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機器人
機器人劃時代對話:王田苗教授與80後博導、97年清華女學霸深度交流
足不出戶!看世界機器人大會
8月22日-8月27日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歡迎關注“機器人大講堂”微信公眾號,主頁麵回複“直播”,即可獲得“大講堂小助手”二維碼。掃碼添加好友,即可加入預約直播間群。足不出戶!觀看世界機器人大會精彩直播訪談!
2017WRC世界機器人大會·機器人大講堂直播間,昨天迎來第一波高端訪談,主題是機器人劃時代之聲。嘉賓組合自然也很有階梯感,60後80後和95後三代機器人從業者,進行了一場跨時代機器人對話。
主持人和年代嘉賓配置如下:
主持人劉宏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預告先行:此人金句頻出,切記留意)
嘉賓
王田苗60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齊俊桐 80後
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一飛智控創始人
馬藝妮97年
清華大學15級本科生,各類機器人比賽大獎歸屬
片頭是如假包換的回望三十年,主角為60後的王田苗教授:
30年有很多輝煌,也有很多挫折,感人的曆程其實我記得。
當機器人以自動化裝備進入工廠,在美國的GE公司以及在日本的車間廣泛應用的時候,80年代初的中國,機械工業部當時是以噴塗和焊接為代表。
隨後在科技浪潮中,鄧小平確定了“863”計劃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1986年3月就正式啟動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和戰略科學家帶著整個中國的科研隊伍和企業,推動機器人的發展。後來有了“863”機器產業化基地。
如今雖然核心部件仍大量進口,但不得不承認30年來,從遙遠的探月機器人到近旁的短途代步兩輪車,我們的機器人一直在向前走。
劉宏教授承上啟下大法:
有人將中國機器人走過的曆程概括為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後半句是說探月機器人
前半句就是近來以萌屬性俘獲人心的
掃地機器
對未來的家用機器人有什麼期待?
齊俊桐教授
80後經濟實用流
希望家用機器人除了掃地擦地之外,還可以智能地勝任更多家務。
馬藝妮
95後無遠弗屆流
宿舍裏桌子在下層,床在上麵。未來有一天,宿舍可以連成一個整體,比如晚上不用下床,按一下床欄杆就可以關燈。這樣的物聯網概念,會帶給我們人與房內設施可以互相溝通的一個空間,那麼一整間宿舍都是為我們服務的。機器人不一定要有具體的形態,也未必要有特定的功能,但如果他能讓我在任何一個位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控房間,我非常希望他能走入我的生活。
劉宏教授總結歸納大法:
無所不在的機器人,智能家居管控中心
然而現在的服務機器人似乎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智能,搞機械的人和做感知的人眼裏的機器人是不同的,那麼......
如何跨越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鴻溝?
王田苗教授 60後
1由2B到2C的痛點關注
工業應用是痛點,比如老齡化社會難招工、勞動力成本高、以及市場訂單的競爭,要求質量與速度響應。目前來看,隻要在肮髒繁重以及重複的工作裏,機器人都會變成趨勢,特別是當機器人的成本不斷降低,工廠無人化的趨勢也已經出現。
點擊播放
GIF/788K
然而對於C端,在機器人功能定位還不是很準確而成本又很高的時候,可能推動就很慢。所以現在的一個趨勢是從特殊環境——我們稱為2B——過渡到2C。2B隻要解決一個問題,比如危險作業,比如精準操作,你會發現企業市場就有需要。但是進入家庭,人們對機器人期望值很高,希望他是保姆老師醫生集於一身的全能超人,是很難的。於是有了2B到2C這樣的趨勢。
2以租賃和提供服務來代替銷售
3家用機器人時代到來之前的三個突破點
3.1 高效安全柔性的這樣一個本體。現在人們的期望:剛柔耦合或者軟體,實際上是把本體感知和驅動合為一體;
3.2人工智能,特別是語音視覺、深度學習、碎片化知識的推理。突破了這一層,他會很快可以作為人的生活助理、私人醫生助理,乃至很多其他方麵的助理;
3.3電池。充電這件事也是一個瓶頸;
(意外點名的3.4) 人機共融。
齊俊桐教授 80後
點擊播放
GIF/2025K
現在的家用機器人大家都認為他不太智能。一個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家庭的環境過於複雜。我們都覺得很簡單,可能就有個沙發什麼的,最多有個樓梯。但對於一個傳統機器人已經很複雜了。我非常同意王老師說的,2B應該是2C的前麵:
比如,飛行機器人噴農藥,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但它確實抓住了痛點,它的環境會比我們的家庭相對簡單得多,空中沒有太多障礙物,沒有太多起伏的地麵。這樣的一個典型過程,我們就可以在簡單環境,通過人工智能自動化,減少人的參與。我記得兩年前還要人拿著遙控器操作,今天我們就可以用手機把田地照一下、走一圈,飛機就可以自動的把藥噴到地裏。而且現在成本已經和人接近,甚至比人成本還低。
除此之外我們還搜集數據,知道在什麼地方噴了多少藥,效果怎樣,知道明年該怎麼噴。這樣又把數據和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分析未來,預測未來。這個可能也是機器人逐漸智能的一個過程。
馬藝妮 95後
點擊播放
GIF/638K
95後的我們可以說是在人工智能的熏陶下長大的。小時候看哆啦A夢、變形金剛,“神奇”“有趣”這些關鍵詞已經烙印在大腦。後來湧進了一大波科幻片,X戰警、超能陸戰隊,那種無堅不摧的軀體以及超強的執行力和戰鬥力,非常炫目。我想要去探索這個機器人,也受到了那個時候的影響。但到了這個領域,才發現和我的預期差距還是很大。
點擊播放
GIF/631K
在我學習範圍之內,接觸到的機器人主要在兩個方麵,一是製造業,二是服務業。在製造業,他是去代替人類完成一些比較複雜的重複性的工作;相反在服務業,比如掃地機器人和自動售貨機,是代替人類去完成一些相對較輕的工作。現在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就是代替人類完成勞動任務。但人工智能現在投入生產的還不是很多,更多的還處在研究階段。包括老師剛才說的軟體機器人,現在我跟老師做的課題是仿生柔性連續體機器人,包括之前的作品章魚手,都是旨在提高服務性機器人的抓持能力,增加應用範圍。
真正說到人工智能,我覺得還是要分方麵,畢竟他不太可能完全達到像人這樣一個智能的狀態。在科研領域裏,比如要提高身體素質:
假設我們有一個核能爆破現場,希望在爆破之後很短時間內,做到一些指標的探測和采集。因為這個現場對人的損傷肯定是不可逆的,如果有晶體管機器人,可以抗拒這種惡劣的環境,且足夠穩定,可以保護各種精密的探測儀器,那麼科研上對這種機器人是有訴求的。這就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領域,需要他去識別,需要他去保護,也需要他返回。
所以說人工智能,我覺得太大了,應該分到下麵一個一個小塊,然後每個小塊有專門的人進行深入研究。
在點子約等於金子的年代機器人創業和互聯網創業的異同在哪裏?
