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7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價值13億的支付牌照在吃灰,美團正耗光資本耐心

微信/支付寶付款,指紋識別,付款成功。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在網絡購物時所經曆的付款流程。當然,這也包括網絡團購和訂購外賣。

從去年開始,在美團消費的用戶可能會發現付款頁麵多了一個支付選項——“銀行卡支付”。沒多少人知道,這個所謂的“銀行卡支付”,並非是銀行的支付工具,其實是美團自己的支付係統。

為了搭建自有的支付係統,美團也是費盡了周折,先是支付係統“無照”上路,然後遭到約談,在融了一大筆錢以後,美團花費重金購買了支付牌照,總算讓自己的支付係統合規了。但重金求購的支付牌照,對美團真的有價值嗎?

上路太晚、問題頻發 美團支付有名無實

每個做移動支付的都在強調支付場景,有了牌照,企業一方麵可以支付獨立,另一方麵可以通過收集、分析用戶交易數據,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交易的效率。但問題是,有了牌照,建了體係,用戶就會用你的支付係統了嗎?

易觀智庫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Q1支付寶占據了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53.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騰訊金融(微信支付和財付通之和)份額為39.51%,兩者加起來占據了超過9成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包括京東、萬達、小米、網易在內的巨頭公司,隻能分得第三方支付市場不足一成的份額,而美團的部分就更少之又少。

另外,在用戶看重的安全方麵,美團也難以服眾,其為了牌照重金收購的錢袋寶在七個月內連吃央行兩張“罰單”。

前幾天,央行的公開信息顯示,錢袋寶太原分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被央行支付結算處處以罰款5萬元。此前是2016年10月14日央行營業管理部追究其違反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罰款的12萬元人民幣。安全問題頻出,這也讓美團的自有支付係統陷入尷尬。

美團點評合並以後,先是“背叛”了阿裏,之後一度也曾想反出騰訊。買牌照,是其“去騰訊”化的嚐試,也是其獨立的宣言。然而,在不到百日之後,美團卻再次投入騰訊懷抱,重新將微信支付放在在了顯要位置。而在安全、便捷性難以服眾的情況下,美團這13億的牌照算是白買了。

花錢大手大腳、布局無厘頭 投資人恐花了冤枉錢

根據搜狐等媒體報道,美團購買支付牌照花費了13億元(詳見《據說,美團買支付牌照花了13億啊,好貴!》一文),相比而言,小米花費了6億,滴滴花費4.3億,美團花出去的錢可謂天價。當然,美團不會覺得心疼,畢竟在購買支付牌照之前,他們剛融了30億美元。

據公開資料表明,在合並成新美大之前,美團已經經曆了5輪融資。合並之後又先後得到兩次融資:一次是在去年1月份,一次是去年7約,據傳融資額都超過30億美元。

你會發現,在拿到每輪融資不久以後,美團都會推出新的業務,而業務布局卻越來越無厘頭。如果說外賣、電影票還和本地服務有一定聯係的話,那支付、打車、短租、機票、商旅就很難和其主營業務扯上關係了。

目前的局麵是,其重金打造的支付打不開局麵,打車業務沒了後話,外賣仍在不斷的補貼競爭過程中大額的虧損,酒旅業務被外媒曝出刷單醜聞。什麼都想做的結局就是什麼都很難做好。而投資人的錢就在這樣的不斷折騰中被白白浪費了。

有人說美團的布局和美團創始人王興好鬥的性格有關。對此知名媒體人洪波曾引用彼得·蒂爾的一段話來評論:“我認為失敗者是內心沉迷於競爭,整天被競爭所淹沒,而忘記了其他更有價值東西的那些人。”

資本似乎也發現了美團在這樣的局麵中很難突圍,其估值在一路走低。去年年初融資時,美團估值曾達180億美金,而年底時,證券日報報道稱美團估值縮水1/3,僅剩120億美金,今年在爆出就業歧視醜聞後,美團意外的獲得了“BBC”的關注, BBC在文章中提到“美團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精品團購形式類的電子優惠券購買商務網站,市值估值達到70億美元”(詳見《什麼是職場歧視?從中國一則招聘信息說起》一文)。

美團還在不停的折騰,但耗盡了投資人的錢,也耗盡了投資人的耐心。到現在,傳聞中的下一輪融資遲遲不見動靜,這或許也是美團最頭疼的一件事。

最後更新:2017-09-02 11:56:06

  上一篇:go 美團點評深入產業做好服務,形成整套生態體係,實現生態閉環
  下一篇:go 北京時間大規模裁員 美團涉不正當競爭被罰52萬 網達最大股東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