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8 返回首頁    go 期貨


隻做深紮產業的“仙人掌”

  ——專訪國投安信期貨動力煤分析師高明宇

  提要

  分析師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麵,一是對產業鏈的跟蹤和研究;二是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策略後,還要塑造研究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總之,分析師不要做無根的“鮮切花”,而要做深紮產業的“仙人掌”。

  高明宇,2013年從中國科學院大學金融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在國投安信期貨工作,現任國投安信期貨動力煤分析師,2017年榮獲鄭商所高級分析師稱號。

  不做無根的“鮮切花”

  “畢業時,很多同學去了券商和銀行,但在期貨公司實習的經曆,讓我被大宗商品市場深深吸引了。原油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品種,這個兼具商品、政治、金融三重屬性的國際化品種,讓我深刻感受到大宗商品的魅力,也奠定了我最初的商品研究格局。”高明宇認為,大宗商品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是一個重要的配置板塊,雖然我國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相對有限,但未來10—20年我國期貨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將成為金融行業新的增長點。

  “回首四年多的從業經曆,付出了很多努力,經受過不少打擊,也取得了些許成績。”高明宇坦誠地說,分析師的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麵,一個層麵是對產業鏈的跟蹤和研究,包括研究體係的進化、數據庫的完善、現貨端的調研。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剛入行時,領導就要求她不要做無根的“鮮切花”,而要做深紮產業的“仙人掌”,以至於她每年都參加聚焦產地、港口、電廠、投資機構的調研活動。

  另一個層麵是分析師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策略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傳播和宣傳,塑造研究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她認為,各種係列的研發報告、微信群、媒體文章、直播講座、行業會議、客戶路演等,都是傳播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

  雖然好的研究一定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在信息密集、節奏加快的市場環境中,分析師還是要敢於“拋頭露麵”,主動“亮劍”自己的觀點。另外,市場與客戶的反饋又幫助分析師更好地反思,從而讓分析師不斷加強自己的研究,而且客戶的很多疑問也為分析師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路。

  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服務

  “我們的研究宗旨是服務客戶,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市場參與主體,形成立體化的研究服務體係。”高明宇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對於動力煤期貨,客戶大致可以分為期現結合者和盤麵交易者。就期現結合者而言,公司設計了套期保值和期現套利的完整操作流程,使客戶在操作之前就明晰安全邊際,即方案的最大虧損或最小收益,避免客戶因參與期貨市場而引入新的風險。就盤麵交易者而言,不管是單邊交易還是套利交易,核心都是對行情的把握和預判,研究服務也是力求輔助客戶,完善自己的預判。

  具體到對商品價格的預判,據高明宇分析,首先應該理解商品的期貨價格是如何形成的。簡單來說,包括預期和交易兩個環節。就動力煤而言,在第一個預期形成的階段,市場的參與者都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動力煤的價量數據、市場消息、政策等,並經過自己的分析邏輯得出遠期動力煤現貨價格的預期值,也就是交割月1噸動力煤值多少錢。在第二個階段中,每個參與者依據自己形成的遠期現貨價格進行預判,憑借手中的資金、倉位,在交易係統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形成了動力煤期貨價格。

  高明宇認為,每次交易機會的出現,本質上是源於商品價格的變化,源於分析師預判未來期貨價格的運行空間。那麼商品價格的變化也一定是各因素的邊際變化帶來的,新的信息帶來對遠月現貨價格預期值的調整以及新資金和倉位的邊際變化。因此,策略的產生不在於目前現貨市場多強或多弱,因為在一個相對有效的市場中,價格已經反映了一切信息和預期,而在於信息、邏輯、資金、倉位幾個層麵是否由邊際變化來推動行情的演繹。

  研究觀以世界觀為基礎

  有一個券商的研究員曾經說:“研究觀的進步必然以世界觀的成熟為基礎。”然而,高明宇認為,研究觀的進化必然有益於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成熟。她說:“相信每個在期貨市場經曆過捶打的分析師、交易員都感同身受,市場和投資者是最苛刻的老師,每一次錯誤都讓我們有機會加深對產業和交易行為的理解,所以應該感謝期貨市場,讓我們有機會在進化投研體係的同時,收獲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成熟。”

  “從事動力煤期貨研究工作以來,經曆了2014—2015年動力煤市場的不溫不火,也見證了在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動力煤期貨的風靡。”高明宇說,近兩年來,動力煤價格影響因素的複雜性有所增加,很多時候是供需、政策、情緒多重博弈的結果,也聽到很多分析師感歎動力煤價格愈發難以把握。

  不過,她認為,動力煤的研究體係體現出了一個大品種應有的格局和大氣,下遊占比最大的火電與宏觀經濟緊密聯動,上遊供應端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從事動力煤研究有助於分析師形成一個立體的研究觀。

  在高明宇看來,定量化和前瞻性是商品期貨研究的發展方向。傳統的商品期貨研究會花費大量篇幅來分析商品的利多和利空因素,雖然對每個點都分析得很清楚,但仍難得出對未來行情如何演繹的預判。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多頭抱著利多因素不放,空頭對利空麵反複宣揚,而對市場情況全麵、客觀的研究尤為稀缺。

  “我認為供需平衡表是一個不錯的工具,它可以定量地衡量利多和利空因素的綜合影響,並幫助我們形成對未來供需形勢的預判。供需平衡表沒有對錯,更多的是分析師對行情觀點的一種表達,邊際調整和邊際變化永遠比絕對量更重要。”高明宇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大宗商品的配置和交易需求決定了定性分析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提供定量化和前瞻性的研究是每個分析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5:03

  上一篇:go 發揮行業龍頭示範效應 服務企業人才培養
  下一篇:go 讓分析在客戶端產生價值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