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
人物
全球自貿港對比:新加坡10秒搞定申報,漢堡做出廢除決定
從中國香港到新加坡、韓國,再到中東迪拜和德國漢堡,還有美國紐約,在全球範圍內,自貿港和自貿區的概念並非新鮮事。作為歐洲典型的經濟自貿區之一,於1888年就建立的漢堡自貿港甚至走過了從建立到更名再到廢除的過程。
每一個自貿港或自貿區都有其典型性和獨特的優勢及背景,每一個樣本也都蘊藏發展的經驗和智慧。
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第一財經記者通過資料搜集,整理了全球主要自貿港的政策特點對比,主要涵蓋公司設立和注冊流程、行業準入、外匯管理、貨物監管和稅收政策幾個方麵。
公司設立和注冊
中國香港1840年代就開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逐步由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經濟結構多元化的自貿港。香港特區企業注冊和登記手續簡單快捷,隻要在網上經過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公司執照,一般1小時內就可獲發有關證書。如以紙質方式提交申請,獲發證書也隻需要4個工作日。香港特區法律對公司注冊資本的金額也沒有限製,不用驗資,到位資金不限,公司成立後還可以任意增加注冊資本,前提是召開股東大會。
新加坡於1969年製定了《自由貿易區法》,並在裕廊碼頭內建立了第一個自貿區。目前,新加坡共設有 7 個自貿區,其中樟宜機場自貿區以空運貨物為主,其餘6個自由貿易區均以海運貨物為主。在新加坡注冊公司也很簡單:任何國籍年滿18歲的成年人士,隻需提供新加坡注冊地址,委任一名新加坡董事、一名當地秘書,並提供以下4項文件:公司名稱(必須是英文)、公司章程與細則、身份證明書(護照及身份證複印件)、公司注冊地址及辦公時間報告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公司注冊工作。
新加坡對公司的注冊資本要求同樣寬鬆:新加坡公司法規定設立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為 10 萬新元,實行認繳製,股東可隨時決定提高注冊資本和繳足資本,且隻需在新加坡商業注冊局填寫表格和交納費用即可。
巴拿馬科隆自貿區於1948年批準設立,是僅次於香港的世界第二大免稅貿易港和西半球最大的自貿區。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均可在科隆自貿區注冊,不需要營業執照也沒有最低投資要求,但需要提交社會契約、銀行和公司業務介紹、稅務記錄、企業專利等文件,並獲得自貿區管委會許可。在自貿區經營需雇用至少5名巴拿馬人,進口貨物的60%以上要轉口。
行業準入
在行業準入上,香港特區對外來及本地投資者一視同仁。行業準入的開放度之高體現為,在所有香港特區現行法律允許經營的商業活動中,理論上沒有一個行業是完全禁止私人和外來投資者參與的,也沒有控股比例限製,投資者均可100%控股。但在眾多允許經營的行業中,賭博業是受政府管製最嚴格的行業。另外,電訊、廣播等少數行業為有條件進入。香港特區政府並沒有統一立法規定各合法行業的進入條件,但包括電訊、廣播、交通、能源、酒製品銷售、餐廳、醫藥和金融等在內的多個行業,除了商業登記外,都需向有關政府部門另外申請相關行業的牌照。
新加坡在外資的行業準入上極少限製。除了國防相關的行業和個別特殊行業外,新加坡對外資進入沒有行業限製,商業、外貿、租賃、營銷、電信等市場完全開放,但外資進入金融、保險、證券等特殊領域需向主管部門備案。新加坡禁止新增外資銀行進入本地零售業務市場,限製外資銀行對本地銀行持股比例,外資在新聞業、廣播業的出資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和49%。除此以外,新加坡對外資無股權比例限製。新加坡政府還製定了特許國際貿易計劃、商業總部獎勵、營業總部獎勵、跨國營業總部獎勵等多項措施,鼓勵外國企業到新加坡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
新加坡港
科隆自貿區的業務以轉口貿易為主,允許企業從事各種商品、製成品、原材料、容器的運入、儲存、展出、開包、製造、包裝、分裝、裝配、精製、淨化、混合、改型、調配等業務。
外匯管理
在外匯管理上,在香港特區的企業可使用任何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香港對貨幣買賣和國際資金流動,包括外來投資者把股息或資金調回本國都無限製。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全麵取消外匯管製,對企業利潤匯出也無限製條件且無須繳納特定稅費。外資企業隻需按照銀行要求提供相關文件,即可在新加坡自由開立銀行賬戶,並可自由決定貿易結算貨幣種類。
巴拿馬的本國貨幣巴波亞僅作為輔幣,其合法貨幣為美元,是世界上少有的無本國貨幣的國家之一。因此,貿易結算一般使用美元。在巴拿馬的銀行存款無須納稅,無外匯管製,利潤匯出匯入自由。
科隆自貿區
貨物監管
