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7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WRC演講-機器人世界變革與中國發展趨勢,北京機器人產業創新路線圖

足不出戶!看世界機器人大會

8月22日-8月27日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歡迎關注“機器人大講堂”微信公眾號,主頁麵回複“直播”,即可獲得“大講堂小助手”二維碼。掃碼添加好友,即可加入預約直播間群。足不出戶!觀看世界機器人大會精彩直播訪談!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伯旭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首場主旨報告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當前,全球正經曆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如果說蒸汽機是工業時代的標誌,發電機是電氣時代的標誌,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誌,那麼,機器人就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標誌。

機器人產業處於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它綜合運用了傳感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等前沿技術,直接引發了新製造模式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以及智能經濟的發展壯大。

因此,我們相聚在這裏,共同追蹤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共同探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既有時代性,更有緊迫性。借此機會,我願與各位分享對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的思考,以及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願景和路線圖。

一、世界機器人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近年來,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不同技術之間、產業之間相互滲透和深度融合,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機器人產業競爭格局。

一是由“硬”競爭轉向“軟”競爭。隨著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和產業的快速融合,機器人逐漸向結構的模塊化和可重構化發展,控製係統向基於PC的開放型控製器方向發展,伺服驅動技術更加數字化和分散化,機器人技術呈現智能化、網絡化和定製化趨勢,人工智能、仿人仿生成為重要方向,這意味著機器人將由“硬”的機械電子產品轉變為“軟”的信息網絡終端。在機器人硬件日益趨同和成熟的情況下,機器人的差異化競爭最終將體現在軟件上。軟件係統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成為未來機器人“賦智”的關鍵。

二是由已知領域應用的競爭轉向未知領域應用的競爭。當前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就是前沿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加快發展和應用。顛覆性技術帶來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已知領域的迭代式技術創新以及應用的規模化拓展,更集中體現在未知領域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和大量潛在新產業、新業態的衍生。市場主體之間不僅是“指定領域競爭”,還有可能在更廣闊的技術和產業領域形成不同維度的“錯位競爭”。

三是由產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在科技創新加速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基於產品分類的產業邊界日益模煳,但滿足細分市場需求和生產要素條件的產業內部分類更多、要求也更高。未來市場競爭將超越產業、企業界限,形式也將由原先的產品競爭,逐漸轉變為產業生態的競爭,競爭的範圍、對象和內容將更加複雜。市場主體隻有形成互依共生的生態係統,才能在競爭中發展和提升。

以上競爭格局的轉變,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實現大發展、新突破提供了機遇,也加快了中國邁入智能社會的進程。

二、中國正從機器人應用大國轉為創新大國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35%,從2013年起,中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2016年工業機器人生產7.2萬台,約占全球1/4;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控製器、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構建了部分創新優勢,正在從機器人應用大國向創新大國邁進。

北京是中國創新資源最密集、創新動能最強勁、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地區,正處於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時期。在中國成為機器人創新大國的進程中,北京將發揮三大優勢,努力成為機器人創新發展的領軍者。

第一,科研優勢。北京聚集了清華、中科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機器人領域重點科研院所近20家,擁有一批由知名專家領銜的研發團隊。國家機器人標準總體組秘書處也設在北京。北京匯聚了170多家機器人創新創業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天智航公司的“天璣”骨科機器人是國內唯一能夠開展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係統。康力優藍研發量產了國內首款具備自主學習、智能交互功能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開發的空間修複、智能巡檢等特種機器人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第二,生態優勢。北京是我國最大的前沿信息技術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策源地,在機器人前沿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2016年,北京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7287.6億元,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在人工智能領域,北京擁有人工智能企業240多家,專利申請數累計7841項,均位列全國第一。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北京聚集了百度、航天雲網等一大批國內領先的創新型企業。在機器人關鍵部件等領域,中關村國家自主示範區聚集了數十家專業技術聯盟。此外,北京是我國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城市,眾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雲集,為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北京大力推進優勢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為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第三,政策環境優勢。近年來,北京市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北京行動綱要》明確提出“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三維打印設備等高端智能裝備”。《關於促進北京市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意見》部署了關鍵技術攻關、功能部件及成套裝備研發、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搭建等重點任務。《關於促進中關村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從機器人研發及成果轉化、市場推廣應用、融資租賃及擔保等方麵提出十二條措施對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給予支持。北京亦莊開發區匯聚產業優勢要素,培育產業創新生態,機器人產業集群已初具雛形。

