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2 返回首頁    go 期貨


發揮行業龍頭示範效應 服務企業人才培養

  “大商所產業培育基地”係列報道之四

  打造產業培育基地EDP

  引言

  2017年4月,金發科技成為大商所首批產業培育基地,9月2日,大商所與金發科技在廣州舉行“大商所金發科技產業培育基地揭牌儀式暨中國化工行業商業領袖研修班開班典禮”。“中國化工行業商業領袖首期研修班”(下稱研修班)是金發科技成為大商所產業培育基地後推出的一項“力作”,致力於打造全國石化行業的高端培訓交流平台,聚集我國石化產業鏈的近60家重點企業,其中包括20多家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貿易企業,上述企業覆蓋了全國表觀消費量的三分之二。

  金發科技成立於1993年,憑借著先進的技術、穩健的經營,成為中國改性塑料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金發科技不僅擁有大商所指定的廣州PP、PE交割倉庫,昆山PP交割倉庫,還與大商所共同發起成立了“泛珠三角能化俱樂部”。在為期四個月的時間裏,金發科技產業培育基地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培育高層次的期貨行業期現人才,為化工行業的穩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成為塑化行業學習期貨的典範。

  1 產業培育基地成立初衷: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4年年底,金發科技成立全資子公司金發大商,盡管起步較晚,但經過三年多的摸索,金發大商成為最先提供化工品倉單串換產品的企業之一,積極探索服務塑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模式。作為大商所指定交割倉庫,金發科技多次參與大商所PP、PE交割,從這個角度延伸,金發科技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塑料買家,與上遊石化廠,下遊諸如美的、東風日產等終端公司都保持著比較大的粘性。

  相比其他行業,塑化企業試水期貨起步較晚。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華南地區運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意識還不夠,企業在未厘清套保概念之前,一旦做期貨產生單方麵的虧損,企業老板往往心生厭惡,談“期”色變。企業要想穩健發展,除自身經營和風險管理之外,還與產業鏈整體的發展水平,與上下遊客戶的經營情況緊密聯係。試想,如果上下遊客戶因經營不善時常麵臨破產風險,那麼與之合作的其他企業的經營也必將受到波及,無法實現“穩健”。

  近年來,隨著我國期貨市場逐漸發展,其對現貨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加之PP、PE價格波動日益劇烈,受現貨經營倒逼,不少石化企業認識到,不利用期貨市場才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敞口,“兩條腿”走路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其紛紛開啟套保之旅以規避風險。在新舊觀念的碰撞和對新工具的適應過程中,大多數企業都麵臨著相同問題:期貨到底該怎麼做,相應的內部管理和企業製度如何建立,產生的疑問該去問誰。

  在茫然中,作為改性塑料的龍頭企業,金發科技挑起大梁,申請成為大商所產業培育基地並舉辦“中國化工行業商業領袖首期研修班”,搭建起連接產業經濟與期貨市場的橋梁,定向邀請國內外化工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方麵、深層次學習期現結合相關課程。市場人士表示,在期貨市場培育過程中,能夠發揮影響力和帶頭作用的公司往往是行業龍頭,他們率先意識到期貨工具的重要性,一方麵會影響到該企業自身的決策,另一方麵龍頭企業和客戶按照期貨的方式結算,或采購時和供應商利用點價或套保的方式規避風險,也會將這種意識傳導到該企業的上下遊,對於行業利用期貨的推動效應更加明顯。

  以龍頭企業的經驗和示範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利用期貨市場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用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黏合力和合作理念解決產業培育中的信任痛點,這恰恰是大商所成立產業培育基地的初衷。龍頭企業牽頭,產業整體聯動,交易所支持,期貨公司專業保障,多方合力,實現華南地區塑化產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 產業培育基地抓手:研修班聚焦行業龍頭

