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
機器人
不是開玩笑,機器人已開始在汽車工廠跟人類搶飯碗了!
“不好好讀書長大就去搬磚”,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被這樣教育過,這個時代的進步速度之快以至於這句話已經不再有威懾力,因為越來越多重複勞動力的活兒都被機器人給搶去了,它們高效、聽話、任勞任怨還不需要吃飯,不管多精細的步驟都不需要培訓期,更何況磚塊兒呢。我們都知道整車廠四大工序為衝壓、焊裝、塗裝、總裝,但是很多網友可能並不清楚,目前最先進的整車工廠,機器人幾乎可以全權接管前三個步驟了。機器人真的可以替代人類了嗎?不讀書真的要被徹底淘汰了嗎?下麵就來簡單認識認識那些搶飯碗的機器人。
工業4.0 “真”人工智能
文章開始前我先說點題外話,就在前不久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兩位機器人Bob和Alice居然使用自創語言來進行交流,這個不受人類指使的行為頓時使研究人員大驚失色並立即停機,這個行為無疑是嚇到了兩位機器人的創造者人類了。
機器人迭代史
人工智能真的已經進化到不收人類控製的高度了嗎?是不是真的有一天,機器人會在生產的汽車中留下自己的後門,進而獨立操控人類的汽車呢?機器人這一路,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要說我國最早的機器人,那可能就是滴漏計時的水鍾了。
下麵的水壺中安放一個浮標,浮標上有表示時間的刻度。這樣,浮標隨著水位的升高而升起,人們就會在壺的外麵看到那些表示時間的刻度了。為了增強穩定性,人們就增加了幾個水壺,使它們形成了一個係統。每一個自動化機器的內部都有著一套相互關聯的設備。
還有個優秀代表就是地動儀,總結一下:倒立於儀體中央的一根銅柱,八道圍繞都柱架設。都柱豎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動,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
同時間西方的優秀代表還為衛生間裏的抽水馬桶,這個自動化設備最早發明於古羅馬,直到我們今天使用的馬桶依然是這個原理。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使得如何釋放生產力成為第一要務,蒸汽機在不同符合時所需要的轉速是不同的,蒸汽量的調節重複度高、占用工時長,蒸汽機調速器應運而生,使得蒸汽機進入自動化時代。
至19世紀末期,這種工廠裏的初級自動化設備已經非常普遍。
1920年,捷克作家卡爾·恰彼克寫了一個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劇中的社會已經高度發達,非常依賴人形機器人,自此“robot”這一詞匯,進入了大眾視線。
普遍意義上的現代機器人出現在1959年,約瑟夫·恩格爾伯格和喬治·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取名“尤尼梅遜”(Unimation),意為“萬能自動”。一條大機械臂,上又接一條小機械臂,小機械臂上安裝操作器。這三部分都可以相對轉動、伸縮,很像人的手臂。同時也是第一次實現運動信號完全受可編程程序控製的機器人。
湊巧的是,這樣的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就應用在了汽車製造生產中。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機器人早已褪去了早些年那般簡單重複性動作的萌芽時期,而是迭代進入到了人工智能的全新時代,或許他們一遍低頭回應你的要求,內心卻已經進入人類無法控製的深淵。
好吧也別扯遠了,還是回歸到我的主題中來,去看看整車廠裏的那些機器人。
焊裝車間的機器人
我來極其簡略的概括一下,從衝壓車間的衝壓機、各類機械手;到焊裝車間的焊接機器人;塗裝車間用到的噴塗機器人、空腔注蠟機器人,最後到總裝的各類柔性托盤、AGV運輸車等等都可以算作這個範疇。
不過這個命題要是討論起來未免也太過龐雜,本文就主要以焊裝車間的焊接機器人為例,來初步認識一下這些鞭策你讀書的家夥。
就算是焊裝車間,看起來數目繁雜的機器人也夠讓人眼花的了,下麵我就選了凱迪拉克金橋工廠的焊裝車間來簡單認識一下。之所以選金橋工廠,除了我去過這個原因之外呢,還有便是上汽通用凱迪拉克金橋工廠作為國內首個擁有全鋁車身製造能力的車間,其中焊裝車間擁有機器人386台,達到了100%的自動化率,一共隻擁有10名左右的維護人員,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焊接工件待命後就會直接送往前艙拚接線,機器人會自動完成抓取焊接這個過程,整個前艙、底板拚接線都是不需要工人參與的,隻需要把零件運往抓取點即可。
相比於普通工藝,車頂激光焊接的結構強度和焊接效率都要剛上許多,同時由於這項工藝焊點均勻美觀,密封膠都能省去了。
鋁電阻焊鋪前普及程度不高,隻見於高端車型當中,對於一般消費級市場來說成本略顯高昂。
不僅僅是焊接施工,其實每一項步驟也需要相應的傳感器進行激光定位,確保精準度,各個部位焊接結束後就會進入總拚階段。
僅焊裝車間簡單梳理一下就足夠讓人眼花繚亂的了,那麼除了發那科,還有哪些機器人是在工廠裏較為常見的呢?
