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期貨
大商所:深化農業風險管理模式創新
“2017國際農業風險管理論壇”在北京舉行
29日,由大商所主辦的“2017國際農業風險管理論壇”(更多報道見2版)在北京舉行。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在論壇致辭時表示,大商所多年來持續推動農產品期貨、期權工具創新,在推進農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強農業風險管理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大商所將進一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2014年,國家取消了大豆和棉花的臨儲政策,2016年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國家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積極探索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生產的有效途徑。
大商所作為國內主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多年來一直關注農業政策和市場變化,堅持進行探索和實踐,在推進農產品市場化進程、加強農業風險管理方麵,發揮了期貨市場的作用。朱麗紅介紹,2005年,大商所開展“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將培訓和信息服務送到東北的糧食主產區,同時開展“公司+農戶”“期貨+訂單”試點。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2014年大商所支持期貨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嚐試開展了大豆、玉米場外期權試點,幫助農民防範糧食價格下跌風險。2015年,大商所在場外期權試點的基礎上引入保險公司,首創“保險+期貨”模式,中國人保財險公司以大商所玉米、雞蛋期貨價格作為目標價格和理賠價格的基準,推出了第一單玉米、雞蛋價格保險,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效果。這項工作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2016年,在證監會的正確指導下,在保監會、農業部等主要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大商所擴大了“保險+期貨”試點範圍、數量,加大了支持力度,聯合12家期貨公司和7家保險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和安徽等地開展了12個試點項目,累計支持資金達2000萬元,為4000多戶農民提供了價格保險服務,涉及大豆3.45萬噸、玉米16.66萬噸,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2017年,大商所將進一步擴大試點,目前已經有34個項目獲批立項,支持資金近7000萬元。
據了解,為全麵了解國內外農業保險相關情況,為下一步試點提供借鑒和指導,大商所於2016年專門組團赴美國進行調研,與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美國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美國大型穀物商、農場主、合作社、期貨公司等進行深入交流,針對美國聯邦作物保險體係、期貨工具在農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以及美國農民的售糧體係等進行了一次近距離、全方位的調研和考察。
通過調研,大家認識到農業風險管理是一項覆蓋麵廣、環節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多渠道、多方式、多主體共同解決。農業保險需要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保險的作用主要在於保證農民的基礎收入,保證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與此同時,期貨、期權等市場化工具能夠幫助農民在糧食銷售過程中提前鎖定利潤、穩定收入,這些共同構成了美國農業風險管理的完整體係。美國的農業風險管理體係有政府的強大支持,同時輔以強大的市場手段,運作效率高、運行成本低,有效保護了農民利益。
朱麗紅表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積極推進對農業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商所將與社會各界共同探索、深入實踐,為促進農民增收、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力量。
國家相關部委領導、金融機構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來自美國農業生產、貿易、保險和衍生品領域的專家分享了美國農業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模式。這些專家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期貨市場為美國農業提供了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在農作物收成欠佳的情況下,農民通過期貨、期權工具進行風險對衝,有效保障了利益。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30 0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