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3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攜程梁建章:人工智能不會帶來失業危機,也不會取代人類進行創新

問耕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上個周末,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出席在北大斯坦福中心舉辦的“CEO北京創業主題派對”,為近百名創業者現場授課,並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創新》的演講。

梁建章預測,未來中國互聯網市場會比美國更大,中國人的理科素質和技術應用也會帶來更多機會。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可以加速計算和驗證,可以輔助人類進行選擇參考,但無法觸及創新的本質——主動提出問題,因此無法取代人類進行創新。

創新本質上是不同組合的嚐試

在當天舉行的創業論壇上,梁建章更是為斯坦福係創業者現場授課,分析起了創新的本質——創新就是嚐試一種不同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是微觀上不同原子的組合、新材料乃至研製新產品,而宏觀層麵則涉及到不同流程、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的組合。

梁建章將創新的過程分為了四個步驟:一、提出問題;二、解決方案搜索空間;三、啟發式搜索算法;四、測試和找到解決方案。他還以愛迪生發明電燈來舉例說明創新四部曲。而對於有IT背景的人而言,不難發現創新四步驟與計算機人工智能算法不謀而合,也說明各個領域的創新步驟是相通的。

縱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也例證了梁建章對創新過程的思考。創新的一般過程是,一個基礎的理論創新或者微觀技術的創新,逐步引發應用和宏觀的商業模式和社會組織的創新。而互聯網行業正是從最早的半導體微觀材料技術,逐步引發了新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變革。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創新

作為少年成名的“電腦神童”,梁建章一直與計算機技術結下不解之緣,他13歲就會編寫電腦程序來進行詩歌的創作,上海複旦大學少年班畢業後赴美國留學,21歲就獲得了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係碩士學位。在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創新方麵,他也是一位先行者。

梁建章認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更適合幫助人類完成一部分創新步驟,例如創新的第四步:一旦要測試的材料確定了,機器人可以代替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來做實驗來提高效率;第三步啟發性算法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來加快研究進度。例如將不同材料的發光屬性分析和組合,說不定就能比愛迪生更快地發明電燈。

而更前置的創新步驟對人工智能而言就非常困難了,在與人類的需求密切相關的前提下,AI也很難準確理解需求並代替人類做出選擇;無法跨越的鴻溝則是第一步,如果要讓人工智能提出問題,就需要AI理解人的生理和社會的需求。梁建章認為,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很難取代人類提出問題。

人工智能不會帶來失業危機

人工智能雖然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進行創新,但是會帶來大量人口失業危機麼?

梁建章提示大家要從需求和供給兩端來看創新,微觀的創新效率提升,但需求同樣充足。創新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旺盛的,創新效率的提高使得創新加速,而且宏觀和應用類創新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的投入。

在回答現場觀眾提問時,梁建章拿熟悉的攜程舉例,分析人工智能給不同行業帶來的機會。例如在旅遊電商領域,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進行機械化、自動化、硬件識別場景下的重複工作,這部分工作未來也會被人工智能大量壓縮。

而另一方麵:航線的數量,酒店的庫存量更新是很慢的,旅遊的需求量還是非常旺盛的,而且會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隨著效率提高越來越便宜。假如未來機器人可以端菜、打掃房間,將對整個旅遊業、包括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產生更大的影響。

“創新實際上需要越來越多的知識,需要越來越跨界,但是好在我們有更好的工具,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宏觀的、跨界的人類知識的作用,但是它在微觀的、在搜索、在測試方麵,它可以大幅度提高人類創新的效率。”梁建章說。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8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qbitbot2入群;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麵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群請加小助手微信號qbitbot2,並務必備注相應群的關鍵詞~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麵,回複“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QbitAI

վ 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最後更新:2017-08-29 14:02:26

  上一篇:go 憶往昔,得互聯網得天下;看今朝,人工智能主沉浮
  下一篇:go AI、機器人崛起,日本失業率恐在 2025 年創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