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
人物
莆田涵江哆头的蛏,美味是否成为回味?
莆田哆头滩涂土质肥沃、绵软无沙,产于哆头滩涂上的哆头蛏的品质优于其它地方,是涵江海产品中传统的名优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听说以后也许只能成为回味,或产量剧减,因那边要填海发展经济。直觉来说,现有的模式来自于自然,是更可持续的一种良性模式,虽无那些的立杆见影的效果。
为了那即将回味的日子,留存些传统作业的画面是自然的选择。
美味来自于自然,来自于辛苦的劳作。
《滩涂作业》
一般在这个时节,等退潮到一定程度,渔民们就通过各种行进方式到达广阔的滩涂(目前主要是摩托车及自行车),然后在劳作点用非常传统的手法进行滩涂作业,主要的收获有蛏、软螺、小跳跳鱼、小蟹等。
劳作装备也非常简单,在滩涂上滑行的泡沬板、桶、篓、网兜、斗笠、长衣,还有脚腿上一定要穿上一层保护的布材料,腰上一般会挂着一个临时装的也许是可乐瓶改装的收集桶。
借助泡沬板,加上熟练的技巧,滑的速度很快,有点水上飘的感觉
收获会暂时放置高处
退潮时,也是白鹭觅食的好时机,它也快乐。
《收获归来》
到了开始涨潮中午时分,分散于滩涂各处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逐渐返还聚集在统一收购处。近处就用挑着回来,远的就用摩托车或自行车载回。收获有多有少,收获多的心情自然就较愉快。付出总有回报,更不多说一直坚持的这些劳作人。
《收购》
有统一的收获者,已形成简单的产业链,劳作回来的蛏通过统一收购者的收购及冷藏,快速转运到种植地或各市场。收购过程基本为清洗滩涂泥,过称,现场结算,上车。当然也有慕名远到而来的散客。
在收购点旁边的海边水池里直接进行清洗泥土
卖的赚的钱已在劳作者手上
清洗后需放置一段时间让水自动再流出来,整齐排列,收获丰盛。
这个时段间,收购点如同菜市场一样繁忙。
有感于《美丽的斗笠》
勤劳的人们在长期劳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在他们的斗笠上得以体现,它朴素但美,它简单但非常实用,防晒散热效果绝对是刚刚的。相信这些斗笠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各家有各家特色,亮而不艳,形成一道独特的滩涂风味,深深印于脑海中。
愿美味长存!
易之|图文
最后更新:2017-10-08 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