金发科技产业培育基地将在持续做好技术性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更多运用期货市场较为成熟的行业和企业专家,为华南地区塑化企业介绍参与期货市场的成套解决方案,真正做到“授企业以渔”。

(责任编辑:DF306)

最后更新:2018-02-03 08:55:06

  上一篇:go 完善规则举措显成效 产业客户参与玻璃期货更便利
  下一篇:go 只做深扎产业的“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