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期貨
創新業務打開局麵 期貨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
東方IC/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期貨行業穩步推進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方式和渠道不斷豐富。
五年來,中國期貨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期貨交易品種更加多元化,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資源配置以及分散係統性風險等功能進一步發揮,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整個期貨行業在製度、業務和品種創新方麵取得了積極進展,為調整期貨公司業務結構、扭轉行業同質化競爭以及期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麵提供了重要支撐。特別是隨著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子公司兩個新業務的推出,中國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手段得以豐富,發展之路漸行漸寬。
期貨行業快速穩定發展
五年來,在依法合規經營的前提下,期貨公司回歸本源,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穩步推進創新業務,努力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水平,保持了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
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總體來看,現有的149家期貨公司運營狀況良好,正在由經紀業務單一業態向多元業態轉變,正在形成包括期貨經紀、投資谘詢、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在內的服務體係。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149家期貨公司中獲得投資谘詢、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資格的分別為106家、129家和61家。
期貨公司資本實力進一步增強。
2016年,149家期貨公司總資產、淨資產分別達5438.31億元和1069.56億元,同比增長14.50%和16.24%,與2014年相比分別增長了58.5%和48.8%。
期貨市場客戶權益總額4368.75億元,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4.08%,分別是2013年和2014年的2.19倍和1.14倍。
從各項業務發展情況看,2016年,投資谘詢、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業務等創新業務收入分別為2.50億元、5.43億元和486.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2%、35.07%和30%。
期貨行業創新業務穩定發展,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正在改善。2016年,期貨全行業實現淨利潤64.75億元;2012年,這一數據僅為35.56億元。
具體到公司層麵,2012年,淨利潤“億元俱樂部”僅有永安期貨、中證期貨(現中信期貨)、中國國際期貨、國泰君安期貨、廣發期貨等8家公司。
2016年,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公司已增至21家,其中4家期貨公司淨利超過3億元,分別是永安期貨(4.64億元)、中信期貨(3.76億元)、國泰君安期貨(3.17億元)和海通期貨(3.01億元)。
與此同時,期貨公司虧損情況也在好轉。2012年,160家期貨公司中虧損的有31家。2016年,149家期貨公司中,虧損公司減至20家。
風險管理業務規模成倍擴大
風險管理作為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最直接、最接地氣的業務之一,試點開展4年多來,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模式逐漸成熟。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共有65家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協會備案,65家公司總資產266.10億元,同比增長36%;淨資產115.81億元,同比增長73%;注冊資本125.40億元,同比增長62%;實收資本111.28億元,同比增長69%。2017年1~7月累計業務收入和淨利潤總額分別達422.26億元和7.39億元,年底有望繼續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風險管理子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在滿足產業鏈客戶個性化風險管理需求的宗旨下,靈活運用現貨、期貨和場外衍生品三類工具,在倉單服務、基差貿易、合作套保、定價服務等業務積累了具有較大發展前景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了兩類業務發展方向:一是深入產業鏈參與現貨貿易,通過期現結合服務實體產業;二是設計場外期權,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永安期貨子公司永安資本從期現價差的理念出發,抓住甲醇品種貿易活躍、持有成本高、行業集中度低、價格波動大的特點,通過不斷深入與產業客戶合作,向客戶提供遠期點價、定點交割配送、利用自建庫存倉單做市等手段,將基差交易和風險對衝的理念灌輸到產業鏈貿易當中,麵向甲醇客戶提供遠期點價,幫助客戶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並間接促進期現價格收斂,提高了行業對期貨價格的認可程度。
海通期貨子公司海通資源通過期貨交易所接受產業客戶的倉單轉讓申請,支付80%貨款滿足客戶融通資金的流動性需求,同時對持有貨物提供期貨盤麵的保值增值,約定到期日時客戶再贖回倉單,達到同時為企業盤活資金和庫存管理的目的。
為創新業務模式,向產業客戶提供新的風險對衝工具,從2015年8月開始,中糧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嚐試開展場外期權業務,逐步推出白糖、豆粕、豆油、玉米等品種的場外期權報價,並多次組織專家赴營業部、實體企業進行一對一培訓。
設計場外期權方麵,風險管理子公司自建金融工程團隊,通過設計各類特色的場外期權產品,滿足產業鏈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場外期權業務於2014年起步,2015年放量,2016年以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31日,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期權累計新增名義本金806.45億元,是2016年全年的近6倍,是2015年全年的近20倍,今年下半年有望再次翻倍。
場外期權業務在多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以“保險+期貨”為例,浙期實業自2014年起在黑龍江省嫩江縣開展大豆保險業務,經過第一年試點,在2015年以低於成本價向農戶提供服務,與當地縣農委確定了“農民出10元,政府出30元”購買期權的合同。當年大豆價格整體下行,農民通過行權普遍獲得賠償。其中一名農戶直接賺取2萬元保費,超出了全年的收入水平。
今年,浙期實業繼續在當地拓展業務,並向農業部爭取到500萬元項目補貼。當地農民紛紛表示,即使政府不補貼,也會積極購買。
資產管理業務全麵發力
商品衍生品,尤其是商品期貨、場內期權等標準化衍生品,因其特有的雙向交易、T+0交易、保證金交易、當日無負債結算等特點,除了具有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等基本功能外,在資產配置過程中,還可發揮實現多元化資產配置、抵禦通貨膨脹、對衝風險、實現個性化財富管理服務等重要作用。
