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
期貨
期貨場外業務根深葉茂
服務實體深度廣度同時推進
“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去年在服務“三農”上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在合作實踐中積累了經驗,雙方在逐步形成規範的產品運作流程的過程中,也不斷完善相關衍生品交易機製和風險管理製度。對於去年試點項目覆蓋範圍有限、投保農戶仍然麵臨一定的基差風險、單一價格險在減產情況下難以保障農戶收入等問題,期貨公司和風險管理公司在今年的項目中對產品設計不斷創新,今年以來,“保險+期貨”項目乃至整個期貨場外業務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保險+期貨”廣度、深度不斷提升
相比去年“保險+期貨”項目,無論從期貨公司自身還是行業業務整體的角度來看,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相比於前兩年,期貨與保險行業對“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參與度均有提高,試點項目在覆蓋範圍和覆蓋品種上繼續擴充。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今年參與到試點項目中的保險公司已達到10家以上,參與項目的期貨公司數量也增加到20多家。交易所方麵,除了前兩年鄭商所和大商所對棉花、白糖、玉米、大豆品種的支持外,今年還新增了上期所橡膠品種項目。
保險公司今年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該項目,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同時記者注意到,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已經將“保險+期貨”模式的相關業務流程和產品規範化。由於部分項目中,合作的期貨公司在整個項目中隻作為保險價格接受方,保險公司在項目整體中的主導作用增強。
從市場反應來看,農戶和合作社也越來越認可“保險+期貨”這種操作模式。上海華信物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信物產)衍生品部門負責人馬永波向記者介紹,隨著交易所投教活動的推廣和更多保險公司的加入,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合作社了解到“保險+期貨”模式,涉農群體的風險管理意識正在逐步增強。“作為保險產品提供方,華信期貨也基於去年參與‘保險+期貨’項目的經驗,在險種設計、賠付等方麵考慮更全麵,更貼近投保人的需求。所以,現在農戶以及合作社對於參保也開始顯現出一定的主動性。”他說。
具體到今年的項目,無論是行業整體還是單個公司的業務體量都有很大的增長。例如,魯證經貿有限公司(下稱魯證經貿)今年在試點品種、規模上都有大幅增長。其中,今年項目中玉米數量不低於10萬噸,橡膠不低於2000噸。
“今年交易所‘保險+期貨’項目試點的擴展對業務規模擴張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浙江浙期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浙期實業)衍生品管理部總監許彬彬告訴記者,“除了上期所新推出橡膠項目,大商所的支持試點項目數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鄭商所今年申請項目的開始時間則比去年也提前了很多。”他表示,這對期貨公司來說,有了更加充分的準備時間,有利於更多期貨公司加入到“保險+期貨”的項目中來。
除了體量、規模的增長,“保險+期貨”項目在“質”上今年也有很大提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今年的保險設計方案“花樣”繁多,很多公司的項目設計都在去年的基礎上翻新改進。以往期貨公司場外業務的重心更多在金融量化與對衝方麵,而今年的項目設計開始顯現出精細化和更具針對性的趨勢,盡量貼合農戶的實際需求。
例如,在上期所的“保險+期貨”項目中,期貨公司在提供保險產品時充分考慮與扶貧問題的結合,通過多樣化的賠付設計提高收入保障,同時通過使用亞式期權、觸發式期權等降低投保成本,促進精準扶貧的實現。在大商所和鄭商所的項目中,期貨公司開啟“收入險”,同時通過設置最低賠付標準、聯合現貨貿易商和涉農企業合作等方式解決保險的基差問題。
特色和共性並存 “保險+期貨”顯現場外業務冰山一角
“保險+期貨”項目的推出,擴大了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的市場規模,也使公司場外業務的產品類型和客戶類型更加豐富,增加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受眾範圍和地理範圍。
“‘保險+期貨’項目在一般性的場外期權業務基礎上引入了保險公司,將期權產品轉化成了保險產品,投保人直接購買的是保險產品。這讓農戶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了期權的概念,有利於項目模式的推廣。”馬永波表示。而且,相較於其他一般性的場外業務點對點的服務模式,保險+期貨”項目引入保險公司,充分挖掘了保險行業網點廣泛的優勢,不論是在可服務的區域還是服務的客戶數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擴張。
此外,“保險+期貨”項目更重視保護基層農戶利益,近兩年來交易所和部分地方政府為對該模式的投教和宣傳投入力度很大。魯證期貨場外衍生品部負責人王洪刊表示,在項目推廣過程中,一方麵,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共同保護農民的種植風險,期貨行業與保險行業扮演的風險管理角色進一步融合。同時,項目的成效和相關的宣傳使得場外期權的保險概念被廣泛推廣,這對農民、涉農企業和其他實體經濟主體增強風險意識、運用期貨工具都有積極意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業務成長十分明顯,對場外業務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從業務量整體占比來看,“保險+期貨”項目還僅是期貨風險管理公司這幾年迅速發展的場外期權業務中的冰山一角。
“‘保險+期貨’項目目前涉及的產品類型主要是農產品。實際上,場外期權能夠服務的品種非常廣泛,隻要是交易所上市的有一定活躍度的期貨合約,均可作為場外期權的標的。”馬永波介紹,目前華信物產場外期權業務品種覆蓋了農產品、工業品及金屬產品等幾乎所有類型的期貨品種。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現階段的“保險+期貨”項目類型業務由於其總體商業化進程比較緩慢,其業務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交易所和政府支持,但當前品種範圍和對項目的各種補貼相對有限,所以相比於常規的場外業務總體擴張情況,“保險+期貨”業務體量較小。
