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机器人
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你真的想多了!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可谓是正当红,也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这让很多人猜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从而会取代人类呢?电影中《我,机器人》的故事会不会成为现实,世界上真的会出现一个有自我意识和想法的机器人吗?近日有着AI之父称号的迈克尔·乔丹对此给出了答案。
这个迈克尔·乔丹可不是大家熟悉的NBA篮球明星,而是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根目录”之一的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院三院院士,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其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的学生有深度学习领域权威Yoshua Bengio,贝叶斯学习领域权威Zoubin Ghahramani,以及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等等这些科技圈的名人。
“在未来十年之内,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还非常有限,你并不会觉得它能和人类一样智能了。我认为未来十年这些AI系统还不能像人类这样有这么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他表示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也帮助了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能超越人类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尤其是人类的创造能力和抽象能力是人类天生的优势这是人类独有的,人功智能是很难实现完成的,也是我们与其区分的重要原因。
想要让人工智能像人类那样的去接触这个世界,首先需要跟人类一样具备视觉、听觉和语言上的功能。而这里所指的感官系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靠一个摄像头或是录音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更深一步的思考。
比如视觉,人们当看到某个动态之后,能够分析出接下来会有什么后续动作,从而分析出来这个动作会为此带来什么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所然人工智能已经已经可以很精准的分辨出图像中的物体,但却很难达到人类这样的思考能力。
听觉方面,简单的说就是语音识别,这种功能很早的就已经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场景中,但计算机在听觉这一方面还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可以只靠听力就能分辨出自己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可以依靠声音来辨别声音的来源,这是目前语音识别不能达到的。
在语言处理上是目前最大的问题,虽然现在的翻译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会错漏语言中的很多细节。在一些与人工智能对话上,人工智能也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一些条件明确的事情。而人类是个情感复杂的动物,一句话很有可能包含了众多吸引,加入一些情感和语调就可以和原本的意思完全相反,而这都是人类从小一点点接触不同环境所学会的,而人工智能目前打不倒这样的学习能力,智能靠人为的进行数据积累。
人工智能在现在确实发展的很快,但那只是机器语言和统计学的发展,其目前的核心都是依据在数据的积累和存储上。而在未来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虽然现在有些技术看起来很鸡肋,感觉用处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不代表这些鸡肋的人工智能项目,未来不会为人所用。
人工智能或许能帮你在网上挑选你喜欢的商品,但它永远不会和你谈论人生和未来。即使他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服务人类,为人类端茶倒水的干活,但它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和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
至于AI什么时候能自己预测、判断和规划,可以解决一些高等情感问题?迈克尔·乔丹认为“实际上离这一步还非常遥远,“至少要花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数百年时间才能让机器人了解人类。”
最后更新:2017-11-04 16:19:17