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將使大家掌握技能被瞬間淘汰?這一份終身學習能力清單請收藏好

不遠的未來,僅憑努力將無法實現個人價值?你現在掌握的知識體係,一夜之間就有可能完全過時?掌握怎樣的技能才會不被瞬間淘汰?昨天,以“躍遷”為主題的造就Talk論壇上,華語辯論十大風雲人物黃執中、暢銷書《平台戰略》《平台轉型》作者陳威如、企業高管教練古典等演講嘉賓給大家開出了一份終身學習時代的能力清單。

人工智能的出現,人的智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力正麵臨被替代。黃執中認為人工智能它最擅長的就是我們過往這種需要靠長時間學習,反複的練習,大量經驗累計的這個領域,沒有人能學得過,整理得過,搜集得過人工智能。

一個醫生一生他這一輩子所能累計的病例,醫治病患經驗,理解上麵的資訊,人工智能可以在十分鍾之內就學習完畢。十分零一秒,就超過這個醫生。一位新手醫生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之下,他所做出來的判斷的正確度,一點都不輸給畢生投身於醫界的老醫生。

黃執中說,從傳統意義來說,人們可以將職業分為四大類:體力勞動、腦力勞動、風險勞動和情緒勞動。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取代體力、腦力跟風險方麵的勞動。剩下什麼?就是情緒勞動沒有辦法被替代。這是黃執中為大家開出的一項能力清單。

“未來的工作,本質上都是服務業。”他認為,信息和資源是最不缺的東西,最稀缺的資源是接觸。”在他看來,人們未來在職場上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讓別人相信其盡力了,即所謂的“仁至義盡”。比如醫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讓病人及其家屬相信這位醫生已經使用了最好的醫療手段,比如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讓客戶相信這是最佳的設計。“可見,將來每一個職業都會變成今天的服務業。”他說,人喜歡遇到人,喜歡溝通、表達、交流。這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

為什麼人們的努力和回報,常常是不成正比的?這貨還是這是困擾很多人的有一個問題。同樣是投入,效率完全不同。如果想知道智力、能力和努力都相若的兩個人,因為不同的選擇,十年後的人生收益差別會有很大。

長期從事•職業規劃的古典認為,如果把個人通過刻意練習、自我迭代而帶來的漸進式進步叫作自我迭代,那麼利用科技、社會係統的能量,快速跳躍式升級,則是 自我躍遷。

他給大家開出的學習能力清單是: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為什麼有的人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就是因為別人不僅僅在付出,而是在聰明的付出。而是在正確的點上麵付出,所以,他們的付出,變成了質變,這些一次一次的質變,疊加起來,讓個人的效應放大了百倍,千倍。

最後更新:2017-08-23 12:01:48

  上一篇:go 震驚:機器人“小冰”出詩集 人工智能開始改寫人類文明
  下一篇:go 機器人總動員番外篇,遇見瓦力和伊娃後,電焊工波力倒黴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