從行業多家公司情況來看,去年“保險+期貨”項目在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中的占比大多在10%以內。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浙期實業與銀河德睿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德睿)的“保險+期貨”項目分別占其公司場外業務約10%左右,華泰長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長城資本)、浙江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華資本)和魯證經貿的“保險+期貨”項目分別占其公司場外業務總體5%左右。
“以名義金額來衡量,去年‘保險+期貨’項目在場外業務中占比大概10%。”許彬彬介紹,“但是今年浙期實業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數量和規模都比去年增加了很多,預計今年的占比可能在20%以上。”也有部分公司表示,場外業務起步後整體發展速度較快,雖然“保險+期貨”項目的規模今年在增加,但增速沒有“跑贏”業務整體情況,所以“保險+期貨”項目占比可能在今年有所下降。
品種上,“保險+期貨”項目設計的品種除了交易所支持的大豆、玉米、棉花、白糖、橡膠外,部分風險管理公司也在當地政府或期貨公司支持下開發了其他農產品品種,例如銀河德睿在青島平度市的雞蛋“保險+期貨”項目。
實際上,現今國內風險管理公司開展的常規場外期權業務涉及的品種越來越多,幾乎囊括了交易所的主流品種。在行業場外業務全麵推進的過程中,也有部分公司根據自身現貨或期貨方麵研究以及客戶資源等優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業務優勢品種。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南華資本場外期權業務所涉及期貨標的品種包括玻璃、鋁、滬深300股指期貨、菜粕、塑料、膠合板、焦炭、雞蛋、棉花、焦煤、鐵礦石、螺紋鋼、豆油、焦煤、白銀、黃金等30多個品種。與之相似,魯證經貿場外期權業務涵蓋農產品、黑色、有色等30多個品種。
場外業務成長中快樂和煩惱並存
作為風險管理公司,華信物產和行業其他公司一樣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全麵的風險管理服務,而場外期權是必不可少的風險管理工具。據華信物產相關負責人介紹,場外期權業務及其中的“保險+期貨”模式是現在期貨行業落實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司創新業務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此外,場外期權業務也是未來公司重要的盈利點,無論是從“保險+期貨”項目還是從場外業務整體來看,初期單一式期權策略已無法滿足投保者、投資者的避險需求,市場需求開始推動風險管理公司不斷豐富風險管理產品類型。王洪刊表示,下一步公司也會進一步結合現貨貿易,試點訂單農業,引導多方財政資金參與“保險+期貨”業務模式。
“可以說,目前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的發展彌補了我國場外市場商品相關業務的空白。”南華資本金融衍生品部總監王敏楠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場外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已經取得一定效果及成績。並且,隨著市場成長,公司場外業務團隊、業務規模等都所發展和壯大,在服務實體企業方麵取得一定效果和好評,所以場外業務在公司總體業務的發展定位中也都處於較為重要的位置。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需求也開始逐漸超過行業最初的預測和現階段的業務負荷能力。華泰長城資本總經理程鵬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目前其公司超過80%客戶和交易規模都來自於與產業相關的客戶,場外業務客戶在與華泰長城資本在場外業務上合作嚐到了甜頭激發了更大的風險管理需求。
“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現在的風險管理公司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可能都滿足不了市場的期望。”程鵬介紹,2015年華泰長城資本的場外業務規模幾近於零,而據中期協的統計,同年期貨行業場外業務的總規模為50億元。2016年年初,華泰長城資本場外業務初具規模,總規模達到了25億元,而全期貨行業的規模約是150億元。2017年華泰長城資本的場外業務經曆了爆發性的增長,預計到三季度末業務總規模應該在 700億到800億元,是2016年的30倍左右。
在市場需求和業務量井噴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對場外業務的關注不斷提升,多家公司都在對場外業務增加投入,但是包括“保險+期貨”模式在內的場外期權業務也有自己成長的煩惱。
“由於目前場外期權市場容量有限,同時受到標的物流動性的限製,業務體量較大時,公司在期貨市場上進行風險對衝時就可能無法買到自己滿意的價格。王敏楠表示,在“保險+期貨”模式發展過程中,隨著該模式的大規模推廣,業務涉及的農產品量增長很快,當前對衝條件的限製就可能造成避險的成本過高的情況。
而且,部分場外期權產品周期較長,存在主力合約換月的可能,這也會增加避險成本。他介紹,“特別是行情波動比較大,出現漲跌停板情況時,交易員很難達到Delta中性狀態,麵臨較大的風險暴露。為了盡量避免對衝成本過高的情況發生,公司對承接的業務量進行估算,同時密切關注期貨行情的波動情況,在可能發生漲跌停板時,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此外,行業公司也保持著對同業間業務的重視。銀河德睿場外產品部總監胡羽表示,今年場外業務量大幅增加,如果僅采用在期貨市場對衝的方式,除了對衝成本增加、難以為客戶提供較好的價格以外,公司麵臨的風險也相對較大。所以今年公司也尤其重視同業間業務的加強,在業務設計中采用產品組合,一方麵可以從其他機構詢到更合適的價格,另一方麵也可以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
針對“保險+期權”項目,記者了解到,保險公司的加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解決了市場開發問題,但是同時也增加了產品成本。並且,由於保險公司產品申報的一些限製,可能會使得保險產品失去一定的期權產品的靈活性。而一般性的場外業務和客戶的溝通也比較直接,產品也會更加豐富、靈活。該問題的解決,仍需要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在協作中進一步磨合。
此外,浙期實業與南華資本相關負責人均向記者反映,由於公司期權價格在項目調研階段已經確定,但最終農業保險的銷售時點和銷售量都還不能確定,隨著市場行情變動,公司還麵臨期權價格會較之前預算價格有所變化的風險。對此,風險管理公司在產品設計中采用了亞式期權降低期權費用、創新使用點價定價等方式進行應對。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服務 | 交流 | 共享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