期貨公司因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領域有豐富經驗,更熟悉對衝交易機製,更善於管控風險,在量化對衝、期現套利等領域相對其他機構更有優勢。因此,期貨公司可依托自身專業優勢,穩步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更好發揮資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
2012年9月,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試點。之後五年,資管業務穩步快速增長。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全行業期貨公司正常運作的資管產品共有2856隻,規模合計2347.69億元,近兩年同比增速分別為737.21%和124.66%。在全部2856隻產品中,超過30%配置了商品期貨或金融期貨,期貨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已成期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充分發揮了投資管理專業化、投資結構組合化、投資行為規範化的優勢,對於平抑市場異常波動、維護市場穩定運行起到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期貨公司依托較為嚴格的行政監管和自律管理,憑借自身較高的風險控製水平,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與2015年相比,2016年期貨資管業務一般法人客戶數量同比增加92.58%,個人客戶數量全年增長1.69倍,顯示出期貨資管業務受投資者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
為對期貨資管業務進行有效監管、降低係統性風險,監管層相繼出台監管辦法。2016年7月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大幅降杠杆、禁止資金池業務等要求。在2016年資管新政的推動下,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開始由傳統的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
比如,金瑞期貨響應監管層“回歸資管本源”的號召,加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目前,金瑞期貨自主管理體係已包含基礎資產的自主交易、組合基金管理和被動指數基金三個方向。自主交易方麵,金瑞期貨有量化交易和固收兩個團隊,目前管理規模超過1.2億元,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組合基金管理方麵,2015年下半年以來,金瑞期貨嚐試與券商、銀行合作FOF(基金中的基金)業務,並成立首隻完全自主管理的FOF母基金。此外,金瑞期貨在5月陸續發行21隻商品指數基金。
踐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期貨市場的重要使命是服務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規避風險。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有效結合、套期保值等期貨工具的有效利用,對於實體企業應對價格風險、提升管理效能進而實現較好盈利起到了顯著作用。
中糧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糧期貨始終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行業使命,積極為產業客戶進行套期保值提供相關服務,主要包括套保方案設計、套保業務培訓、套保調研、套保谘詢產品、套保交易輔導(額度申請跟蹤、期轉現、交割、稅務輔導等)。
該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公司套期保值業務量、交割量、法人戶成交額等占比一直較大。如套期保值業務成交量占公司總成交量比重,2014年為9.04%,2015年10.7%,2016年12.58%,2017年1~6月達16.57%;公司交割量占市場總交割量比重,2014年為9.97%,2015年7.46%,2016年7.35%,2017年1~6月達7.93%;公司法人戶成交額占公司成交額比重2014年為49.4%,2015年50.7%,2016年45.25%,2017年1~6月達52.25%。
一般來說,一個期貨品種可以服務一個產業或產業鏈上的相關領域。俗話說,“中國棉花在新疆,新疆棉花在兵團” 。
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國有期貨公司,金石期貨董事長任忠光介紹,新疆在棉花和棉紗有自己的區位優勢,需要重點培育產業的期貨市場。金石期貨在經紀業務領域,重點目標是以服務產業客戶為主,發揮金融市場導向功能,支持當地實體經濟發展,幫助產業客戶通過套保、期權長期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實現產業客戶健康發展。
任忠光表示,未來,金石期貨計劃通過組建棉花產業基金的方式,來支持新疆整個棉花的現貨企業在現貨的收、儲、銷,以及在套期保值、期權交易等方麵提供綜合性的服務,真正通過期貨市場價格導向,把市場信息準確地傳遞給現貨企業。
中糧期貨相關負責人還詳細介紹了期貨服務實體企業的一個案例。中糧糧油工業(九江)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隸屬於中糧集團。近年來,該公司通過利用菜油、菜粕期貨和基差交易的原理,在保證利潤和實現與客戶共贏的前提下,實現了在更有競爭力的價位完成現貨買賣的貿易方式。通過參與期貨市場,有效地實現了規避菜粕價格波動風險的目標。
據悉,中糧糧油工業(九江)有限公司通過探索期貨基差交易模式,每個月菜粕銷售量1萬噸,2014年菜粕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對公司利潤貢獻率為21%。
推進期貨公司國際化步伐
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逐步增強,為全球企業提供跨時區風險管理,成為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下,中國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19家期貨公司走出去,在海外設立了子公司,其中包括1家美國子公司和18家香港子公司。2家內地期貨公司在香港上市。引進來方麵,已有2家外資參股的境內期貨公司。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穩步推進,“中國版”原油期貨即將上市,中國期貨市場在引進境外投資者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在擴大走出去的步伐。期貨經營機構麵臨的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勢必要進一步提升跨境服務能力、跨期現服務能力、個性化定製服務能力和綜合風險管理能力。
比如,近年來,中糧集團將企業發展與世界糧食、食品供需形勢連在一起,通過加快國際化戰略布局,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著力成為“國際化大糧商”。在此過程中,中糧期貨將依托自身專業知識,為實現中糧集團國際化戰略布局貢獻力量。
中期協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推動期貨公司國際化步伐,鼓勵期貨公司在全球視野下,發揮期貨公司專長,利用自身優勢探索業務模式,圍繞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打造國際化專業衍生品服務商,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範圍和影響。
“砥礪奮進的資本市場·迎接十九大”特別報道
最後更新:2017-10-15 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