在貨物監管上,香港特區進出口報關手續十分簡便。除豁免報關的商品外,承運人隻需於貨物輸入或輸出後14日內向海關詳細呈報進口或出口商品的所有付運資料和進/出口報關單。
按照新加坡的規定,進出口貨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隻需填寫和交驗有關單證即可。按規定必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方可進出口的貨物,如藥品、化妝品和危險物品等在報關時需要出具批準通知或許可證。新加坡擁有全球最高效的海關係統貿易網絡,與進出口(包括轉口) 貿易有關的申請、申報、審核、許可、管製等全部手續均通過該係統進行,進出口商通過電腦終端 10 秒鍾即可完成全部申報手續,10分鍾即可獲得審批結果。
科隆自貿區內貨物進口自由,無配額限製,不繳納進口稅;貨物轉口自由,也不繳稅。此外,設在貿易區內的企業,其產品向美國和歐洲出口不受配額限製並享受優惠關稅。為了簡化區內經營者的貨物進出手續,巴拿馬海關將進口、出口和轉口手續合並為統一的表格,提高了貿易速度和通關效率。
紐約港自貿區成立於1979年,為美國最重要的自貿區之一。自貿區內的企業相對於外部企業而言,可以享受24小時無限製的通關福利,享受每周隻用申報一次過關記錄和繳納一次貨物處理費。每個企業每周需要繳納的貨物處理費最多為485美元。如果在自貿區外的企業每次進口都需要申報,那麼就需要支付貨物處理費。貨物處理費也沒有上限。需要美國配額的商品可以先存在自貿區,不受到配額的限製。一旦配額開放,商品就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海關運入美國。
紐約港
稅收政策
香港作為自貿港實施典型的零關稅政策,一般進口或出口貨物均無須繳付任何關稅,除了酒類、煙草、碳氫油類及甲醇這4類商品。同時,香港實行簡單低稅率政策,稅種少且稅率低。香港不設增值稅和營業稅,境外所得利潤也不納稅。即使是經營業務,個人也無須就利息、股息、紅利、股票等投資所得納稅。香港主要征收 3 種直接稅:利得稅、薪俸稅和物業稅。從主體稅種看,利得稅的稅率分別為16.5%(適用於有限公司)和 15%(適用於非有限公司),這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稅率相比都是相當低的。
新加坡對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政策。自2010年起,新加坡公司稅稅率為17%,且所有企業可享受前30萬新元應稅所得部分免稅待遇:一般企業前1萬新元所得免征75%,後29萬新元所得免征50%;符合條件的企業前10 萬新元所得全部免稅,後20萬新元所得免征50%。除了酒類、煙草(含卷煙)、石油、機動車以外,新加坡對所有進口商品免征關稅。國際運輸服務和與進出口相關的運輸服務以及與進出口有關的貨物裝卸、搬運、保險等服務則均適用零稅率。
巴拿馬當地公司所得稅平均為30%~40%,但在科隆自貿區內,企業經營隻需要繳納稅率為2%~5%的所得稅(實際執行可能稍有出入);資本稅為每年底按資本(資產-負債)1%的費用繳納;若向股東分紅派息,則須由公司代扣5%的股息稅。
在稅收政策上,紐約港自貿區和多數自貿區一樣,運進區內的貨物不需要繳納進口關稅,隻有當貨物通過海關運入美國時才需要支付關稅。該區還施行倒置關稅政策,即原料關稅高於成品關稅。由於原料進口關稅比成品進口關稅高,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原料的企業會傾向於在自貿區內投資建廠,把原料加工成成品後再進入美國市場。除此之外,在區內設廠的企業不用繳納任何進出口關稅就可以完成出口,還可享受廢品關稅免征以及自貿區之間轉移的產品、區內加工消耗的商品以及展覽品等免稅的優惠。
漢堡自貿港建於1888年,是歐洲典型的經濟自貿區之一,並於1994年改名為自由貿易區,占地麵積約為整個漢堡港的五分之一。不過,在2013年1月,漢堡正式宣布取消自貿港政策,終結了它124年的曆史。
今日漢堡港
根據漢堡港口營銷協會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取消的原因是歐盟為統一關稅市場,而漢堡港三分之二的貨物都是歐盟區內的,本身就可以自由流通且享受低關稅,這讓單個港口的關稅減免意義顯著降低。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後,歐盟各成員國組成了關稅同盟,海關法已經上升成為歐洲法,而在2008年通過實行的《現代化歐洲共同體海關法典》,更是促成了自貿港一體化的完成,徹底結束了各國自定的海關及稅務優惠。
經過2年的過渡時間,廢除自貿港的漢堡港已經全麵施行了歐盟統一的港口海關政策,其中針對空箱子耗時頗長的安檢和貨物倉儲等特殊流程也都已取消,有效縮短了通關時間。
在漢堡港官方看來,漢堡自貿港的取消解決了原先自貿港在過關處的交通擁堵問題,並讓漢堡城市獲得了對海港更完整的規劃權,在不需要經過海關部門同意的情況下更長遠地發展海港城市經濟。隨著貨物轉運量的增長,此前的漢堡自貿區外圍各海關檢查站的工作量經常導致裝載集裝箱的貨車在駛離港區時造成交通堵塞。
最後更新:2017-10-31 02: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