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機器人
同濟大學副校長:人工智能來臨,建築師的未來出路在哪裏?
01
人機大戰早已開始
很多年以前,我們在看美國電影大片人機大戰(人類與機器人)的時候,都會感歎美國編劇導演想象力驚人。到了今天,已經沒有人會這樣感歎了。因為這樣的未來,我們似乎都可以清晰地預見,而“人機大戰”其實早已開始。
點擊播放
GIF/1803K
最早的一次,是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了大量的手工織布工人。19世紀後期,大量失去工作的手工紡織工人砸毀織布機,對抗工業革命,可以說是最早的“人機大戰”了。
2013年,中國“高速公路局”計劃在年底前推廣使用ETC自動收費係統,某地區一次就取代了近1000名收費員的工作,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其中,一位40歲的員工燒炭自殺。
這是“人機大戰”中,激烈對抗比較受關注的。當然,並不是人類和機器的直接暴力衝突,而是機器在不斷取代人類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迅勐之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誰沒有焦慮和恐慌過自己的未來?
2016年,以色列曆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一本暢銷書《未來簡史》,可謂是更加清晰地描繪了人類的焦慮和恐懼。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強大,很多人非但不會成為神人,反而變成了廢人,一個對社會毫無價值的人。因為通過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越來越多人的工作都可以被取代。
那建築師這個職業呢?也會被取代嗎?
02
看人工智能是如何取代建築師的
2017年10月27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合作與建築師的使命論壇上,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在演講中提到:新的設計和建造技術突飛勐進,畫圖不用你,建造也不用你,未來的建築師還可以幹嗎?我們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
他提到20多年前,有一次參觀美國一所非常有名的實驗室,他們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究智能化建造。一開始都是些小小的成果,當時在我們看來都是“小兒科”。但是,他們就是把這些“小兒科”一點一點做出來,然後就有了後來的MIT(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點擊播放
GIF/1683K
在這個實驗室裏,不僅有計算機工程師,還有一幫建築師,他們做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都知道的虛擬現實。
伍江說,進去以後嚇了一跳。為什麼?因為他們可以在實驗室裏用虛擬現實的方式建房子,直接抓取各種材料,抓磚頭就是磚頭,抓石頭就是石頭,抓大理石、抓木頭、抓水泥,抓什麼就是什麼。
更神奇的是,你不僅能隨便抓到材料,他還會幫你算。如果抓的是水泥,他會告訴你需要多少鋼筋。抓沙子,會告訴你需要多少水泥配比。你隻要管樣子,其他什麼都不用管。
點擊播放
GIF/480K
當他們把房子搭好以後,係統會自動旋轉一圈,並且計算參數反饋給你。
如果這種技術和建造機器人連接起來,造房子就會像打印一樣簡單。
點擊播放
GIF/1379K
可以想見的是,甲方可以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己畫圖,自己建房子。那麼,建築師還有什麼卵用?
03
哪些能力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我們不得不麵對這個現實,今天的建築師這個職業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職業的很多技能,都已經可以被新的技術取代了。
比如畫圖,這是建築師最看家的本領。但是現在畫圖不需要建築師畫了,專業的軟件和公司都能夠畫得非常好。前麵說的,美國那所著名的實驗室裏,也早就誕生了虛擬現實的建造技術。
點擊播放
GIF/637K
如果我們還隻是把思維局限於傳統的職業範圍和技能,建築學這個專業,建築師這個職業,很快就都會消失了。
那我們不禁想問,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類建築師的全部工作嗎?有沒有哪些能力是無法被取代的?
隻有擁了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能力,才是建築師在未來不被取代的關鍵所在。
伍江說,當今世界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比如: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文化問題等等,越來越複雜。
這些問題遠不止是我們建築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範圍內可以解決的,也不僅是技術問題,這是我們全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僅僅是需要我們建築行業麵對的問題,也會讓建築師越來越難以應對。
發現這些問題、應對這些問題,並能最終解決一兩個問題,這才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能力!
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作品,一定是解決了那個時代比較突出的問題。所以,一名真正的建築師,就應該是勇敢地應對這些問題,並能通過建築作品給出一兩個答案。
如果沒有回答人類所麵臨的共同問題,作品再驚豔也隻會是過眼雲煙,工作也遲早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僅憑幾張效果圖,一兩張照片,這絕對不是建築師未來的出路。
04
建築師如何與人工智能和諧共處?
科技的發展,肯定會取代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從人類發展曆史這個大維度來看,還是利大於弊。
因為,科技的進步會逼迫人類升級自己的思維和能力,促使人類整體文明邁向更高的台階。
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被紡織機器淘汰的手工織布的崗位,取而代之的是操作機器、修理機器,或者是設計機器的崗位。
這不是取代,是升級。其實,即使人工智能真正到來,任何行業也都一樣,取代的隻是技術性的崗位,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升級這個行業的人工智能係統的問題,一定還是需要人類來完成。
為什麼以前的房子都是四四方方的?都是直角的?為什麼現在的房子可以奇形怪狀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過去的工具隻有丁字尺、三角板,畫出來的房子肯定是直角。
後來,也有人在設計曲麵的建築,一棟3層樓的小建築。但是他的剖麵圖居然畫了300多張,平麵圖也畫了300多張。因為每一公分都要畫一張圖,否則就彎不起來。
現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用軟件工具畫一張圖隨什麼形狀,平的、直的、彎的,基本上沒有區別,而且特別快、特別好。
點擊播放
GIF/673K
雖然在過去那麼長的行業曆史裏,繪圖、建造等技術是這個行業必不可少的技能。
但是建築行業的核心點其實還是創作,創作需要想象力,而想象力需要借助工具來實現。
說到底,人工智能不過是一種替代技術性工作的工具。
隨著人工智能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不斷地突飛勐進,我們能借助的工具也會越來越多。實際上,這是為建築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創作空間。
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人類麵臨越來越多的問題。
這就需要新時代的建築師具有較高的視野和格局,著眼於解決這些問題,用人工智能的科技工具,創作出更多充滿中華智慧的作品,讓人工智能真正地為人類所用,更好地服務人類。
點擊播放
GIF/1053K
講述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
展現當代建築藝術大家的人文畫卷
請關注公眾號:建築匠新查看往期播放看
最後更新:2017-11-06 2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