  作為原油的下遊產品,近幾年塑料價格隨著國際原油的大漲大跌而跌宕起伏,從而導致塑化企業的原料成本大幅波動,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帶來較大影響。麵對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塑化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風險。

  隨著塑化企業對期貨市場認識的加深和市場影響力的擴大,企業對市場培育方式方法的調整完善也提出了新要求,塑化企業對市場的了解認識已經不再局限於簡單的理念和知識的了解,更多希望期現貨能夠深度結合、深入現場觀摩以及與典型企業進行經驗交流。

  而研修班是構建交易所與龍頭企業集行業人才培訓、企業培育開發、市場調研及信息反饋、市場功能發揮宣傳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培育平台,是現貨與期貨、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搭建產業鏈企業交流的橋梁,為帶動行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研修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時間跨度長,課程設計係統、深入。研修班課程從2017年9—12月,為期四個月,每月上課兩天。在課堂上,講師就市場信息和行情走勢、國家政策轉變及企業自身情況等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加深學員對培訓內容的認識。課程以專題報告形式展開講解,內容編排上,以實體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運用化工期貨工具為主線,宏觀經濟和現代企業管理為輔開展,針對中高層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內容更實用,也更能提起學員的興趣。

  其次,學員及其所在企業具有代表性。研修班聚集了能化行業產業鏈國內外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殼牌、埃克森美孚、北京四聯、明日、美的集團、日產汽車等上中下遊企業。這些企業中,采購和銷售原材料PP、PE占比最大,參與企業在產業鏈分布較平均,其中貿易商占比46.67%,上遊石化廠20%,下遊及改性工廠23.33%,下遊企業以包裝為主。學員大多來自大中型石化企業,其中產能/貿易量100萬噸以上占比30%,10萬—100萬噸占比56.67%,能夠代表全國三分之二的表觀消費量。

  再次,注重信息互通,開展隨堂討論和日常交流。研修班重視實踐訓練,在課程中將學員以上遊供應商、中遊貿易商和下遊工廠分為三組,並各自分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並分享問題看法,提高他們的課程參與度,讓處於產業鏈不同層麵的學員全麵了解產業情況,信息共享。

  最後,注重保持學員的參與熱情和凝聚力。為了鼓勵學員堅持完成研修班課程,基地在教學管理上做了不少創新嚐試,如入學通知書、學習護照、開班儀式紀念照、班級管理規定、班委製度、結業紀念冊等,以增加研修班的集體凝聚力,提升出勤率。同時,實行獎懲製度,明確《班級管理規定》,對於缺勤達到一定次數的學員,自動取消參加研修班的資格。

  “之所以定位為商業領袖研修班,就是想聚集產業鏈上下遊的龍頭企業及企業相關負責人,讓他們意識到期貨作為金融工具的重要性。龍頭企業做出示範效應之後,其他企業是會競相效仿的。”珠海金發大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偉對記者表示,研修班學員均來自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大家非常珍惜這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有的公司原本是競爭關係,但通過交流,互相之間開始做起了生意,共同探討運用期貨市場的方法與經驗;有的原本是作為講師被邀請來的企業負責人,也特地報名當起了學員。

  研修班學員代表、佛山佛塑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總經理朱北梅說,課程跨度從9月到12月,時間充分,課程設計係統、深入,培訓內容特色突出,針對性強,成效顯著。朱北梅在產業培育基地收獲頗豐,采訪中他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自己保存在手機中的培訓錄音,“相關錄音已經反複聽了好多遍,每次都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3 產業培育基地學員收獲:將眼光放到全產業鏈

  從目前的情況看,石化行業的特殊網狀結構導致大型石化企業運用期貨工具麵臨著重重困難。研修班學員代表、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聚乙烯商務經理劉朋雷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化工行業產業鏈相對較長,石油化工從原油開始,再到石腦油和化工品,產業鏈涉及聚乙烯、聚丙烯、甲醇、乙醇、天然氣等多個鏈條、多個品種。相比農產品而言,化工品影響因素複雜,交易難度更大。