王田苗教授 60後
同1:國家強調創新驅動,無論政策上還是環境上都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對於創業團隊也非常有利;
同2:創業是屬於年輕人的世界,夢想、激情、冒險、擔當都要集齊。要堅持自己不可取代的優勢;
異1:越來越感覺到機器人創業,特別是硬科技創業,從一個市場痛點到整合相應的產品,組建隊伍進行相應的銷售,以及融資,周期特別長。我們看到很多偉大的公司或者是獨角獸公司,媒體宣傳會說他們這兩年三年就成長起來,其實所有跌倒所有站起的過程都忽略了。我感覺這不太同於那種模式創新。
異2: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硬科技創業,產業資源需求比較大。比如機器人,需要機械設計,需要機械部件采購,需要集成的時候現場調試。然後機器人的運動損傷需要維護,所以這個鏈比互聯網的創業鏈更長更艱辛。
齊俊桐教授 80後
真的經曆了一個特別好的時代,進入沈陽自動化所學習工作大概十年,然後又趕上了這個創新創業的浪潮,也有機會有資本能夠支持我們去完成夢想。這是一個時代和一個行業疊加的。
王老師說創業屬於年輕人,不屬於六零後,我提個反對意見。我拿那個最早的863項目的時候,我的職稱還沒有特別高。王老師是專家組的組長,您說應該給年輕人機會,我才成了項目的第一負責人。
同:都需要創業者堅定不移的熱情。
異:機器人的創業比起互聯網創業困難。機器人其實是一個複合型技術,如果想做出來一個機器人的團隊,不僅需要控製電子機械結構,剩下的就是包括銷售運維需要一個綜合性的隊伍,缺了哪一環都很難成功,比起互聯網來得慢。互聯網創業,可以有一個新點子去迭代,不行可以再去迭代,需要人員的技術能力相對專一。但機器人團隊不僅需要打破自己人才的界限,還要去找到相應的人,這是與互聯網創業相比最大的難點。
劉宏教授迷之插曲 (除此外問題同上):
馬藝妮來自清華大學物理係。你玩機器人了,中國的物理事業怎麼辦?
馬藝妮 95後
清華物理係有兩個專業,我現在是技術應用的方向,機器人是我們的自然分流方向。其實現在創業雖然是一個浪潮,但是我觀察大學生的主流並不是創業。高風險高收益,給自己投資,給未來投資也是給世界投資。另外就是作為大學生,尤其是在又紅又專的清華,很多人都有向往著科研的心,抱著服務人類的願望進行科研,發表文章,參加會議,這是比較主流的方向。但是創業一旦成功,那就是無限大的驕傲。但創業其實風險很大,清華也有很多孵化器項目支持創業,我並沒有參與其中,因為我可能更喜歡最新研究,更加穩健的一種成長方式。激進的成長方式,也有很多優秀的同學選擇,他們去創業,給自己許諾一個機會,給未來許諾一個更能傳世的企業。這樣的話我覺得一是要把握好機會,二是要堅持,因為創業非常考驗人的毅力。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給清華,給國家留下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劉宏教授結尾點睛大法:
幾代人進行了充分溝通和撞擊,不論如何,中國機器人的春天來了。
點擊播放
GIF/464K
最後更新:2017-08-24 23:48:07
上一篇:
WRC演講-機器人世界變革與中國發展趨勢,北京機器人產業創新路線圖
下一篇:
智能機器人將衝擊“小白領”?機器人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人工智能成供給側改革關鍵詞?李彥宏說從勤勞革命轉向智慧革命
港媒:人工智能將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率 製造業和農業等受益
操盤致勝天師:大盤放量收錘頭線,人工智能第一龍頭,遭主力千萬鎖倉!
Clever Robot Labs:真實場景虛擬化,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的遊戲
人工智能 檢察工作,會碰出怎樣的奇妙火花?
人工智能是怎麼起源的?
巨頭搶灘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新互金?
華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將用在智能手機!IDC:華為最快今年超越蘋果
菜鳥發布智慧物流,機器人加入雙十一大戰!
馬雲:我最艱難的時刻去了延安;馬斯克:人工智能恐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外交部長:希望朝方不要再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