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機器人
人工智能大熱!今年超過70億元熱錢流入人工智能領域
今天要說的數字是10萬億。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中提到,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事實上,在投資領域,資本早已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市場,熱錢正不斷往人工智能領域追加投資,而深圳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平台,也成為了技術和資本追捧的熱土。

截至今天,投資人陳雪濤已經投資了8家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其中有個共同點是,這些企業基本就在深圳。
僅今年超過70億元熱錢流入人工智能領域
據陳雪濤介紹,在國外,資本已經不按常規估值對人工智能企業進行估值,而是按照每名員工值200萬美金來估值。而在國內,僅今年已經有超過70億人民幣投向人工智能領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人工智能戰略規劃發布 10萬億蛋糕如何分享?
在國家層麵,人工智能已被提升至戰略規劃。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中就提及,到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2030年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巨大產業蛋糕之下,深圳的企業已聞聲先動。
深圳:人工智能領跑全國
曾因電子出名的深圳,如今也正因人工智能再次聞名於世,資本和技術都熱衷紮根於此,不少國際企業談合作的前提,不再問資金和實力,隻問深圳有沒有辦公場所。
人工智能大熱 資本熱錢持續追加
薑文軍口中的“製作周期”,正是人工智能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所在。在資本熱錢麵前,經常上演著快魚吃慢魚的殘酷現實。而在深圳,完備的人工智能供應鏈,為人工智能企業從技術到產品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曾有矽穀團隊僅用10天就完成了一件產品,而同樣在美國矽穀,這個周期往往需要6到9個月,深圳的平均時間則為1個月。
今天要說的第二組數字是15%-20%,這是“共享製造”模式為小微企業節省成本的比例。今年以來,共享經濟發展火熱,比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但是“共享製造”您可能就比較陌生了,事實上它能幫助小微製造業節省成本。
數說深圳:小微製造企業探索“共享製造”模式 可節約20%成本
眼前這幾棟不起眼的廠房中,一共有著30多家模具製造行業的小微企業,形成一個製造業的眾創空間,主營業務就是為客戶生產模具設備,而記者了解到,這裏的企業並沒有自己的生產設備,而是由眾創空間平台提供設備,多家企業用租賃的方式,共用一整套生產設備。
小微模具企業發展困難 利潤率不足10%
何先生現在正使用著租來的機器,做著自己拉來的一個製造塑膠方框的模具訂單。何先生是一名有著十幾年經驗的模具師傅,從在模具廠打工到現在自己創辦公司,角色的轉變,讓他不得不考慮設備,人力,廠房成本帶來的經營壓力。對於小微企業來說,成本投入大,而利潤率僅在5%到10%左右。
機器使用率最低20% 資源閑置催生“共享製造”
記者向企業主了解到,在模具行業,實際上生產設備的使用率不高,一台模具製造儀器一年的使用率最低可以低至20%。采用租賃的方式,除了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一小時幾十元的使用成本,更讓企業在設備成本上大幅縮減。
製造業需要模式創新 降成本探索不會停止
“共享製造”模式的創始人汪強認為,小微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是,即使沒有訂單,廠房,人力,設備的損耗維護成本也不會減少,這讓企業主如履薄冰,如何充分整合企業之間的資源,行業還需要模式的創新。
不過,汪強也向記者坦言,采用這樣的模式,企業集中度高,對廠房等資源的要求也高,難以短時間內發展和推廣,不過,在製造業領域,節省成本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企業仍需要繼續探索。
其實這種“共享製造”模式,和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相比,並不能快速獲得大量的用戶和資本的青睞。“共享製造”可以說隻是製造業的一個噱頭。不過,它畢竟也是小微製造業企業降低成本的一種探索。而行業的發展,正需要這樣的不斷創新和探索。(接)
最後更新:2017-08-23 11: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