  “當前石化企業運用期貨市場處於剛起步的狀態。每增加一個品種,相當於增加一個層次,增加很多數量級。大豆榨成豆油、豆粕可以計算含量多少、去到哪裏,但是化工品很難做到。”劉朋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聯合化工裝置下能耗、物耗很難分攤下去,沒法做一個絕對的切割,核算成本也就無從談起。即便有幾十年化工經驗,也很難核算出石化產業鏈中單一品種的成本。所以,行業內不計算單獨成本,而是直接關在籠子裏核算完全成本。

  朱北梅也認為,石化行業是網狀結構,各個品種之間的聯係非常複雜,相互影響的程度難以核算,單一的品種進行套保效果往往不理想。在研修班上,他學到了從整個產業鏈角度考慮問題,在整個產業鏈中尋找機會。“可以說產業基地研修班改變了我們的傳統觀念。我們企業從2010年開始參與期貨市場,但是一直脫離不了做PP就用PP套保,做PE就用PE套保這樣的簡單模式。而實際上應該用全產業鏈的眼光來參與期貨套保。”

  運用期貨市場進行庫存管理,是朱北梅在研修班上獲得的另一個收獲,他說:“生產企業會設定安全庫存,以此規避斷料的風險。但此前企業並未對這部分庫存加以保值,當市場價格急劇下跌時,企業麵臨著原材料價格下跌的損失,但出於穩定生產的考慮,這部分安全庫存很難下調,因為斷料損失比跌價損失更為嚴重。之前公司有2萬噸左右的常備庫存,2014年和2015年現貨價格嚴重下跌,企業隻能硬撐。”

  此外,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生產經營和人才儲備狀況,或直接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或依托以期貨衍生品為紐帶的場外模式,把期貨“鑲嵌”在現貨定價環節和采購環節,這是企業利用期貨管理風險的又一種模式。記者了解到,研修班學員所在的企業,盡管有的沒有直接進行期貨交易,也會嚐試性地運用遠期、點價等工具,初步試水期貨市場。

  4 產業培育基地未來方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通過研修班學習,隨著對期貨市場了解的逐步加深,劉朋雷和朱北梅也愈加體會到了企業自身運用期貨工具的短板。企業參與期貨套保,如何培養和管理期現人才?在交易、風控、財務等方麵如何規範操作?各部門之間如何做到有效整合和無縫連接?這是企業套期保值真正落實並持續的關鍵。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多家石化企業在利用期貨工具上受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即使管理層有意識推動企業利用期貨,現有的企業操作流程和製度也不支持。往往因為製度的不健全,企業不得不放棄期貨套保,承受來自市場的損失。

  在朱北梅看來,企業作為一個組織,期貨交易僅是技術問題,一個合理有效的組織架構才是核心。“從製度上講,一整套流程下來,審批、風控、監管、會計處理等各司其職,之後再講技術上如何處理,從而形成完整的方案,而現在企業沒有這一套係統化的流程。”

  解決方案勝於空談理論。未來原油期貨上市之後,石化行業的套保和避險形成相對的閉環,產業鏈將逐漸完整。受訪企業紛紛表示,未來希望產業培育基地能夠把來自鋼鐵、大豆行業的成熟經驗,或是整個操作流程、公司製度、運行方法、過去的得失乃至財務上的處理,係統地引入培訓課程中,石化企業也能夠逐漸從“嬰兒”階段走向“成人”階段。

  未來大商所—金發科技產業培育基地將在持續做好技術性培訓的基礎上,注重引入更多運用期貨市場較為成熟的行業和企業專家,為華南地區塑化企業介紹參與期貨市場的成套解決方案,真正做到“授企業以漁”。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5:06

  上一篇:go 完善規則舉措顯成效 產業客戶參與玻璃期貨更便利
  下一篇:go 隻做深紮產業的“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