三、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

站在全球視野,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處於從起步到提速的重要時期。我們將牢牢抓住當前產業變革的曆史機遇,以創新迎發展、以創新求突破,推動北京機器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為此,我們研究編製了《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願景,明確了未來幾年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優先選項、階段目標、實施路徑和主要舉措。

將聚焦三大重點

優先發展工業機器人的集成應用,支持發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

分兩階段實現戰略目標

第一階段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

第二階段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左右,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係,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操作係統及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按四大領域分類推進產業升級

高端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人機協作、真空潔淨、物流搬運等機器人。到2020年,高端工業機器人靈活度、精準度和安全性顯著提升,新工藝應用領域超前研發並實施,係統集成能力進一步提升,核心產品在工業智能化改造應用中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到2025年,視覺識別、檢測模塊等功能顯著增強,可在人機共存環境中完成複雜任務,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具備較強競爭實力。

服務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醫療、公共服務、家庭服務機器人。到2020年,骨科手術、神經外科等醫療機器人實現較大規模臨床應用,具備自主行走、人機交互功能的公共服務機器人實現示範應用,教育、娛樂等家庭服務機器人實現量產。到2025年,醫療機器人智能模塊增強並實現廣泛應用;公共服務機器人具備自感知自適應能力並在商用及公共服務領域規模化應用;家庭服務機器人具備靈活安全作業、自然語言理解等功能,帶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壯大。

特種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軍用、空間和消防救援機器人。到2020年,軍用機器人、空間在軌服務機器人、救援機器人等一批新產品實現突破,機器人軍民結合技術實現新進展,特種機器人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到2025年,空天海洋、城市應急、國防安全等領域湧現一批標誌性創新成果,特種機器人在專用和民用領域實現更大規模應用。

核心部件和前沿領域重點發展智慧識別軟件和操作係統、減速器、伺服係統、人工智能等。到2020年,應用軟件、減速器、機器人專用伺服係統等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應用,滿足機器人需求的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到2025年,柔性機器人、網絡機器人、共融機器人、數據采集及利用、知識引擎等產品和技術實現重點突破。

將采取七項主要舉措

一是建設機器人產業創新載體。支持優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體製機製,建立一批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新型協同創新機構,支持機器人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和重大成果產業化。

二是推動機器人標準創製。支持企業牽頭創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完善國家級機器人檢測服務平台。

三是加快機器人推廣應用。實施“智造100”工程,支持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係統解決方案;加大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應用力度,建成一批機器人應用示範基地。

四是優化機器人產業布局。以中關村為核心加強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研發,依托亦莊開發區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和“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深入推動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

五是完善機器人產業生態。延伸機器人產業鏈條,細化專業分工,發揮市場應用的拉動作用,鼓勵首台首試。設立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建設機器人雙創基地,構建開放式眾創空間,打造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融合生態圈。

六是營造產業合作良好環境。依托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舉辦國際性產業論壇、行業展會、機器人大賽和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建設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科技研發與產業化服務平台。

七是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培養一批機器人領域全球頂尖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團隊,優先推薦高端人才和團隊申報“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評選,鼓勵市場化培訓機構或校企合作等開展機器人相關人才培訓,加快建成多層次、高質量的人才梯隊。

機器人產業方興未艾,把握機遇時不我待。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北京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打造“北京創造”新名片,讓機器人更快、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助推智能社會早日到來!

(本文摘自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伯旭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首場主旨報告會上的主題演講)

本文摘自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伯旭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首場主旨報告會上的主題演講。來源:龍為科技

點擊播放 GIF/464K

最後更新:2017-08-24 23:48:09

  上一篇:go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演“新白娘子傳奇” 機器人白娘子毀童年
  下一篇:go 機器人劃時代對話:王田苗教授與80後博導、97年清華女學霸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