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機器人
人工智能來了,“好醫生”越來越多了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一切都將改變,而AI醫生則是最引人注目的內容之一,必將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2017年被稱為人工智能產業化元年,國務院今年7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麵向2030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人工智能醫療作為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在《規劃》中被重點強調。據報道,平安好醫生日前宣布將加大在醫療領域的建設和投入,陸續投入30億專項資金,用於打造醫療AI產業鏈和服務鏈,同時還將持續關注各類互聯網醫療AI垂直領域的創業企業,選擇一批種子企業,為其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2017年的人工智能產業化元年,平安好醫生布下了一顆重磅棋子。
平安好醫生的這種投入和運營方式,也被稱作是人工智能+醫生,簡稱AI醫生。所謂AI醫生,顯然不是用機器人替代醫生看病那麼簡單。如果那樣,反而會出現新的混亂、引發新的矛盾,甚至會給醫療機構帶來不穩定因素。AI醫生,是通過創新,建立涵蓋“臨床大數據、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在內的新的就診方式和模式,開辟新的診斷領域,提供更加全麵和覆蓋麵更高的醫療服務,讓更多人能夠得到科學的診斷和及時的就醫。其典型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醫生和病人交互,根據症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後,係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在此基礎上,將方案提交給一線臨床醫生確認。
那麼,為什麼AI醫生能夠在醫療服務中發揮作用,且可能成為今後廣大居民看病問醫的最主要渠道呢?毫無疑問,現行醫療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醫患矛盾尖銳,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嚴重,是AI醫生有用武之地的基礎。根據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日均門診量約2000萬人次,超過3500萬人選擇在藥店自行購藥,還有1500萬 “無處理”人群。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正常就診的話,日均門診需求應在7000萬人次左右。而我國目前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僅為282萬,就算7000萬中最終隻有60%到門診就診,也將達到4200多萬人次,平均每位醫生的接診人數高達15名。更何況,小醫院、鄉鎮醫院等的就診量不可能很飽滿。那麼,三甲醫院等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接診人數就將嚴重超負荷。醫療資源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也就可想而知。如果AI醫生能夠消化30%,就是2000多萬,緩解實體醫院的壓力將起到多大的作用,而那些小病不看、大病硬抗的患者,也就不需要再“為難”自己的身體了。
AI醫生
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則是AI醫生能夠為廣大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條件。前麵已經分析到,人工智能提供醫療服務,並不是簡單地用機器人替代醫生,而主要是依賴大數據的分析和運用,是把人類可能出現的身體疾病,全部聚集到大數據之中,並依據病症情況,出具診斷結論,給出解決方案。顯然,這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有完整的數據、科學的分析、良好的判斷做支撐。值得期待的是,平安好醫生不僅建設這樣的平台,而且要建成開放式平台。除了好醫生自建AI體係外,還通過開放與共享為核心的平台鋪設,向醫院及其他合作夥伴開放用戶,開放數據,開放服務能力。平安好醫生更希望在未來3年內,鋪就“智能賽道”,賦能於互聯網醫療行業和傳統醫療行業的升級迭代,同時推動傳統中醫行業走向標準化、信息化,向億萬用戶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大健康產品和服務。顯然,這是今後人工智能+醫療服務發展的方向。
當然,互聯網的普及,特別是廣大居民對通過互聯網來給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評價以及尋醫問藥,也是AI醫生地位和作用快速提升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麵。因為,相當一部分網民,麵對身體不適、小毛小病,都會首先都會打開網絡了解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有在網絡沒有辦法解決的情況下,才會求助醫院。即便是重病,很多人也會通過網絡尋找解決辦法,尋求輔助治療的手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一特征,從多渠道給廣大居民提供服務,AI醫生的普及與發展就會更快。據了解,平安好醫生就正在著力推動三大端口建設。一是手機端,滿足用戶在線診療需求;二是電視端,麵向家庭場景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深層次、多角度拓展廣電智慧醫療養老服務。其中,圖像識別技術就應用到了客廳視頻問診場景,向中老年人提供各類常見病的中醫養生類資訊服務;三是家庭端,即將推出一款智能家庭健康硬件產品,讓國人獲得後台“專家+AI”係統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務。如果能夠得到全麵普及,AL醫生的作用就能有效發揮。
在此基礎上,資本對人工智能以及醫療服務行業的青睞,也是AI醫生能夠快速成長的重要元素。要知道,在現代經濟下,一個產業的發展,如果沒有資本的介入,是很難想象的,也是很難快速發展的。與此同時,資本也需要尋找出路,需要有更多能夠實現乘數效應的機會。人工智能+醫療服務,當然是資本不會放過的一個領域。特別對中國這種正在步入老齡化的國家來說,人工智能+醫療服務也會把看病與養老、養生等緊密結合起來。平安好醫生在醫療領域投資30億元專項資金,無疑是資本與人工智能、醫療服務結合的進一步探索。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到人工智能+醫療服務領域中來,而AI醫生則會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最受關注和期盼的行業。
AI醫生
在日前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有關方將100份病曆導入臨床診斷輔助決策係統,AI醫生的診斷結論與醫生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高達98%。而AI醫生的診斷時間,則每個病例隻需要0.05秒。原因就在於,讓AI醫生越來越受歡迎的大數據已經越來越完善,疾病模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據了解,目前AI醫生基於的病曆數據已達到千萬份,並針對肺結核、抑鬱症等誤診率較高的30多種疾病建立了模型。隨著數據的越來越完善,疾病模型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越來越具有針對性,AI醫生怎麼能夠不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呢?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怎麼會不在AI醫生這樣的“好醫生”手上得到較好解決呢?
譚浩俊【原創】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tanhaojun1962)
最後更新:2017-10-07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