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26 返回首頁    go 期貨


歐美經濟複蘇影響金價幾何

K圖 gc00y_0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失業率明顯上升,物價水平下滑至通縮區間,經濟整體陷入衰退。為應對危機,全球各主要央行紛紛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采取降息或通過購買資產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等多重措施,幫助市場信心恢複。同時,各主要經濟體政府也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支出,穩定經濟。

  近幾年來,各類政策刺激效果逐漸顯現,歐美經濟先後出現企穩複蘇跡象。本文通過對歐美經濟分項數據進行比較,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即消費、投資和出口三方麵,以及對於勞動生產率的分析,比較歐美經濟在本輪複蘇過程中的異同點,從而分析可能對未來的貨幣政策格局和貴金屬價格走勢產生的影響。

  歐美經濟複蘇共振

  比較歐美自危機以來的主要經濟指標,可以發現,由於危機自美國爆發,因此美國率先采取各項應對措施。隨後,經濟危機後續效應擴散至全球,其他經濟體再開始采取各自的應對方案。由於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美國經濟指標較歐洲而言提前出現見底信號。美國經濟率先企穩複蘇,引領全球經濟出現回暖跡象。歐元區也在經曆了英國退歐等眾多政治動蕩後,在晚些時候終於迎來了全麵複蘇信號。

  近兩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複蘇基礎越來越穩固,為應對以後可能出現的經濟過熱、預防可能出現的通脹及抑製資產價格泡沫,美聯儲自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後,已實施4次加息,累計加息100個基點,同時自2017年10月正式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英國、加拿大央行也已啟動首次加息,歐洲央行也在2017年10月會議上宣布縮減資產購買計劃(但延長購債期限)。特別是今年以來,以德法等國為代表的歐洲經濟複蘇勢頭強勁,直接帶動了年初至今的歐元兌美元持續上揚。因此可以說,歐美經濟的中長期表現,特別是分析影響這種經濟走勢背後的因素,對於研究未來一段時間歐美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取向以及全球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和貴金屬市場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動因素比較

  歐美貨幣政策分化的背後是宏觀經濟的差異所決定的,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各異,複蘇的時間節點也有先後之分。本文從兩個維度內生性增長與外源性增長兩方麵,通過比較歐美GDP分項等數據,並加以縱向比較,試圖說明存在的顯著差異性。

  首先,自次貸危機爆發後,歐美內生性增長指標經曆了一波觸底反彈走勢。不同的是,美國指標率先歐洲指標出現轉好跡象。2014年一季度,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73%,不僅連續四個季度增幅提升,而且已接近3.85%的曆史平均增速;產能利用率從危機期間70%以下的低點回升至78.7%。2014年1—3月,美國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95%、3.54%和3.69%,均超過了2.08%的曆史均速。而歐洲地區直到2016年才形成止跌企穩的態勢。

  通過分析美國GDP分項數據,我們發現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一直穩步上升,國內私人投資自2009年觸底後大幅反彈,目前已經超越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出口也在恢複緩慢增長。個人消費支出一直穩步上升,且占比已接近七成。投資和出口占比則較為穩定。在投資和淨出口相對放緩的情況下,強勁的消費拉動經濟繼續上行。這主要得益於美國政府在危機後迅速實施的減稅降息、增加家庭與個人收入,刺激消費等擴張型政策。再加上美國人固有的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偏低,個人消費支出持續上升,均有力推動經濟增長。

  其次,歐元區居民消費支出和投資上漲較為平緩,而出口則呈現連續上漲態勢。從分項數據占比來看,個人消費支出占比不足六成,且波動較為明顯。出口數據占比超過五成,且上升趨勢較為明顯。

  對比歐美經濟增長數據,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美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與內生性,主要通過居民消費的內生增長來提振經濟。相對而言,歐洲經濟則具有很強的外部依賴性,這也意味著歐洲經濟複蘇的脆弱性,一旦外部需求下滑,則可能對整個經濟形成較大衝擊。

  一般意義上,本國貨幣貶值利於出口,本國貨幣升值打壓出口。但自2017年至今我們發現歐元與歐洲出口出現齊升跡象。這主要是二者由不同因素驅動所致。歐元升值主要是歐美經濟走勢預期分化引起,加上之前市場擔憂的政治動蕩並沒有出現,歐元投資價值得到體現。而歐洲強勁的出口數據則是以美國、中國為代表的地區強勁的消費帶動了出口增長。

  複蘇還能持續多久

  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兩大經濟體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功不可沒。危機後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零附近,且實施了三輪量化寬鬆,外加扭轉操作,通過降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恢複市場信心。另外,通過大規模資產購買直接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有效控製經濟下滑風險。歐洲央行則更為激進,將利率曆史性降至負值,且同樣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目前仍在持續。加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貨幣先後大幅貶值,均有助於經濟恢複。

  近年來,這種超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邊際推動作用逐漸減弱,甚至助推了資產泡沫,扭曲了金融市場價格,擴大了金融體係風險。因此,隨著2015年美聯儲自金融危機後第一次加息,宣告了超寬鬆貨幣政策開始逐漸淡出。但是,不論是美聯儲還是歐央行,都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較為保守,采取謹慎退出、相機抉擇的操作模式,目的就是防止快速退出可能對實體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歐央行在2017年10月議息會議上,雖然如市場預期縮減了單月購債規模,但仍延長了購債期限,就充分表明了歐央行對複蘇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因此,即使短期內出於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考慮而逐漸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但從中長期來看,隻要經濟複蘇過程中出現一定的不利因素,就可能在一定時期內減緩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步伐。

  從財政政策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計劃推出一係列經濟刺激措施,如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改革稅製、放鬆金融監管等,雖然這些刺激政策在今年以來受到美國國內政治複雜性的影響而出現阻礙,但究其實質都屬於對奧巴馬時期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過分嚴格的政策措施的一種“糾偏”,對美國經濟和美國各主要經濟利益集團總體上利大於弊。因此,這些政策預計將逐一得到落實,隻是過程可能較為坎坷。一旦這些政策在中長期內逐漸落地,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振美國經濟。而歐元區由於各個成員國實際狀況不同,財政政策相對獨立,無法實施統一的財政刺激措施,僅依靠寬鬆的貨幣政策,很難形成對經濟增長的長期促進作用。

  未來金價走勢

  未來金價運行的主要邏輯依然來源於宏觀經濟表現與貨幣政策對比。如上所述,美國經濟已進入複蘇中期階段,勞動市場基本實現充分就業,通脹盡管未達預期但也表現出回升態勢。而歐洲地區複蘇基礎尚不穩固,特別是內生性增長動力不足,依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如果美國稅改能順利推進,則經濟複蘇動能依然充足,美國仍將是全球經濟複蘇引擎。但從美國曆次新總統上任後的稅改經驗來看,特朗普稅改最終落地依然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總體來說,美國稅改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中樞總體上移,主要得益於歐強美弱的經濟分化走勢,目前對這種經濟走勢的預期也已被充分計入金價之中。但隨著10月歐央行決定延長購債期限,以及今年底或明年初的美國稅改大概率落地實施,美國經濟將可能重回強勢複蘇的軌道,預計2017年年底至2018年上半年美元將會重拾升勢,總體利空金價。但在2018年下半年左右,隨著經濟複蘇帶動全球通脹預期抬頭,以及歐美各項主要刺激政策的靴子落地,黃金價格可能又會走出一波明顯的反彈行情。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15 08:50:44

  上一篇:go 上期能源批準兩家銀行開展境外客戶保證金存管
  下一篇:go 實物需求有望迎來拐點 黃金市場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