FANUC發那科
先從凱迪拉克金橋工廠焊裝工序中頻繁見到的發那科開始,發那科是一間提供如機器人和電腦數控機床等自動化產品服務的公司,主要由日本“發那科公司”、美國密歇根州羅切斯特山的“美國發那科公司”以及盧森堡的“歐洲發那科公司”組成。發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公司名稱是富士自動化數控的英文縮寫。產品標誌顏色:黃色。
ABB
ABB聽過的人想必更多吧?目前市場占有率算是數一數二了,ABB(AseaBrownBoveri)是一家由兩個曆史100多年的國際性企業(瑞典的ASEA和瑞士的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並而成,名列全球500強,總部坐落於瑞士蘇黎世。ABB的業務涵蓋電力產品、離散自動化、運動控製、過程自動化、低壓產品五大領域,以電力和自動化技術最為著名。
KUKA庫卡
又是個狠角色,同樣屬於國內主機廠機器人曝光量最多的LOGO。德國庫卡於1898年在德國奧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專注於室內及城市照明,不久後開始涉足其他領域。1973年研發了名為FAMULUS的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其產品線分布於物料搬運、加工、點焊和弧焊,涉及到自動化、金屬加工、食品和塑料等產業。
使用庫卡機器人的用戶群體包括:通用汽車、克賴斯勒、福特、保時捷、BMW、奧迪、奔馳、福斯、法拉利、哈雷、波音、西門子、宜家、施華洛世奇、沃爾瑪、百威啤酒、BSNMedical、可口可樂等著名大咖級企業。不僅如此,庫卡的機器人還被廣泛用於食品工業、物流運輸、建築產業、玻璃製造業等。
YASKAWA安川
安川電機創立於1915年,是日本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總部位在福岡縣的北九州島市。1977年,安川電機運用自己的運動控製技術開發生產出了日本第一台全電氣化的工業用機器人,此後相繼開發了焊接、裝配、噴漆、搬運等各種各樣的自動化作用機器人,並一直引領著全球產業用機器人市場。
安川的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負載大,穩定性高,在滿負載滿速度運行的過程中不會報警,甚至能夠過載運行。因此安川在重負載的的機器人應用領域,比如汽車行業,市場是相對較大的。
寫在最後
話休煩絮,不僅僅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這四家巨無霸公司,在常見的主機廠機器人領域,還有OTC歐冠希、HYUNDAI現代、SIASUN新鬆等一批占據了不小市場的廠家,如今,機器人廠商通常更喜歡與知名品牌車廠進行合作綁定,如大眾就喜歡用庫卡、通用就用發那科、歐係品牌更鍾情於ABB等等。這些機器人大軍不僅僅充斥在四大車間,更是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人工智能的跨越式發展使得機器人越來越無所不能,或許終有一日,如果你再不多讀幾本書,真的要被這些家夥徹底淘汰了呢。
最後更新:2017-08-28 15: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