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
機器人
機器人進入手術室,懸壺濟世的時代來臨?
文/楊劍勇
機器人能取代醫生嗎?其實手術室早就有“機器人”一席之地,僅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能普通大眾比較陌生,但在醫學領域卻聲名顯赫,是目前全球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機器人係統,憑著高精確的優勢,早已進入了手術室。
STAR機器人一旦走進手術室,標誌著外科手術無人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美國馬裏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Axel Krieger表示:“我真的相信機器人做手術是外科的發展趨勢。”是否預示著機器人外科手術成為現實,往後,在手術台上能看到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由他們為病人獨立做手術。
在許多醫療領域,機器人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尤其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各大機構包括科技巨頭們都在探索利用AI技術幫助治療,微軟公司甚至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癌症,並放出豪言10年內解決。
醫療也成為眾多巨頭們爭奪的焦點,且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中最為典型的行業,隨著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的結合,生命健康被視作為未來最具前景行業,不過,作為病人,是否願意讓機器人給自己做手術?
《倫敦科技周刊》曾對2000多名成年人發起調查,有30%的人願意將整個手術交給機器人來完成。
66歲的史蒂夫·布拉德伯裏講述了機器人做手術的經曆,整個手術很成功,隻用了25分鍾,不過,醫生監督了整個手術過程,並表示是皇家布萊克本教學醫院第一位用機器人做手術的頭頸病人,革命性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幫他摘除癌性腫瘤,避免了大手術,也不用放療化療,真是幸運。
機器人進入手術不是天方夜譚,並且機器人作為醫生完成手術的實例數量將會越來越多,尤其需要進行更長時間和更高負荷的精密手術,預示著外科手術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中全自動機器人不再遙遠。
機器人已經擁有合法地位,一位女性機器人“索菲婭”近日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隨著機器人技術日益成熟,機器人懸壺濟世的時代也將來臨。
作者係傳感物聯網創建人楊劍勇,物聯網高級顧問,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
最後更新:2017-10-28 18: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