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期貨
讓分析在客戶端產生價值和效益
——專訪上海中期期貨鐵合金分析師李佳佳
提要
做分析不是閉門造車、默默鑽研,而是要不斷跟產業、跟同行交流學習,做好分析,還需要跟客戶密切溝通,了解客戶需求,跟蹤交易狀態,讓自己的分析成果在客戶端產生價值和效益。
“雖然大學專業是金融學,但期貨隻是裏麵很小的一塊,直到讀研的時候才對期貨有了更多接觸,也為我後來跳槽到期貨公司埋下了伏筆。”上海中期期貨鐵合金分析師李佳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研究生畢業後,她先到了深圳在銀行工作,慢慢厭倦了程式化的生活,就在腦中搜尋以前學到的知識,考慮自己想嚐試些什麼。此時,恰逢上海中期期貨鄭州營業部招聘,心想就是它了,既在老家河南,又跟專業相關,可以嚐試把理論付諸實踐。
因為喜歡所以不斷追逐
“2014年年初,到了上海中期期貨之後,我很快跟鐵合金期貨結下了緣分。從當時鐵合金期貨還沒有上市,到現在的火爆行情,再到2017年榮獲鄭商所高級分析師稱號,三年多的時間裏,我成長也成熟了許多,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更幸運的是結識了很多朋友。”李佳佳說。
實際上,矽鐵和錳矽期貨在上市之初,主力1501合約沉寂了一年多,到2016年受現貨行情的影響,錳矽期貨率先活躍,到2017年年中,矽鐵期貨也從一波上漲行情走向活躍。雖然這兩個行業的產值遠小於螺紋鋼和鐵礦石,但自從活躍後,這兩個品種都不乏幾波大行情,也很容易吸引資金進場。
作為鐵合金分析師,但凡有企業調研和產業會議,李佳佳必定到場。她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為了了解產業現狀和動態,產業調研和產業會議我基本場場都去。另外,上海中期期貨也會舉辦一些鐵合金會議,致力於為企業提供係統的跟蹤服務。在與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大家對期貨的認知有了提高,雖然市場上還存在很多對期貨不理解的聲音,但不可否認的是借助期貨工具,很多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另外,我也是與鐵合金期貨和鐵合金客戶共成長,對期貨的理解也成熟了許多。”
貼近產業與企業共成長
做品種分析必須貼近產業,了解行業現狀和企業需求。“我第一次因為鐵合金出差是2014年4月,目的地是寧夏,後來寧夏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因為那裏是矽錳和矽鐵的主產區。據了解,近期矽錳和矽鐵期貨的上漲行情就與當地政府的限產政策有關。”李佳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事鐵合金期貨研究以來,她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分析能力、完善分析框架,提高對市場的預判力,同時了解客戶需求,將分析結論轉變為生產力,讓結論為客戶所用,為客戶創造盈利。
“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個完美的分析體係,在關注鐵合金期貨的同時,我也在跟現貨企業學習現貨市場的知識,跟期貨前輩學習期貨市場的分析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會做市場跟蹤,做一個很大的表格,這個表格裏麵的項目,隔一段時間我會做一些調整。”李佳佳舉例說,比如,三年前,雲南、貴州和廣西是錳矽的主產區,三年後,錳矽產能已經向寧夏和內蒙古轉移,尤其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吸引了南方企業的投資,並且在電費和運距方麵獨具優勢,成為錳矽的新興產區,這使得寧夏失去了部分北方鋼廠的份額,轉而向華東地區尋找下遊市場。
知行業動態知客戶所需
對於一個優秀的分析師來說,無論何時何地提起自己研究的品種,都應該知道其行業現狀和行業動態。在鄭商所2017年度高級分析師的現場評審中,李佳佳給期貨日報記者的印象就是,你提出的問題,她都能對答如流。
據李佳佳介紹,寧夏地區由於高電費不具備成本優勢,中衛地區的矽鐵前兩年長期保持低開工率,價格波動相對錳矽來說也很小。然而,2017年4月以來,隨著鋼廠需求不斷釋放,矽鐵供應明顯緊張,加上環保因素導致原料矽石采購難度加大,使得矽鐵現貨價格由4000元/噸攀升到近10000元/噸的招標價,期貨價格最高接近9000元/噸。隨後矽鐵各主產區複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增加,尤其是寧夏地區期現貨價格急跌。在行情急跌後的修複階段,市場再次重新審視矽鐵的供需關係,如今的矽鐵已然不是供應過剩行業,行業整體微利的狀態不再。她分析說:“每一波行情的主導因素是不同的,供應、需求和原料成本都可能成為行情的主要驅動力。我覺得基本麵分析,無論是分析框架還是影響因素的權重都會改變,貼合行業就必不可少了。”
在李佳佳看來,變化的不隻是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更是瞬息萬變。大家常說“一根陽線毀三觀”,期貨市場是一個開放性市場,資金是最敏感的,這一刻有機會,下一刻就會湧入大量資金,將行情放大。她說:“對期貨市場的跟蹤更是經不住疏忽,我的經驗和能力還不夠,大行情來臨前總有些征兆的,我有時識別不出,有時不夠敏感,還有些不自信,好在公司團隊能給我一些提醒和建議,讓我在服務客戶方麵更專業、更高效。”
了解風險做出應對方案
李佳佳認為,期貨分析師工作的目的不止是看對行情,關鍵是讓客戶做對行情。對投機客戶而言,無時無刻都有行情,隻是有大小之分;對產業客戶而言,雖說期貨的功能是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但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企業還是希望能在期貨環節增加效益。因此,在對行情有了分析和判斷後,還是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了解企業現貨經營中的風險點,然後才能為企業製定合適的交易方案。比如說,從資金配置到總持倉量,從建倉價位、時機到平倉或交割。
“我希望做到的是,企業依據我的交易方案為經營錦上添花,而不是因為操作了期貨又給企業平添了一項風險。任何一項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我在盡力將風險點考慮周全,做出應對方案,讓客戶有計劃地進行交易。”李佳佳坦誠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事實上,要密切跟蹤的不隻是市場狀態,客戶的交易狀態也需要跟蹤。李佳佳認為,分析正確和交易盈利是兩碼事,交易裏麵會摻雜很多心理因素,所以與客戶的交流要貫穿客戶交易的前中後全部環節。前期,要了解市場狀態和客戶需求,做出交易方案,給客戶準確傳達方案的思路,確保客戶不產生理解上的偏差;中期,客戶認可交易方案後,在交易中要注意賬戶的資金利用率和持倉量,再次跟客戶確認持倉了結方式,如果平倉,要注意合約流動性,如果交割,要及時告知客戶交割流程;後期,交易結束後,要與客戶一起做交易總結。
“總之,做分析不是閉門造車、默默鑽研,而是要不斷跟產業、跟同行交流學習,做好分析,還需要跟客戶密切溝通,了解客戶需求,跟蹤交易狀態,讓自己的分析成果在客戶端產生價值和效益。”李佳佳說。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