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4 返回首頁    go 期貨


對外開放 期貨市場腳步鏗鏘

“當2006年3月廣發期貨首批獲得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的‘準生證’時,我們內心激動不已。”廣發期貨董事長趙桂萍每每聊起公司國際化發展之路時,總會對搶得“頭啖湯”流露出自信的表情,因為國際化一直是戰略超前的廣發期貨發展版圖上非常重要的一顆棋子。香港子公司2007年成立後,2013年全資收購英國公司,注冊資本金從成立之初的1000萬港元逐步增至5.51億港元,對即將上市的內地原油期貨也早已枕戈待旦……

廣發期貨境外子公司不斷自我突破,正是我國期貨經營機構國際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期貨交易所也紛紛搭建國際化交易平台,探索中國特色期貨品種國際化。期貨市場各方正聯動發力,在雙向開放的道路上不斷嚐試突破。

期貨公司、交易所聯合發力 期貨市場“雙向開放”成效顯著

十八大以來,我國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香港成為“走出去”的橋頭堡。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18家期貨公司先後獲批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其中有1家香港子公司設立了美國子公司,另有1家則收購了英國子公司;此外,2家境內期貨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取消期貨公司設立、收購、參股境外期貨類經營機構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境內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收購或參股期貨類經營機構由原來的審批製轉為備案製,內資背景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子公司的步伐進一步提速。

與此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交易所也紛紛通過合資新設或股權收購的形式,加快海外布局。2015年上證所、中金所和德意誌交易所集團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並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人民幣債券產品,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向歐洲市場邁出重要一步,為中德、中歐實體經濟合作提供金融支持。2016年中金所、上證所和深證所收購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30%的股權,成為交易所雙向開放的又一實質性舉措。

期貨品種國際化也將率先從原油期貨破冰。作為能源消費大國,國內2013年11月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進能源類衍生品國際化交易,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爭取定價權。一直以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原油期貨的上市工作。目前,原油期貨的上市準備已進入最後階段。

此外,繼上期所率先開展銅、鋁期貨保稅交割試點,另兩家商品期交所相繼開展了線型低密度聚乙烯、甲醇、鐵礦石等期貨品種保稅交割試點。保稅交割試點全麵展開,為引入境外投資者打下堅實基礎。

探索差異化發展 期貨公司努力突破境外困境

目前,期貨公司正加快在全球布局的步伐。到目前為止,一些期貨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已經具備了差異化發展優勢。有的申請多牌照、到海外主要交易所申請交易或清算席位,形成金融衍生品集團,如橫華國際等。有的除了期貨牌照外,還申請融資等牌照,設立現貨平台,服務實體經濟“走出去”。

華泰期貨總裁徐煒中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期貨公司“走出去”模式基本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將期貨公司的業務複製到境外,形成境內外交易對接的通道;第二種是結合期貨公司發展戰略,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差異化境外服務平台;第三種是借鑒境外混業經營的經驗,境外子公司衍生出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多品種的綜合服務。

“期貨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不盡相同,因此需要結合自身熟悉的品種、客戶情況及競爭優勢等資源稟賦,選擇不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和模式,實現能發揮自身優勢與特色的國際化。”徐煒中介紹,2015年9月華泰期貨成立香港子公司,力圖將“後發劣勢”轉化為“後發優勢”,在條件成熟時,會將公司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拓展到國際化平台上。

不過,在行業競爭加劇、人民幣出海加強監管的雙重影響下,近兩年來期貨公司香港子公司的經營也遇到一些困難。

“在行業競爭的影響下,期貨行業整體費率不斷走低,手續費收入大幅下降,這是我們在香港市場遇到的困難。”趙桂萍表示,雖然在設立初期,香港子公司擁有“先行紅利”,但隨著國際化發展的加深,內資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在港分支機構數量迅速增加,香港市場顯現出衍生品交易體量不大、參與者有限的弊端,期貨公司紛紛遇到白熱化競爭的瓶頸。

而在美國設立期貨經營機構過程中,徐煒中總結出三個主要的難點,一是對當地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的深度理解需要一個過程;二是建設精通兩地文化和不同類型客戶需求的國際化人才隊伍存在較大的難度;三是嚴格的外匯管製導致境外機構資本金無法及時得到補充,業務發展受限。

趙桂萍說,用工製度是公司“走出去”以後麵臨的主要困難,由於企業的文化、經營管理的觀念與當地的文化差異,境外機構運作效率不高,需要通過較長時間去適應調整。

麵對香港與英國公司存在的發展問題,趙桂萍分析,英國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信用交易,而香港公司則在亞洲擁有大量的機構和個體客戶。“將香港公司經營重心放在市場營銷及業務開發上,而把英國公司打造成交易結算平台,是解決我們公司問題的一個出路。”她說。

“國際化要從客戶需求出發,在推動期貨公司戰略目標發展的結果上落腳,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形成國際化發展的有效商業模式,實現客戶與公司的雙贏。”徐煒中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設立境外機構並不止為滿足境內客戶“走出去”的境外交易通道需求。具體來說,他表示,為實現期貨公司的轉型升級,境外子公司在設立初期將加大與境外優秀金融機構的交流,積極向他們學習,研究境外期貨及衍生品業務的商業模式,並以境外子公司為橋梁,將境外優秀金融機構“引進來”,聚焦創新業務,尋求多維度的緊密合作。“我們在國際化發展上采取由淺入深、穩步推進的策略,不斷完善香港和美國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業務範圍,使其不斷形成差異化經營特色,將來一旦境內資本管製放開,就能實現‘彎道超車’。”

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 國際化發展有待深化

據了解,當前,期貨市場正分步驟放開國內品種、分階段允許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逐漸邁出國際化發展的實質性步伐,各市場主體國際化已經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趙桂萍表示,在以客戶需求為目標的驅動下,機構在“走出去”的同時會對客戶感興趣的品種進行考察研究布局,因此機構國際化的背後也是品種國際化;而反過來將境外機構、境外資金“引進來”也是為了滿足境外客戶的套利投資等需求。

原油期貨作為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商品期貨市場的重要起點,承擔著期貨市場國際化探路者的角色,為更多品種國際化作鋪墊。橫華國際董事長羅旭峰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參與境內的原油期貨交易,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市場投資者結構,豐富原油期貨的投資者範圍,提升原油期貨的定價能力。在境外設有分支機構的期貨公司,引入境外原油期貨投資者,將有助於其更好地拓展和融入境外業務市場。

期貨品種國際化為境內期貨市場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麵臨著挑戰。中國國際期貨總經理張明華認為,應重視國內機構投資者群體的培育,使其在國際化平台上與境外機構的投資能力相匹配。

“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水平,需要讓境外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到境內商品期貨市場中。”羅旭峰建議,一方麵應給予內資金融機構境外子公司申請QFII和RQFII資格外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麵,允許QFII、RQFII的投資範圍擴大至商品期貨,進一步優化境內的投資者結構,提升定價能力。

徐煒中表示,交易所已經在期貨品種國際化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後續期待更多成熟商品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走出去”。同時期貨公司也需加強IT係統建設,持續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通過服務境外客戶,盡快提升期貨公司的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

“期貨公司的國際化隻是服務平台的延伸,要想真正實現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更重要的是多種類型的投資者能通過雙向參與境內外期貨市場,實現風險對衝和投資的需求,以及境內的期貨品種能真正成為國際化的品種。”張明華如是說。

最後更新:2017-10-15 16:58:29

  上一篇:go 創新業務打開局麵 期貨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
  下一篇:go “億計劃”期貨實戰訓練營-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